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党史研究部门曾作出这样的评价,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的革命壮举,是祥云人民的骄傲、云南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楷模。
: G0 @: Y2 E J, {" W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一个耕读世家里曾出了三个为党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早年积极投身革命,王复生、王德三先后被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王馨廷为了革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祥云乡村的一道房门里出了三英烈。' C4 d# c, p% r# L& I% |0 D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大读书期间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23年受党组织派遗到陕西开展建党工作,先后担任陕北特别支部书记,陕北党、团混合地委书记,完成建党任务后又回到北大,与王复生、杨青田等人发起建立云南旅京学生的进步组织——革新社,创办《革命》月刊。7 |& N6 c3 k% l0 G# x, T7 N# I* a6 k6 Q; x
1926年初,受党组织指派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讲授马克思主义基础课。1927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王德三带领部分政治班学员回云南开展革命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书记,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书记,1928年2月党中央指派王德三赴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1928年11月,王德三又回到云南,在昆明和滇东北、滇东南、滇南等地组织群众,并以多种形式开展斗争。1930年1月,王德三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同年11月19日,因叛徒出卖,王德三被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12月31日在昆明英勇就义,年仅32岁。
& j3 Y& c- \7 D1 a$ e) _, f9 C 王复生是王德三的胞兄,名濡廷,1918年秋从大理省立第二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班,后升入法国文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组织秘密行动小组。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罗章龙等人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任法文翻译组组长,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受党组织派遣到陕北建党、建团,回北京后从事学生运动和主持“新滇社”工作,组织云南藉学生南下广州参与国民革命。1927年,中共广东区委派回云南开展革命活动,身份暴露前往上海。
0 m% D/ m8 m! G5 k( Q" I 1928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意见,到哈尔滨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任教,与楚图南一起在学生中开展革命宣传,任《民报》主笔,以合法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奔走讷河、黑河一代组织开展抗日活动。1934年11月,以任伪满黑龙江省《民报》社长兼总编辑为掩护,利用报纸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揭露日伪的黑暗统治,歌颂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事迹,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他的抗日行动引起了日伪的注意,1936年6月13日,王复生及部分同志在民报社内被捕。日伪宪兵欲逼供齐齐哈尔党组织情况,一个多月时间里,对他压杆子、上大挂、夹手指,刑讯逼供达18次之多,敌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于1936年8月15日将王复生杀害,时年40岁。
. m. w! c5 u5 u- \2 s' g 王馨廷是王德三的三弟,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3年到北京,以后又到陕西就读,与兄长一道宣传革命,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陕西绥德。生病昏迷中还在喊着与抓人的反动警察作斗争的口号。
( X/ }) N! i; \! s. j 当地党史研究部门曾作出这样的评价,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的革命壮举,是祥云人民的骄傲、云南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楷模。对此,省州县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人民政府把烈士故居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祥云县委、县文明委确定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地”。到目前为止 ,已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众多党组织和10万名党员群众前往烈士故居参观接受教育,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烈士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 V) O8 O6 Z! K4 p 来源 中国发展网7 x1 e% R! |# c2 A$ l. v
文章来源:云南网:乐诚弘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