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集体,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林药、林菌、林畜、林禽等多种模式,林下中药材成为农民的“脱贫草”。
# z9 D U0 E- {8 f3 F+ C) @4 s; T 创建云药之乡
9 D& ^. _" C- F# O& Q& h 着力构建“林药”体系
' C9 u0 C& S/ } A 2018年4月,永平县云药之乡建设项目通过省、州考评验收,迎来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 O2 I0 X7 ~. M4 F' Q8 O! I. v 为构建优良的“林药”体系,2011年以来,永平县以创建云药之乡为契机,先后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培植五大企业,打造五大品牌,建成五万亩基地,实现五亿元产值”的目标。计划到2020年,全县重点培育5户龙头企业、打造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品牌、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5亿元,培育滇重楼、白芨、金银花、红豆杉、丹参等5个地道中药材品牌。
8 G# f4 x4 F% ` 倾力招商引资
; u& c% P( r( V9 w% C, S2 [ 着力培植“林药”企业
" ` r8 B& n& F! M2 T( B 永平县把“林药”作为林下经济发展重点,明确扶持政策,倾力招商引资,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 T; B$ `' a) B) k3 U4 H: a
2014年至今,全县共投入170多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对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云南龙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给予项目扶持,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生物医药产业,解决全县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已引进和培植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11个、加工销售企业2个,并发展永平县瑞勤药材种植基地、永平县广丰源中药材合作社等种植基地及其他合作社12个,中药材基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引领“林药”发展的龙头。% y6 @& s- n( b* P0 p, d; R4 N" z: w/ ]
在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日渐壮大,在龙门乡建立了秦艽种植基地、重楼种植基地、金银花种植基地,在博南镇建立了天麻种植基地,在北斗乡建立了续断种植基地,在厂街乡建立了党参种植基地,在龙街镇建立了红花种植基地,各类种植基地面积均达2000余亩,与企业发展互补互促。
- ^% b/ `: q2 B; k 加强科技服务
1 ^; z8 K, U9 H1 ]3 L! P 着力打造“林药”品牌
1 e' \3 u0 N2 L 以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依托,组建了永平县中药材种植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利用县职业中学、农广校、阳光工程等农村技术培训平台,开设中药材种植技术课程,培养生产技术骨干。组建县级专业技术团队,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各乡镇农科站固定1至3人,负责本区域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为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x9 P) q Y/ E
当前,永平县正着力打造滇重楼、白芨、金银花、红豆杉、丹参等中药材品牌,201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5278亩,产量2245吨,实现产值2亿多元。6 n+ W @) e/ g# t4 v/ S
创新发展模式' Y3 m* m/ t9 {
着力推进“林药”富民
* e6 L4 S% @& |, a; K+ d Y% e 永平县鸿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北斗乡梅花村。2015年以来,公司立足当地生态优势,投入2450万元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建成中药材基地600亩,发展林下套种滇重楼480亩、白芨100亩、树头菜100亩。公司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通过赊销种苗、提供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协议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带动梅花村农户种植中药材260亩。同时,以梅花村农户为主,年均用工30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T+ F! Y' A3 A x4 u" a4 e
目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全县有中药材企业1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48个、种植农户达600多户。2016年以来,通过种植红豆杉、灯盏花、红花、金银花、续断、赤灵芝、重楼等中药材,农户累计增收4200多万元。“林药”发展与扶贫双推进成为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一道靓丽风景。4 P2 r- D5 Q8 b# [$ {8 H+ E1 ?
通讯员 段先武 (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