湖北省南漳县巡检镇漫云村_中国古村落

0
回复
106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4 15: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省南漳县巡检镇漫云村 中国古村落   2018-05-17 07:05:2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P align=center>
漫云位于湖北省南漳县巡检镇甘溪村,以前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村,2006年与原甘溪村合并。在《中国卫星地图》上,可以搜索到“漫峪村”,“峪”,字典释义为“山谷”,符合该地地理特征。因古时该地曾扎营屯兵,故清朝以前这里称谓“漫营”。该地紧邻南漳县母亲河—漳河,每天清晨和薄暮间云雾从河水中冉冉升起,在峡谷间蒸腾。缭绕的云雾亦真亦幻,人行山道犹如漫步云端,惬意欲飘,故村外的人习惯把这里称为“漫云”,这一富有诗意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漫云村紧邻漳河源头,与板桥镇和肖堰镇接壤,距南漳县城90公里,离巡检镇政府所在地33公里。从028县道甘溪段分岔东行,约一公里进入漳河峡谷,然后西行六公里进入漫云村口——城门。站在城门,可以看到层叠山腰的梯田、形态逼真的鼠山、直径逾1米的古皂角树和依山而建的各式古民居。一座弧形陡峭的山峦紧紧包围着村落,村落自东向西延伸,分南湾、中湾、西湾三部分。漫云古村落现有常住人口65户,130人,村落人口集中地呈东西走向,方圆2.5平方公里。

该村闺藏在大山深处,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山陡峭如壁,水蜿蜒如带,风景奇秀。有文字记载,40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繁华的街镇。古时,战乱频繁,因该地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该地成为人们生息繁衍的首选之处,经过数年营造,已成为世外桃源般的居所。人的繁盛衍生了政府、军队等古时的国家机器,学堂、商铺、药号等民用设施一应俱全。该村赋存众多的古山寨、古作坊、古民居、古墓葬、古树木和古庙,无一不佐证了这里曾拥有过繁荣与昌盛。解放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交通的发达,这里逐渐萧条、衰落、破败,继而被遗忘。如今,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街巷,可以依稀感受到历史的繁盛与岁月的沧桑。

漫云古街道

漫云村中央有二十多栋古民居整齐排列,一律座北朝南依山而建,门前一条古街道横贯东西,街道呈S型弯曲缠绕,地势时高时低,外侧为上万块经过打制的条石垒砌,似一条青龙横卧山脚。街道北面为民居的正房,通风采光条件较为优越。南面有许多附属便房。古街道总长150米,由于建设时间久远(距今已有近400年),宽窄极不规则,最宽处4.8米,最窄处仅1.8米。街面全部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就,青石板历经数百年踩踏显得异常光滑。

漫云古民居
漫云古民居皆依地势而建,大多选址山嘴脚下,以山谷最低点为中心,南北民居远远相对,各家门前均有场地或街道,但宽窄不一。
漫云众多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该地完整的建筑群大多为仿南方徽派合围式建筑,一律为二层结构,就地采石打制石条作基,上用土砖或古老神砖建筑,一律黑色瓦顶,外墙粉有白灰,檐下的墙边和山墙的墙尖用彩笔绘画精美的装饰云纹。漫云古民居大多有一个院门,进院后,两侧为偏房,正对院子里又有堂屋,堂屋较偏房宽大,家庭重大事务一般在这里进行。

该地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7 栋,屋主分别是敖明贵、敖耀国、敖光政、敖光辉、敖光照、敖德营、王国志。其中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敖明贵、敖耀国两栋房屋。

