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历史上最著名的音乐是"南诏奉圣乐"。唐贞元十六年,南诏王异牟寻为进一步密切同唐朝的关系,遣使杨加明通过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向朝廷敬献南诏民族歌舞——"夷中歌曲"。所派出的歌舞伎队阵容庞大,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为白族扎染而成。
; T' z* @" K- G2 L; Y6 N "南诏奉圣乐"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凡乐三十,工一百九十六人",仅"序曲二十八叠",足见其盛况。
( {, F' |. c: w4 L, }3 X M2 } 被称为"经论梵音"的佛教音乐,是《南诏奉圣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以"骠国乐"担纲。《佛印》是"骠国乐"的第一首佛曲,此外还有《赞婆罗花》、《禅定》、《孔雀王》、《宴乐》、 《甘蔗王》、《菩萨蛮》等。这些佛曲大都是乐舞作品,集声乐、器乐和歌舞于一体,极富艺术表现力。同时,这些佛曲也与南诏大理地方风格结合,从而更具特色,如《菩萨蛮》是骠国"危髻金冠,璎珞被体"的表演形式与在南诏少数民族,俗称"蛮"演唱风格结合,从而称为"菩萨蛮"。5 l! { K" q) V4 S5 V
华中科技大学许淳熙(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 E6 \+ P' G, `4 F* o9 m5 L 编者按: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华中科技大学许淳熙发表了题为>>南诏、大理时期的国际文化交流与佛教艺术的发展<<的主题演讲。许淳熙首先概述南诏、大理与骠国、文单国、吐蕃、唐宋等古代政权的文化交流,继而通过分析佛教音乐和佛像雕刻的特征,来探讨当时的国际文化交流对佛教艺术发展的影响。以下为论文摘录:
0 g2 `2 y& k1 B8 z( Q4 ]% s 南诏( 737—902)与大理(937—1253)国是唐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先后建立的两个一脉相承的民族政权。南诏的版图包括现今云南省全境、贵州、四川、西藏之一部,以及越南、缅甸的部分地方。公元9世纪下半叶是南诏的全盛时期,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大理国的文化繁荣,从公元8到12世纪的数百年间,大理古城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大古都。在南诏大理国的周边,有吐蕃、唐朝、宋朝,以及位于今天缅甸的骠国、蒲甘王朝;位于今天老挝的文单国等多个古国。由于南诏大理国地处枢纽位置,因而成为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又由于南诏大理与周边各国均为佛教兴盛的国度,因而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以佛教文化为核心。本文以探讨南诏大理与周边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佛教艺术的影响为主题,首先概述南诏、大理与骠国、文单国、吐蕃、唐宋等古代政权的佛教文化交流,继而通过分析佛教音乐和佛像雕刻的特征,来探讨当时的国际文化交流对佛教艺术发展的影响。- v& l+ `8 Y/ H* u$ V-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