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收门票,村民腰包没有鼓) g7 ^7 y! e3 ], W% G
^+ K ~& e: z. c+ p& f
探索企业加农户模式实现共赢& N. I5 V$ ~ d" ^
+ O) |" ? c! q. W
不少村子确实富了,但是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大量涌入的游客给公共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完全依靠上级投入不现实。有一些地方打起了门票的主意。3 I/ \! f; \1 M' m, ^4 x6 b) d( w
+ W. m# S: H% V+ A/ v( K
腾冲市固东镇江东银杏村位于高黎贡山脚下,全村3000多棵古银杏树,让这个小村庄显得古朴深邃。每年深秋,黄叶纷飞,景色迷人。, P7 ^3 O7 P! D- i) a v
+ S- M k* \, ]4 E* \
银杏村成立了由开发公司、集镇开发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三方入股的公司,利益分成,由公司负责银杏村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并于去年10月开始收费。! `4 u- o2 s( J3 z/ \
2 k: k o5 K" w# d3 J( U2 M9 w# K令人没想到的是,门票对当地旅游带来不小伤害。村民说,“基本收的是旅行团大巴车上游客的钱,开放的村庄、复杂的亲朋关系,很难挡住散客。收门票的效益并不明显。”村里开办农家乐的人家认为收门票导致游客减少,影响了生意。游客认为原本自由进出的村落,支起栏杆收门票大煞风景,破坏了心目中乡村的淳朴自然形象。村集体和没从旅游中获益的村民则认为,没有收入,哪里来钱搞村庄公共事务?利用大家的资源自个发财公平何在?+ ]. W3 l/ I, M( c+ \5 G
9 R- F9 V4 r4 f9 P/ F! ?+ |
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云南各地积极探索。
: [9 E' a: O% c! m
4 x9 L- N8 f5 e0 e. c才村发展企业加农户的运作模式。才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国介绍,过去20多年,才村基本没有发展规划,170多家客栈分散经营,各唱各的调。“规范化是必须做的”,他说:“比如龙凤村民小组,准备采用企业加农户的形式,只规划10家餐馆和30家客栈,村民租房收益拿出两成交给集体,实现企业、村民和村集体共赢。”
& _- H0 A, R' l1 \" V: w u: E2 i4 E" j8 e) N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通过规范的公司化运作,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村集体在公司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的土地等集体资产不断增值,也让村民分享到产业发展红利。! Q" }( r7 j, @7 R% B. o& K# E
. m" h( L; d& z+ R3 J- r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在拉市海,湿地景观涉及若干村委会,以前各有各的小算盘,遇到好处没人让,碰到难题没人上。面对一盘散沙,镇政府的作用凸显。和顺英介绍,管委会和镇里加强了对马场的规范管理,如给游客买保险、向社会公布规范的马场清单、对从业人员开展服务培训等。今后还准备对马场实行积分制管理,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4 ?( y8 R! U( R3 n" D!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