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贫困户脱贫实录:前年脱贫 去年挣钱 今年奔小康

0
回复
74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3 15: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的2017年,是大理州全力以赴抓脱贫的一年。3 v+ A1 p& D8 S
这一年,大理州始终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举全州之力,精准务实推进。为了贫困群众切切实实增收致富,整合投入资金145.5亿元,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发放产业扶贫到户贷款36.9亿元,8.18万贫困户获得支持;加强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5.5万人。祥云等5个县有望脱贫摘帽,预计实现减贫9万人、197个村出列。
/ M1 N1 R& Q2 \- r, g( {, `春节来临之际,我们请全州12县市特约记者奔赴一线,记录贫困户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感受一年来大理州脱贫攻坚的努力与成果,展望美好的未来。0 A; }3 d: v3 l
王琨:前年脱贫 去年挣钱 今年奔小康
9 g$ ?7 n: V; I+ o8 S" x
d8cb8a0c68b41beb3b2212.jpg
王琨和妻子彭绍花捧着“光荣脱贫户”的证书和奖状站在新房前
6 ]+ y/ `9 k1 U2 F" h8 N& W
“现在家里有好几笔收入相当稳靠。”近日,家住永平县龙街镇田心村田心组的王琨告诉记者:“去年,5 条母牛生下 4 条小牛,6 个月大的小牛就值 5000 多块,卖了 3 条,卖得 16000 块,数钱的心情真的太好了。” * p) ~$ M, B0 X/ K
2016年以前,王琨家缺技术,缺资金,被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三年,通过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他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用政府发放的5万元产业贴息贷款,新建了50平方米的牛舍,搞起了标准化肉牛养殖;用1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资金,盖起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子;孩子也如愿以偿到外地参军,实现理想抱负…… . G% F& T, p- b" O4 Q
“富根不牢,返贫易如反掌。” 王琨说,自从手里有了点余钱后,心就舒畅,脑袋爪也好使,栽牢富根的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强。 2016 年底,王琨一家 4 口人均纯收入达到 3500 元。2017 年的收入只多不少,他还争取当上护林员,每年可以拿到8000元“年薪”。
2 S$ a) s1 }# Y3 ~0 l王琨家被评为云南省 2017 年度“光荣脱贫户”。抱着奖状和证书,王琨告诉记者:“靠天、靠地、靠祖上,都走不出脱贫的路,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脱贫致富!” 他还说:“2016年脱了贫,2017年挣了钱,2018年要干什么?当然是奔小康!”这充满自信的话,让装扮一新的小院洋溢着春天蓬勃的气息。
5 J. O; M  p, R/ I& h沈蕊:教育医疗住房都有了保障8 c7 j1 ?% d! D! r
d8cb8a0c68b41beb3b2212.jpg
沈蕊一家的幸福合影
! }, |" o; Z2 z8 s4 Y9 V8 J
2月8日是农历小年,一大早,巍山县庙街镇六合村委会顾旗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沈蕊家里,人们忙着挂红灯笼、贴福字,农家小院充满了浓浓的新年味道。( |- C- F$ `# n& x+ }
沈蕊家属于因病因学致贫。妻子和儿子在下关务工,每月仅务工收入就达 5000 多元,但由于沈蕊患有糖尿病已有 18 年之久,女儿又上着学,所以家里总是入不敷出。$ o  ]) X" k7 N/ G/ }1 n
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沈蕊一家享受到了“五重保障”和 “一层补助”健康扶贫政策。2016 年,获得了 5000 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补助,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实现增收。2016 年以来,女儿每年获得3500元的巍山县教育扶贫资金资助。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沈蕊一家从顾旗厂村老宅搬迁到公路边,建起了一间砖混结构房,新房还有两格铺面可出租给别人,每年可收入租金 3000元。6 g* D, r7 j2 h* m6 b- F& g
沈蕊说:“我们家在国家多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教育、医疗、住房都有了保障,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真心感谢国家扶贫政策的关心和帮助。”如今,沈蕊户在多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致富信心百倍增长。
7 V" J; m, m, ?; z" R5 f- V李在兵:主动退出脱贫户
; u- w% ^; u1 f0 m- t
d8cb8a0c68b41beb3b2212.jpg
李在兵在采摘秋豌豆
1 \' b, {- ^: j/ j$ Q0 s
“请考虑把我家的贫困户待遇取消掉,把补助拿来帮扶比我们更穷的家庭,也为国家省出资源来搞建设。”这段时间,祥云县下庄镇下庄社区,传扬着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在兵三番五次提出不再享受贫困户待遇的故事。: D. y$ Q# @: y4 j9 H: ?
李在兵因缺技术等原因致贫,自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享受到多项扶持政策——仅2017年,全家享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充医疗保险、新农合缴费补助,累计有384元;李在兵患病,医疗保险报销67.6元,他妻子患病,医疗保险报销3767.5元;儿子读职业中学,每年补助3000元,减免各种费用1500元;参加产金互保,分到红利5000元;种植秋豌豆5亩,享受种子补贴1000元;享受到农村危房改造修缮加固补助2000元,;自来水接到家里,饮水安全有了保障;他和妻子还参加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经培训,妻子被安置到集镇环卫站从事保洁工作,月薪1800元…… 这些,李在兵心里有一本账。
; l% k& s* o# n7 i0 A/ S+ B, Z而且,通过帮扶,使李在兵家拓宽了致富渠道。2017年,仅种植秋豌豆,就收入3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人均纯收入已超过脱贫退出标准。脱了贫后,李在兵多次向当地干部提出取消自家的贫困户待遇,他已经有了信心,今后要自己走出一条致富之路。1 D, G3 [6 R+ e: T
李树祥:小额贷款帮我走出困境
& U! }0 n8 G5 P
d8cb8a0c68b41beb3b2212.jpg
李树祥和妻子展示用竹子编织的风筒
0 q2 g( N- a" N
春节临近,弥渡县新街镇永祥村委会下坝营李树祥一家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竹子编织运输蔬菜时所需的风筒,准备卖给客商。 0 Y( \8 d9 M$ n7 g  u7 r
“小额贷款真是帮了大忙,现在我家终于走出了困境。”回忆当年,李树祥记忆犹新。多年以来,他家一直从事竹编手艺和竹编买卖,生活还算可以。但2012年,他先后经历被人打伤、车祸、从房顶掉下等灾祸,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十几万元的医疗费用让家里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树祥对生活一度失去了信心,直到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一家人“重操旧业”,制作销售用竹子编织运输蔬菜时所需的风筒,生活才逐步走上了正轨。去年,光荣脱贫。# S4 {1 P5 X; z# [+ l7 ^* B9 o
李树祥自信地说,现在他家销售风筒的数量占了弥渡县销售量的八成,算是全县风筒销售最大的经纪人。
4 e$ V3 d0 O6 `- O6 w5 T+ j9 |李树祥还收购村民编织的风筒,让村里的老人利用空闲时间编织风筒有一份收入。“真要谢谢他,要不是他买卖风筒,我们老人一点收入都没有。”70岁的罗珠说,用闲着的时间编风筒,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 8 M( D' x8 D3 X( c( R/ `
“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家脱贫了,但也应该为村里做点事,希望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李树祥说。
! r9 E& K8 B" `( X: \- l( y1 I4 l# L! B% R7 h+ E