敖明贵住房

敖明贵房屋座落在古街西端,村里人称为“老大门”。该民居是漫云村开山鼻祖敖广万动工新建,据测算,该房已有400余年历史,具体建筑年代尚待考证。据传,敖广万之子敖应宽诞育6个儿子,房屋建筑为小户型样式设计。房屋宽18米,深20米,高15米,土木为主结构,青瓦覆盖。屋外墙两侧山间耸立,墙面用石灰粉涂白,山间上方正中有黑色蝙蝠状图案,象征着一个“福”字,四周用龙形云纹装饰,中间为外低形流水屋顶。房屋底层均用打制的巨型石砖砌成,石砖长1米,宽0.56米。大门在房屋正中位置,进屋需上七步台阶,每步高约0.3米。门槛为石质精刻,高0.4米。门槛正面刻有金元宝形图案,顶部为弧形,光圆如镜,这种高而精的门槛无不彰显着当时屋主的显赫地位。进屋是一间厅屋,面积约10平方米,两侧是厢房。迈过厅屋,是天井院落,长约6米,宽2.5米,横置与街道平行,院落四周是大小不一的房屋,分楼上楼下两层。整栋房屋囊括大小房间22间, 按辈分高低兄弟长幼排序分住。厅屋深处是堂屋,堂屋外侧有楼梯伸向木楼,楼梯处有巷道与左右住房后门连通。老大门左右两侧均是民居,每家大门是单独的,但房内却是相互连接的。村中7旬老人敖明道介绍,这样设计一是为了防土匪,万一土匪堵住大门,里面的人可以从其它门逃生。二是便于家族人之间相互交流,能凸显族人团结亲如一家。  

敖耀国住房

敖耀国住房座落于古街道东端约150米的鼠山脚下,坐南朝北,与古街遥遥相望。该民居当地人称“花屋”,建筑时间不详,相传古时候曾住着一员武将。走近民居,只见位于大门外有7步台阶,每步长1.7米,宽0.4米,高0.2米,台阶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轮角分明,光滑如磨。上了台阶,有凸出主墙外的门楼,青砖砌就,上有龙头飞檐,内饰雕龙画凤。门楼伸出1.46米,宽1.76米,墙厚0.33米,门槛高0.36米,厚0.13米,门墩高0.65米,门上方有莲花状一对门当。整栋房屋宽13米,高约12米,两侧为耸立的山间,山间下一米处各有一圆形窗户,直径约0.5米。下层各有一四方形窗户,高约0.8米,内有石头打制而成的窗齿。移步大门,只见厅屋,宽5.7米,深3.6米,两侧立有粗大圆形木柱,柱下垫有精制石质鼓儿墩,镌刻有双喜字样,预示着喜气盈门。穿过厅屋,是一天井院落,天井长4.42米,深3.06米,放有磨刀石和古时制作香料的器具。穿过院落,顺9步台阶直上,台阶顶级两侧有木制栅栏,栅栏内是宽一米多的街檐,街檐两边为厢房,中间是堂屋。“花屋”分为上下二层,大小房间计20余间。房屋右侧有一栋结构大同小异的偏房,距传古时为武将随员所住。

漫云古树
在“花屋”右侧外10米处有一古老皂角树,据测量,该树胸围长3.24米,直径为1.03米,高达32米,占地面积约1.1亩,树龄在400年以上,古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甚为壮观。主树干上约3米处分发出25根较大枝桠,树枝旁逸斜出,长臂伸出达18米之多。树根突出地面,粗约一米,似龙爪嵌入大地。树根东侧是高约4米的石坎,石坎建筑考究,堆砌整齐牢固。古树像一把巨伞矗立村口为人庇荫,树下因此也成为天然的人群聚集场所,有树根和石块供人小憩纳凉。树北面另有两棵粗大的古柏,树龄均在200年以上,树冠曾遭雷击断裂,但生命力依然强劲。树北侧15米处有一土禾场,安放有青石打制的石碾,碾高0.6米,直径达1.83米,是古时磨粮食用的。

漫云古山寨
以漫云为中心,方圆二十里,建造有大小山寨二十多座,多为躲避匪患和战略防御所用,其中距漫云最近的山寨有三座,直线距离最多500米,以牛寨和马鬃岭寨为甚。

牛寨。牛寨建立在村东悬崖峭壁之上,三面环水,仅南面可以通往村子。牛山山腰与城门相连,距城门仅50米,在此地建寨可以扼守东村口,凭险自保。拾级而上50米山坡,只见一古老山寨屹立眼前。山寨南门洞高2.3米,宽1.3米,深2.8米,城墙厚1.6米。城墙上方又建有子城墙,为护寨打仗所用。子城墙厚0.6米,高1米,顺山势高低而起伏。整个山寨为椭圆形,南北总长50米,东西宽19米,周长约110米,占地约为2亩。山寨北门两侧各有两则十步台阶通向寨顶,门外50米处有一开阔地,作练兵、生活所用。站在山寨顶部,可以俯瞰漫云全景。

马鬃岭寨。马鬃岭寨位于村南部高山上,距城门约500米,与牛寨遥相呼应。寨长约150米,宽约25米,寨内现存有房屋50余间,可容纳300多人。寨墙外围建有瞭望口和炮台,为战略防御所用。

