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的风俗习惯

5
回复
128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5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理白族人的日常生活
( Q! z( }6 J0 `# y4 e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5 J/ i+ h/ e1 M$ h( X" P
9 n. t2 H- C$ i" M" x& W

2 q! ?4 [. l. E1 a  |/ {8 i. Q+ B- [, v         

' c  P- x3 w* e, Y4 N( `( V$ ~! g9 |% v3 \  }" E2 Y" n% z7 X
0 y: k7 [+ k5 H3 s& R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6 P' K' C9 Q& J  Y' v$ D1 ~

2 c, n4 V  `  z/ [1 M9 a4 O3 }4 F: q: w: v4 N2 l* P
婚丧与生育' I2 Q0 i& D& u* A9 b

- W8 i$ n( {2 ^- U+ L3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W$ |2 l! d' c' M
# G/ f1 e. `. I0 C
0 N7 _) c" @" L7 S
食俗7 y. H" _% K5 Z2 i( h
1 _4 U1 s5 W- N2 m: q$ V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6 L+ n0 _. x

! i. C) I2 t- P( n/ T6 C; K$ h! G) U1 m9 {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2 h8 Z( P; o% g$ f+ s% u8 Y% ]( m$ t' ~( [" d8 R1 v

: b7 n( a- P* H5 i6 [白族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豉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飦、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大理饵丝、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除火腿、腊肉等外,还善于腌制弓鱼、猪肝、螺蛳酱等!% @3 K! u4 K: S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中国农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节(中国传统节气)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 T; ^  k) F: H  V' Q& G  _* w2 r" k! D; w* F4 K: _$ [6 z
+ _- N' o" H/ `

0 H$ S6 v" ?3 ~3 B' x2 j5 z" @
+ Z8 E: o, b4 R- b8 L" r
8 K9 [# s- E, O9 i( u白族婚宴习惯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8 y  [$ Y9 w: l) i
$ ]0 N4 T% ^6 m7 o/ W% ]. X

. [$ t# u, U6 R2 t2 x7 F5 U/ r" m7 z; ^7 c# J! _% g

% s; X  {  C' P) U, E7 ]) A
7 O! R  J( j) t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用糯米酿制的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o; Z( w8 `8 u2 |4 n1 c+ }

! [2 J/ S/ j( J: W4 ~- f
8 q  h* e2 {1 j! G% h8 {
, b" D& o& Y5 o$ j" i
  W7 T5 i1 Y2 @" p% @) \6 b0 X+ ?5 O, L" N& F  F: Y) |0 X) Q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饮茶,一般用本地特产的小砂罐烤过后才饮。小砂罐只有墨水瓶大小,待茶烤到一定“火候”,便用溪水或泉水煨茶。烤茶每天须饮三次,每次三道。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加上红糖、米花、乳扇,别具一番风味,第三道是回味茶,入口苦涩而后回味甘甜。白族人常以三道茶待客,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味清香扑鼻,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
. g3 A/ g7 s( Z5 |2 Q8 S6 s
" `7 e; g9 q& o+ y, W4 U
5 n3 I2 l4 X# h5 L
) k% v& l1 @. c! m+ D) e1 ?' T9 _ " ?5 f  A/ v; V
% R0 r8 ?7 {$ e# X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候长辈。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3 E) F: o  ]; X! V3 O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洱海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 w8 B3 L. b9 ^0 j

7 X0 ?0 E0 c, P# @/ [4 i! I
8 u+ U! `9 i# c/ N' f  O# u( |
6 y! P; @! l) x" j( T) ~3 l5 Q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 P; [  l1 y: s- w) Y- {2 |# m: ~
0 a) o  y7 {5 T妇女头饰更是异彩纷呈:大理一带未婚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邓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块瓦”;有的地方头上用多块头布相叠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爱着时装。
) w) Z1 W. x" D( e# y7 w+ y7 D: S1 @$ P" X; N
寿鞋: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坝子里,白族姑娘、媳妇,从小就有学做寿鞋的习俗。不会做寿鞋的妇女,常被人们笑为无能。寿鞋,用大红色的绸缎或布料制成。鞋头拼有寿字图案,图案下用蓝色的丝线绣着一枝素雅的针叶松;鞋帮后跟是对称直角三角形图案;鞋底的三层底。穿寿鞋标志着人已进入高年,福禄双全。才人一般在六十花甲寿日开始穿第一双寿鞋。* g) B. x/ s# L, g; x) o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的传统节日
+ ?6 M6 `$ `8 Q/ Y6 x) v6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及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那男人节,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0 I( g, q# H# j& T0 T8 g' c
  J$ ]0 j8 H- J8 A9 u5 }) z7 O
$ Z9 F' \: u5 u5 [% f
" ~, T. S7 e! S4 Q5 m3 B9 Y
         