& d- H  f+ i  j" f+ S( D寸银贵家住鹤庆县西邑镇西邑村乔仁甸自然村,这里属高寒特困山区,长期以来,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滞后,是鹤庆县的深度贫困村组之一。寸银贵一家四口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K7 x! v; |! T! T" \0 e) a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政策的扶持下,寸银贵夫妇不怕吃苦,起早贪黑,发展西门塔尔能繁母牛,种植白芸豆和中药材,还建起了酿酒作坊,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3400多元,被评为2017年大理州脱贫攻坚光荣脱贫户。
3 [7 _, v2 k& j' s6 d# o

! o( b5 }' T% v2 J% J家住漾濞县太平乡杨梅树村的梅国庆因腿患有残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祖辈都住在垛木房里。自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以来,梅国庆家里喜事不断——先是改建了房屋,接着硬化了道路,还在产业发展政策和互助金扶持下,养起了蜜蜂、肉牛,培育了20多亩核桃苗。% L8 Q$ h( p* J" r% z
脱贫后的梅国庆喜滋滋地说:“我虽然行动不便,但在家里养蜜蜂、养牛、培育核桃苗这些我都可以做。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我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病情也好转多了。”" T1 {) o: X" |: a- A
特约记者 杨福军 张树禄 陈应国 李武华 寸红亮 李灿美(大理日报)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