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竟有这么多国家级的非遗项目,90%的人都知道得不全!

0
回复
3478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0 2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x% @0 ^9 n8 s7 ~! _! {8 P7 Q傲娇!大理竟有这么多国家级的非遗项目,90%的人都知道得不全! , Y# X, q; r, [: R, o6 d( D
" J6 @- q' Q: e, b8 c6 ]1 e* n' v( x

! t. I" O8 H6 X3 @$ H+ n2 F( y0 c) \; W) _; m( l3 g
你知道大理有哪些民间绝技?
3 d4 e6 ]1 l1 p- A( _) T
1 L) H7 i6 T2 m  Y+ m0 S% e; ]非物质文化传承?
. L8 y( n9 A+ z1 u6 v) M
! D3 ], s4 q4 ^9 x! ~- K这些从小陪伴我们成长的东西,* b1 t  t+ L* V5 a9 @# y
1 ?# T# A# \% I. D: J9 T, o
看似不起眼,! `- @- P( _3 _* ?6 Q3 e

5 ~1 A) W6 d+ ~) m0 U+ x竟都是宝贵的文化传承。- G: x3 o0 J5 }. U+ a
$ X8 @( H. j8 C' m
一起来看看吧!' r# X$ p6 J2 I/ s7 O. I
3 P2 d  r7 s4 T& e( ?
+ _' {: b  Q4 G$ Q1 u; {8 o
记者从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截至2016年2月,大理州共有3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32项,州级96项,县市级184项。$ K' U) d) N, o1 u6 r  v& I

/ H5 w; W% v! w* S) T( @看到这些数据,作为一个大理人的小编简直傲娇极了,因为帖子篇幅有限,小编只能忍痛把这些内容分开了,呜呜……. S; Q( u* v' V$ I, d

, O( V+ l& d7 ~3 _& A今天,小编先来为大家介绍大理州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快来找找有没有你家乡的?(PS:省级项目、县市级项目将在后期推出,希望小伙伴们持续支持关注哦~~)8 I( Q$ E; s/ X0 B; [
9 R: M( A) F4 y! a/ R. Y
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 p; F& v  n$ R* a  c, F# t$ x, K$ ^
" H9 |* w  t& ~* A% k4 }
民俗类:) V2 K# x& L* @' B' k
. Z7 u* V* ~1 L
白族绕三灵(大理州)
: f  g+ @, s7 q8 `) [
0 C2 V/ p9 M2 k) O" a0 h) k
6 l: z& z7 q! o( E& i+ \
/ V! J# a1 ]7 O& V绕三灵是云南省大理白族为求雨祈福、祭祀本主而举行的全民性的节日盛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F# N6 t8 P/ v9 f
/ n$ {3 G! D# q3 G' W% v' l. \
石宝山歌会(剑川县)
! N7 R1 f  d. r1 I1 L6 d' x
$ W: h! o" e+ Z& X4 s4 S! k. D8 d5 Q$ |3 W- P, ^, E; I% I2 v! S

3 h' @. w( H6 a& P4 v/ Y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是一个以对歌赛歌为特色的民族传统节会,以川流不息的数万人上山,随心所欲地唱曲对歌而著称于世,举办地点石宝山。据考证,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2008年6月14日,云南省剑川县申报的石宝山歌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 z5 M$ S: [7 C
9 c* ~- o3 V# w' @  Q
大理三月街(大理市)
. D8 o5 h2 U' c, f
! W; q2 @3 ^  c% w/ {4 F6 }- }6 ?8 Z& `6 a; L
' d, P% G$ {* B2 Q% s
"月街",即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也叫大理三月会或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三月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它既是云南西部最为古老而繁荣的贸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体育大交流的盛大节日。2008年6月14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大理三月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g5 N5 d, q: Q7 Y# ^: W& V' k2 @2 ~
9 H+ Q; [6 x6 D& K! N! g白族三道茶(大理市)
7 u3 [; V$ r6 o! z, x, Q! Y; i6 X( v7 v3 E: @
3 x# \( h7 g8 y! x5 J! [7 a