洞寨。牛寨以南200米山腰绝壁处有一山洞,人们依洞建寨,用于躲避战乱,当地人称“洞寨”。该寨洞高20米,宽22米,深6米,洞口有石墙封砌,洞内石笋倒挂,景色异常优美。洞外地势险要,仅一条小路通往村子,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漫云古墓葬
经寻找,漫云古村落现存有文字记载的古墓葬15座,多为清康熙乾隆年间所葬,其中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的有四座。

1、敖应宽墓

古皂角树北侧20米处,有一墓地,古墓座西朝东,正前方立有石制五镶碑,墓四周用打凿的条石镶嵌而成。碑高约1米,工艺略粗糙,碑顶镌刻“源远流长”四字,碑文记载墓主生前事迹及其亲属关系。碑左壁上刻“麒麟”图案,下刻“凤凰”图案,右壁上刻“龙”图案,下刻“鹿”图案。墓主敖应宽为敖氏进山始祖,生于“先皇丙申年五月十日”,卒于“康熙四十年十月三日”,享年四十六岁。
敖应宽墓碑前一米处,另立有一座敖氏族碑。族碑左侧壁刻有族规,曰:“若有灭伦犯上,不准贼盗窝藏,凶恶强抢杠抬,绞骗窝娼赌局,言定省语等事,族孥送官处礼”。古时族人若犯此规,族长将在此召集族人依规进行惩处。族碑前壁上刻“万世永赖”四字,中部刻“多大爷示”四个大字,小字记载敖氏家族来源,以及捐资立碑者姓名。族碑背面上刻阴阳八卦图案,中部刻“世代宗族”四个大字,其余小字均为敖氏男丁姓名。碑底基座长宽各一米,四角有石槽,石槽嵌有石柱支撑碑亭。亭顶遗落在碑前二米处,保存完好,亭顶长宽各1.6米,四角翘起,呈上窄下宽状。此碑建于“大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年冬月吉日”。

2、敖宗杨墓

敖宗杨墓位于中湾西部,座北朝南,四周石砖砌就,墓碑为古时流行的五镶碑。碑高1.48米,宽1.06米。从碑形看,上部原为三层,顶层碑已掀掉,碑顶门楣刻有“光烛夜台”四字,四周有“寿”字,下方有一朵莲花图案,云纹装饰。正前方刻有金元宝图案,左方上刻“农夫挑柴”图案,下刻“秀才读书”图案。右方上刻“姜太公钓鱼”图案,下刻“武将弄剑”图案,雕刻工艺精湛,形态栩栩如生。碑文记载,敖宗杨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六日,清光绪十年四月二十六日立碑。

3、敖子勇夫妻二人墓

位于中湾敖明旭屋后,墓主敖子勇、戴氏。墓长10米,碑高2.1米,座北朝南。墓碑为五镶碑,两侧雕刻有人物、花鸟、麒麟、鱼虫等图案,碑顶层为二龙戏珠状,中层有“寿藏”二字,下层顶部门楣刻有“葅豆千秋”四字,四周有云纹雕饰,雕刻技艺精湛。此墓碑立于光绪五年。

4、敖宗学夫妻二人墓

位于中湾西部敖德营屋后,墓主敖宗学、秦氏。墓体座北朝南,人造石砖扣砌外圈。碑体为五镶碑,高2.6米,底门楣书“福绕千古”四字,四周为龙形文饰,刻有“八仙过海”图案,外层有30公分门边,刻有花鸟鱼虫和铜钱图案。门槛高0.3米,中层亭子状,刻有“追远宫”三字,雕刻精细考究。文字记载,敖宗学生于嘉庆25年,道光十二年立碑。

漫云古庙
古庙位于村口东侧,牛寨山腰,距城门约50米。偏殿座东朝西,正殿座北朝南,此为佛爷庙。正殿高五米,宽六米,门前有弧形土场,约15平方米。正殿墙两侧刻有文字,上有“万古不莫”四大字,左边为捐款建庙人名单,右边刻有“大清国 湖北襄阳府南漳县维新都漫营里 分庄司居住”文字。正殿门前有三步石质台阶,墙体为青石打凿石砖砌就,石灰沙浆粉涂。庙内后墙边有一米左右宽供台,为供奉佛爷塑像和供品所用。正殿前七米处有偏殿,宽约六米,高四米,室内面积约15平米,为僧人住宿的地方。此庙现虽已废弃,但仍时有人前来烧香敬佛。

