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有点大、有点快”“修了好多新房子,脚底下都是水泥路”“漫山遍野的冬桃林……”3月20日,在祥云县禾甸镇新兴苴大海子村,村民杨月嫔说起家乡的变化心情很激动,“这几年村子的巨大变化,都是扶贫干部倾心帮扶的结果。现在我们增收致富的路子多了,信心更足了。”* O5 R( f# D$ x c4 Z: }
上世纪80年代修建新兴苴水库时,新兴苴村大部分村民移民,留下的群众搬到现在的地方重建家园。自2015年8月祥云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以来,新兴苴村全面推进“产业增收、设施完善、住房保障、综合能力提升”工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脱贫乐章。
. l7 i) l+ y+ H" R产业扶贫促增收* f5 O1 T' ~* ?; `2 T9 _4 L
春节刚过,新兴苴村春暖花开,冬桃种植大户宝开胜就忙个不停。去年,他家的15亩冬桃收入8万多元。看着满园的桃花,宝开胜信心满满。
/ K7 h2 E/ v0 C Y5 d4 |0 e驻村工作队员杨晓东指着村子周围山坡上盛开的桃花说:“我们刚来挂钩时,发现这个村特别适合种植冬桃,就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搞培训,手把手地教大家。现在,大家基本上学会种植管理啦。”5 D+ w% v4 V1 M
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新兴苴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冬桃、红梨和中药材等700多亩,还建成大海子养殖小区,组建了龙耳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由传统的“老三样”转变为多样化发展,2017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多元。' K! d) m( |$ b0 Q; K
易地搬迁住新房
]& ~" |, p! C: _; D走进新兴苴村大海子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把整个村连成一片,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房,旁边有篮球场、文化活动室、电子商务服务站等。
( @' I% C2 m% x# }2 }3 M% e$ R“没有党的帮扶政策,我们现在不可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大海子村村民李家红感慨地说。2016年5月1日,新兴苴村启动了占地23亩的大海子集中安置点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60多万元,于当年11月28日集体搬迁入住,解决了19户贫困户、9户随迁户的安全住房问题。, k1 P7 n3 W/ {: r( W r8 R
近年来,新兴苴村完成村道、巷道硬化,新建了活动广场,群众开展娱乐活动有了好去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驻村第一书记杨龙锋体会很深,“不仅仅是村庄变漂亮了,产业发展了,最明显的就是村民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内生动力足了,大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了信心。”
' T; A- b% O/ X* w6 ]通讯员 胡林果 杨家振(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