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u2 v5 o, `* y" D: c8 s9 x. ?+ S
从南涧县城坐车出发,在逶迤的无量山中沿214国道转了无数个弯,司机突然把车停下来说裕谷到了。
2 b1 l- J1 L, W- `+ O& l青山绿水间,一个崭新的村庄尤为醒目。走进村中只见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将新一季的种子播撒入土中。4 k6 _: p" ~" g! q
坐在自家的客厅中打开电视,泡上一杯茶,公郎镇板桥村委会裕谷村40多岁的字迎仙对新居感到尤为满意。根据安置政策,国家给予他家每人2.6万元的补助,共14万元。他自建了一幢占地面积为120 多平方米的一层新居,有4个房间、1 个厨房、1个卫生间。
7 Y9 A0 a V8 g8 u“以前住的地方房子破烂、缺水、公路不通,家里饲养出来的猪、鸡等卖不到好价钱。”字迎仙说:“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样宽敞又亮堂的洋房,自来水、卫生间、青石板路、文化广场等样样都有,214 国道就在家门口,交通非常方便,生活差不多和城里人一样了!”
2 Q+ N+ C2 Q# d+ ~7 {8 U字迎仙的生活变迁是南涧县公郎镇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公郎镇地处南涧县西南部,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两县相毗邻,距南涧县城62公里,总面积169.04 平方公里,总人口22720人,境内多为山区。
" k# x% S. T+ r$ k: }* R# X近年来,公郎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按照 “统规统建、统规代建、统规自建” 的易地搬迁模式,先后在全镇有发展潜力的小独木村和公郎村河边队村,新建搬迁点2处,建成116幢小洋房。其中,小独木安置点共搬迁 101 户 444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2 户 135 人。河边队安置点共搬迁 15 户 5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3人。' `. K T8 f8 W. s
在公路边安了家,生活靠什么呢?一开始,字迎仙的心里也没有底。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他种植了一些石榴、香橼、芭蕉,在澜沧江边养牛,同时把老家的核桃、茶叶等作物打理好,媳妇在家门口打零工,卖土特产,一年收入好几万元。2 f: X' o" n/ w( M" a8 d
搬出来后怎么生活?这是每一个贫困户首要考虑的问题 。公郎镇宣传委员尹丹霞说,为消除广大搬迁户的后顾之忧,公郎镇重视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围绕资源禀赋、市场导向,实施一户一策,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 w8 `+ t f; C2 L: ~ U7 z此外,公郎镇还对搬迁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重点扶持发展劳务、运输、餐饮等服务业,解决搬迁户就业问题;对搬迁后的旧村,通过种植石榴、香橼、芭蕉、树头菜(其中石榴、香橼补助标准为1000元/亩);养殖牛、猪(补助标准为牛3000元/头,猪 500 元/头),对在校生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教育扶持;对家庭里超过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发放养老保险金;进行资产入股并每年分红;对有意向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使搬迁群众稳定增收。+ P# R9 V& g! o; R( r/ [; o ~9 G
目前,公郎镇裕谷村已经有 5%左右的劳动力融入城镇服务体系,依靠建筑、餐饮和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增收,有80%左右的劳动力自主开发旧村资源,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有15%左右的劳动力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外出打工,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5 x% j, I/ {- u2 F
“相信你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们村又会有新的变化。”板桥村委会书记熊佳跃说。在他身后,裕谷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迈步走入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