漫云古造纸作坊

距漫云一公里内的漳河岸边,有三处造纸作坊,主要生产祭奠用火纸和香烛。原始造纸法是将竹麻原料放在沤化水池中,用石灰水浸泡三月左右,捞上来沥干,放到水车带动的冲锤下砸成粉末,然后放到水池中搅动,用竹制抄纸工具捞取漂浮水中的粉磨后,将抄纸器放入模具中挤压,待水干成型后,上下翻动,便成了一层一层的纸状,最后一张一张剥开晾晒,晒干后包装成成品。该地火纸质优价廉,曾远销四川、河南等省,是远古时代的支柱产业之一。

1、挑水河纸场

从古皂角树旁边顺石级而下,行走五百米就到漳河岸边,此处因为人们经常在这里挑水,俗称“挑水河”,纸作坊就在此处。顺漳河逆流而上,行走一百米处筑有一拦水河坝,河坝长约45米,河坝南边凿有一条引水渠,渠宽1.5米,深1米,长近百米,古人将漳河水沿此渠引流到作坊,利用水能发展生产。当地人俗称“冲压车间”为“碓屋”,碓屋长6米,宽5米,高4米。据健在的水车制作师傅介绍,水车为圆形,直径1.7米,宽0.6米,用粗大的柳树打制54片叶轮制作而成,耗时一百多工日。水车车轴直径约0.4米,两侧有支撑车体的端木,端木外各锲有0.7米长的横木,与车轴呈十字连接,横木排列间隔也呈十字形。水车前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丁字形冲砸器,重约一百五十余斤。水车动力传输原理为:水冲动叶轮,车体车轴旋转,车轴上的横木打动冲砸器。车体旋转一圈,可打动冲砸器二次。碓屋外5米处有一沤化池,长约8米,宽5米,深1.5米,一次可放竹麻3000余斤。河边山腰绝壁处巧夺天工建造有生活区,风习习,依山临水,风景绝妙。此造纸作坊占地约为五亩,是漫云规模最大的一处。

2、滴水洞纸场

位于漫云东1000米处,水从滴水洞底部流出,经水渠进入碓屋,后注入漳河。滴水洞口高约10米,用石块封砌,洞内有水潭,可蓄水储用。该洞在远古时期,也是人类住所。

3、大林河纸场

位于挑水河下游300米处的漳河支流,距河口1000米,拦截大林河水储能造纸。该场藏居深山老林,风景奇秀。

漫云古老的生活方式
1、烧木炭,将木质较硬的树木砍到,除去枝叶,放到泥土垒砌的窑内焙烧,窑为横卧式,高约一米,宽2米,长十余米,待火焰燃尽后取出,用火灰覆盖使其冷却,便成木炭。几乎所有原住居民都有烧制木炭技术,产品除去家用外,销往方圆百里以内,是旧时的支柱产业之一。

2、狩猎,是旧时当地人传统生活习惯,猎物一般有獐子,麂子、野羊、野兔、野猪、蛇类、獾类、鸟类等,捕捉工具有猎枪、兽夹、猎狗等,

3、捕鱼,漳河水清纯甘冽,生存有大量野生鱼类,品种繁多,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娃鱼),当地人一般用铁叉和木笼等工具捕捉。

4、农耕,以牛、木犁为主要耕作工具,种植品种以玉米、小麦、小米、红高粱、烟叶等旱作物为主,兼具植桑养蚕。现存农田300多亩,依山势用石块垒砌固土而成,大多为半圆弧形状,最大田块六亩,最小田块仅二平米。

