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笔者走进红岩镇史近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放眼望去,一片片农田方方正正,一条条沟渠纵横相连,宽敞平坦的机耕路从田间一直延伸向远方的村庄,田野里,各种各样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新景象。
; X% h' z9 j& V& {& G" \“这两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史近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相通,沟相连,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方便了。”红岩镇史近村党总支书记韩建勇高兴地告诉笔者:“这块地,以前种青菜,收菜时农户要把旋耕机开到路上,再从地里把菜挑到旋耕机上,要挑几公里的路程。现在路直接通到地旁边,群众也方便了,现在串田都可以开着车来了。”
* ~: v6 H$ |4 g% Q. c( \% v" F7 ^据韩建勇介绍,近年来,史近村借助弥渡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1800万元,修建机耕路10多公里,路宽不低于5米,治理彩云河2公里,对小坝塘进行了除险加固,配套建设田间沟渠,项目覆盖3700多亩农田,惠及1198户,4398人。
& V/ S& I; C3 I/ T$ h! b' j9 X; t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给史近村群众带来了生产生活的便利,还带来了收入的增加。韩建勇说:“我们史近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是种植葡萄、大蒜、烤烟,小坝塘治理和沟渠修筑后,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基础设施改善了以后,我们筑巢引凤,引进了2家企业,既带动了土地流转,又方便了群众就近务工,目前,史近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项目实施前的5000多元提高到8000多元。”- X2 K1 K- X7 A U! ]( T! W& ^6 z" J/ B
红岩镇东海村委会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受益村。该村在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中,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机耕路以及农田沟渠配套等工程,覆盖农田面积近500亩。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东海村党总支书记刘永林拉开了话匣子,他指着东海完小以东的田野说:“原来这一片是水淹地,不能栽烟,栽包谷一亩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高稳产农田建设工程实施后,这片地可以栽烟了。去年,1亩烤烟收入在8000多元到1万元,最好的能到1.2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 z4 V% n5 D' j. q% y% z刘永林指着不远处沿着坡地起伏的路面说:“这条白海路,原来是断头路。项目实施后直接连通海坝庄,路面宽8米。原来这片是山坡地,每亩收入也就400元至500元,改造后每亩1200元农户都不愿意租出去。许多老板都来看这块地,因为条件便利,特别适合栽果树,他们都想来这里流转土地。”3 E: U) j9 ?+ I8 Q7 N
像史近村、东海村这样的变化,在弥渡并不是个例。据了解,近年来,在弥渡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财政局等部门创新工作方法,落实项目整合、强化政策引导,县、镇、村三级团结奋进,合力攻坚,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
/ B" \6 q8 o& J$ k( o: Q! F通过29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全面实施,弥渡县建成了高稳产农田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8.69万亩,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 c) E! d3 b# z通讯员 马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