$ Z. @8 ^; b2 H& X0 n0 X5 f三般茶也称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 R: J2 a  U+ C) [: m& Z! D+ h0 C( s- T" K
传统手工艺类:
1 B/ m* `% z  G$ y+ k2 L* l
! j: p8 h; e! _4 J% L  R! m4 W白族扎染技艺(大理市)9 }$ Q/ X5 [- M7 n  K7 A+ ]
6 A  [: V+ X, n7 S8 J
9 t( ]. V- j: T* x3 o2 p
, m" m" l5 m+ H* j$ H. h9 z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2 }( Y- e6 N+ a6 x" ?8 h
' i. H+ O# }- G/ a+ S+ }# K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 t2 X* F+ W# x  p
8 i. R5 ]/ p+ S: f  K+ w
传统舞蹈类:9 }' e# M% v; L6 @. M

) r* b) d6 ]& x, a2 w& A彝族打歌(巍山县)
; I1 k- k  |" k4 V  V0 z" a' ?5 P4 G- f
- u' A! a+ `6 \
: u& ~4 e/ f/ U0 C0 e, @
彝族舞蹈多姿多彩,式样繁多,很具代表性的是浑厚古朴的具有群众自娱性的集体舞蹈"打歌"(也称踏歌)。2008年6月7日,巍山彝族打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d9 z7 U/ s; l9 A! \: J8 X" \# F
彝族跳菜(南涧县)2 C  ~! a. i5 u) m: v

; C! c3 i+ {& g+ Q& \* V4 ^; s8 S0 r1 u' J) v/ k# ?" ^

7 T2 I7 X% D+ z9 j& b彝族跳菜,又名抬菜舞,彝语称为"吾切巴",是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由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式布局摆菜的一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2003年3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授予南涧县"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3 k3 y2 j# S/ h7 X* |2 B  W5 P

1 r* D: z1 v: \! N: @. w  C# \2008年6月7日,彝族跳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 d9 W9 N$ f' H% E  `) \, b6 u- X: t. r
传统戏剧类:" x7 Z4 h: q8 s7 J8 _% R

* `* q7 V6 p) a; A+ X. g白剧(大理州)9 K* `4 P' B) L1 m
) C5 B0 a6 `& G! I, k
( q* M+ s1 B, s# S: o7 y" @# b* W
6 @7 K9 |& w$ Q0 E0 H/ F
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的曲调,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改称"白剧"。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诗歌常用的"山花体"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有三十多种,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比较古朴,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式。
4 U+ S% G8 G2 w3 L$ k6 J9 c$ L! s( d2 \( W0 Q
2008年6月14日,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 y  `4 C3 ^7 l( j+ r7 r+ I

4 R1 W+ e' d! X0 {( W花灯戏(弥渡县)4 d/ t; i$ T1 p; {7 Y
* f6 o" j( b8 ?6 P% A; R; |3 d

  \7 w7 W9 D) H6 g/ o9 R% w2 N+ H" P
弥渡花灯是云南花灯九大派系之一,素有“云南花灯比山茶,弥渡花灯别样红”的美称。在弥渡,一年四季都有唱花灯的由头,唱花灯已融入弥渡人民生产生活之中。2008年、2011年弥渡花灯戏、弥渡民歌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3月,弥渡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灯艺术之乡”。  ]9 k) I( ^/ \. Q3 n

9 @1 ^0 V0 f1 R  {. X传统音乐:
7 `9 h) {* }. k. n+ k! g  P1 Q; J
. I- ]& y' B" p4 t" i) a弥渡民歌(弥渡县)
1 P' y( m6 ^4 t" g7 d5 x
; i6 Q$ f! t: P! ]8 E2 \- u
8 A/ [9 S: R0 N* w8 ]8 W8 J2 r8 w" ?7 |% f( N
《弥渡民歌》是云南省弥渡县境内汉族、少数民族民歌的总称。弥渡民歌是一个多元文化复合的系统,是多种文化的汇合和凝聚,其主要的是以古滇的"河蛮文化"、"僰人文化"、"哀牢文化"、"爨人文化"融汇消失后形成的"南诏文化"为基石,融汇中原的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后发展起来的,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弥渡民歌作为一个音乐名称逐渐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知名度很高的著名音乐品类。4 [6 u1 Z/ h: v/ }- S