5、背水,因为山路崎岖不宜挑水桶,人们用木制水桶背水。背水桶口为椭圆形,桶体为梯柱形,高0.8米,桶系为竹篾编制,每桶可容水约60斤。

6、烧制石灰,石灰窑为立式,高约5米,下层放入木柴,上层放入青石头,顶端用稀泥封闭,点燃木柴烧七日熄灭,待冷却后即成石灰。

7、手工艺,漫云村曾产生过铁匠、木匠、石匠、篾匠、银匠、泥瓦匠、套匠、漆匠等十多种手工艺人。

8、挑夫,亦称“挑脚工”,古时没有交通工具,运输全部依赖人肩挑背驮,挑夫运距可达二百多里,现尚存一条通往山外的古运输通道。

9、赶野猪,苞谷成熟季节,野猪来糟蹋庄稼,人们在田边搭建简易窝棚守夜,驱赶野猪,此习俗沿袭至今。

漫云民间文化
1、地域传说

“漫营”传说。当地老人相传,五百多年以前,此地大多住着姓马的人家。马氏家族日渐强大,马家掌门人便想在此称帝王,在村落四周修筑起一套防御系统,在通往山外的路口设一关隘,名曰“城门”。并在距城门北三百米外的牛山和官帽山交汇处一山凹里,修建宫殿,并招兵买马,组建军营,士兵达到五百余人,“漫营”之名由此产生。现今八十多岁的老人敖光汉小时候拾到过兵器箭头便是佐证。他们整日操练兵马备战,官军曾来收复,均被打败。马家掌门人去世后,用童男童女陪葬,将男女小孩各一人封进坟墓,里面放有有少量食物,小孩先是有吃有喝,后因空气缺乏窒息而死。

马家掌门人去世以后,官军大举征剿,攻破天险,将马氏家族悉数杀绝,后敖姓家族从肖堰观音岩迁居至此繁衍生息至今。马氏盘踞鼎盛时期,以漫云为中心的方圆二十多里人丁兴旺,生产力发达。该区域无论山上和河谷,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居住和垦田的遗迹。

鼠牛相亲传说。鼠山位于村中东部,因形似一大一小两只老鼠而得名。牛山位于鼠山对面三十米处,形似一头牛,两山对接处有碾米的石碾子。古时传说“鼠牛相亲必发子孙”,所以两山结合处的中湾人丁兴旺。可是,老鼠却常常在碾盘里偷米吃,把屎拉在南湾,所以南湾人很发财。后来一位过路的阴阳先生破坏了风水,打破了这种格局。

偏头山的传说。 挑水河边有一座山,山尖偏向西部。传说玉皇大帝巡游到漫云,看见是一块风水宝地,便想在这里歇歇脚,顺便撒一些财富给人间。谁知他向山尖一坐,山是空的,一下子压偏了,玉帝恼羞成怒,腾云驾雾漂游到荆州去了,这个山头就再也没有立直了。
飞来石的传说。飞来石位于南湾山脚下20米处,体积约4立方米,重约10000公斤。传说古时,此石与山体开裂,为防止巨石坠落砸坏民房,古人曾用铁链将其拴在南湾半山腰上,不知何时夜里,这块巨石却挣断铁链翻飞下山,落在这里,民房却无受损,村民早上起来惊愕不已。

2、呜音喇叭,漫云有一呜音喇叭演奏班,该班由六人持六种不同乐器组合演奏,以唢呐、锣鼓为主,声音浑厚,韵味悠长,是红白喜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哭嫁歌、丧葬习俗,该地姑娘出嫁,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在嫁期头一天必高调哭泣,念诉父母亲人的种种好处,表达依依不舍深情。该村人去世以后,尸骨在家必须至少放置三天以上,供亲朋好友来祭拜,同时请呜音喇叭班奏乐,请道人超度,择吉期安葬。

4、求雨,古时天旱,认为是上天作祟,该村德高望重老人就组织身强力壮小伙到滴水洞敬龙王,以求下雨,此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5、蓐草锣鼓,春夏时节,庄稼地里长草,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蓐草。为了鼓励大家使劲干活,主人专门请一帮人在地头用说唱方式鼓劲,他们现编现说唱,用锣和鼓伴奏,人称“打锣鼓”,此风俗沿袭到文革后期失传。

6、年俗,腊月购置年货,屠宰年猪,自制年糕、豆腐等。除夕日,敬奉先祖,张贴门画对联,燃放鞭炮,吃团年饭,然后通宵守岁。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表演划旱船、舞狮舞龙灯庆贺新年。

结束篇
漫云古老、封闭、沉寂、落后,像一颗珍珠被遗落在荆山的褶皱里。他从辉煌到衰落,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风雨,他的完好保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有一位网友在游览漫云后深情地写道:苍翠深邃辽远的山,恬静柔旎至清的水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寂寥与落寞/你朴实,你恬静,你悠远/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漫云忘不了......。  

  撰稿人:夏辉剑 韦耀勇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