" s# V' }0 L2 ]  z* k2011年5月23日,弥渡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c& f$ B% P' @1 I2 L; M# R) N
" ~8 v$ P" Q" D5 A1 k) g剑川白曲(剑川县)9 F! i$ g' [+ P- x9 V# j( W7 E
( h' @& ?# e- v- N' |1 Z
7 K  V! s+ E; r0 T
! B6 y7 ~& N: u$ j! n
剑川是白曲的发源地,剑川白曲是白族地区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音乐品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剑川、洱源及与剑川接壤的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金顶和丽江的九河等地。2014年12月,剑川白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S7 x) X; B- f$ t% Q# j
; \& {' k: N  H: G- r( M6 V
传统美术:
4 f' A  l9 n% b9 @* ]$ o- I$ f  D6 A5 |8 T; i- d( g
白族民居彩绘(大理市)
5 u( n# z8 R6 `' p/ G
8 G' h' _: z6 |. w- K2 k& x$ V. y# `9 a  Z- e
9 {; z! k" w9 V
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普遍流行于大理市及周边白族地区。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6 W, R' d, s- x5 Z5 M

% g  E' m  U  a9 j+ `木雕(剑川木雕)(剑川县)
/ O  J2 E- B, l, d( E* I
: {  {% b+ \% ~8 g9 |# l$ z) u( V$ ]

9 @2 s  w) d: f8 |0 ]  J4 h剑川木雕产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多,现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品。2 Q+ H/ h' b0 y* l+ ?6 i

' ^$ d; N; H3 N" G$ I3 e1 Y传统技艺:. g1 M3 P# A( C" A
7 o- C! l( P& S4 u" L# F( @: e2 B: V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 C& |) H; g7 ~; s* E' m. g9 K
6 s8 b4 j2 ]5 e  h. B8 r8 w6 y(大理州)
0 @. E& t) t3 _( `# R
' [' k5 J, n. ^( R7 a0 T( L
# q5 s' V; K6 E' C" ?' }1 ~7 Z6 M$ _3 n6 u7 e
下关沱茶于1902年始创于茶马古道中心——云南大理,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传承经历了清朝未年、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一百多年来,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薪火相传,精益求精,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 R: T* r" `* E7 Y! a
) n; X5 n; i7 b) R# [( z鹤庆银器锻作技艺(鹤庆县)3 Y) c, S( y$ ^
3 ]& k9 O/ }' E; m4 Y4 }
1 r8 l' s* W' f; x6 o- S

  F7 y/ R( B2 ]) m$ f) Y# F& T鹤庆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距今有500年以上历史。云南银器制作技艺中,鹤庆县最为出名。当地艺人用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加工制成壶、九龙杯、鹤阳八景酒具、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等工艺品。2014年8月鹤庆银饰锻制技艺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
; `; b+ [! q9 p( o7 N1 V5 s: f; L: h6 d7 \, t+ B8 y# z7 R
传统礼仪与节庆:/ V( r' \( O' \0 T8 Q

1 w7 N* q. z, n  q7 |. y耳子歌(云龙县)! t4 P2 ]" {7 T3 `/ x& ]0 C# i
: y. H" M/ e6 r3 ^) U+ F; i9 R6 u" I+ N
. ^% d- {, U+ l5 x1 ]! V( M" S  t
$ \) T9 H$ Y- b( C1 _
“耳子歌”是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检槽乡白族群众中的祭祀舞蹈,是至今存活的一种以驱邪逐疫、祈福纳吉为主要目的的傩仪。自1992年向外推介后,引起国内民俗、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誉为舞蹈的“活化石”。% n# E% T2 @2 n
% |) ^/ T# o& M6 a
看完之后,是不是满满的回忆啊!这些从小陪伴我们成长的宝贵文化传承,你最喜欢哪个?快来投票吧,可以多选哦~~/ X: ^. x( ^* g% Y" Z8 J' S

) f% X$ P1 S& i- ^0 H# q$ `再来一遍,大理省级非遗项目将在后期推出,希望小伙伴们继续支持关注哦~~) ^" L+ `; d2 ^$ r+ |& r/ h  W4 [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