7 w* A, L. r1 h& ?; |8 W
* x1 L2 i2 `) I. ~. }
火把节抢升斗! c* \6 `. P, C, ~* j+ z: z- L, p

( I" p2 n& k/ `$ y$ r- ?( q% _5 q0 a' q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 z: i4 J' U6 e$ h

4 W/ E! J1 p+ Z3 D  X
8 X  k1 u+ q; Z2 H1 t兰坪县白族则于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原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一棵大树下举行,以黄牛做牺牲,称“登天牛”,这棵大树称“天牛树”。“登天牛”和“天牛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树下大小便。9 [7 d: {: u& ?
* Q, a0 ]/ z2 I: k
0 @5 u+ p; h5 o- K3 j+ K
三月街, Q/ e# K* S! I

4 B+ i9 T. Q; f4 V; K2 U; ?
& f9 E2 R9 R1 u' r三月街赛龙舟& h) d( i' X* F7 I. O; M) L* ^4 O
8 e- w( `, a) @8 w4 n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 R+ r8 N$ t% \) |. i( I8 m  E. X8 w8 J; |/ U& _

6 ~% J8 _3 t( _, X& B唐代,南诏国都城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不仅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南诏国与东南亚储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门户。当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对观音菩萨极为崇拜,“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后,三月街逐渐由宗教庙会演变为民间物资交流会。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中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清代,三月街达至空前的规模和盛况。3 K1 @7 N) w+ Y
        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把三月街定为“三月街民族节”。节日期间,中外客商云集,集贸市场活跃。由12个县市代表队参加的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赛等文体活动。
$ u& U$ ]! J! l" e  K0 l
4 C  h/ }) x* p1 f, |/ ^0 ^# l/ N: j8 |* d2 Q, z
火把节
: i4 U3 o- {- Z+ |- t1 H0 k: V/ e/ Y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7 B5 M# w! T* U, U/ Q  u  B/ S( s* s7 \
# U' Z7 y! A' I: L- W5 n: v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9 F! M' D- H; C) d% Q& V

6 c9 n; t8 |6 B3 c4 x6 G- V/ ?; b1 }) O. u$ v/ H3 p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 m- N1 F$ L* y! K3 `" l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8 A* W8 E" P8 Z9 ^/ l7 Z6 k& Q
3 X, h! e+ Q/ o- I$ c
; I! h; l) c' Z$ F$ P! I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烈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6 Y0 t9 O9 j- R7 c9 J
0 }: B. v% c0 E$ I, K
火把节
0 B# m8 o1 a/ {& `( S( h! Z; |) ]6 L2 @9 K+ j) J5 M
" y7 H$ _6 m6 z" \/ V% ]6 ~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7 M2 K' ]: }3 e1 e5 r- o1 Z1 L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 D$ w5 V1 E2 n  q" Y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绕三灵
2 E2 t- _" J% ^9 J7 O9 H% p& N9 }; I- i" i: O# s5 J1 }0 z

1 [) D0 k& @* V9 @$ q6 u( ~7 F* e$ Y! k

+ A, ?5 K8 G' x% Z
9 O* s$ o* O) e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7 q5 c0 @9 Y6 {1 i
2 ^/ Y& @$ S' l# m

9 V# ]! b$ V8 v  f: x& t' M
, f- O, ^  v4 I2 Z6 s8 v0 V, x . ~& c4 ^, v3 E# S8 ^

  s" F' W/ C, D( s3 H: f2 _: i3 c恋爱
8 y& H" c2 ?; u7 n( H. Q9 E) s3 k7 d  d7 Y0 \: C2 p0 a0 `# N: A! I

7 ~( G9 Z5 R! r" K4 o0 d8 I) g6 O# W4 t

% z& t, i: e) l# E8 ?' a; b9 W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 `* ?2 M" M4 o
! B! V! P. e6 I ' p( U. h+ f  Y% |% T
) ~# C4 w7 }' h4 K9 L, F
  J+ U% \& @% i  D4 a
; c1 A5 D0 @; I( H5 n4 M
在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欢参加石宝山歌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7-9天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以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擞,人人背龙头三弦。只听三弦声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昼夜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姑娘和小伙子可以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可以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可以用歌唱询问对方个人和家庭的情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男女对歌,有时可达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通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4 g7 e/ i, H# g* N1 x' g
3 h% q. Q# \( X; K+ i, u- }

2 V9 g% f9 Y! x+ I& @6 y
$ w- x9 M& ^3 q+ r. T# V
, K& ^7 _2 Z( r/ ?! [* Y1 \/ y  e* {* X$ E; ^5 d
朝鸡节,每年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2 v1 j% |* h6 [+ r

+ L% N& L6 p0 ~5 O4 l0 s耍海会,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W! I" c4 s* K% M2 ~* V" ]% J

: ^; f5 d5 j* b9 x% o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x* o; {2 H: E9 T, g

: b; y7 d5 r( A* K) g* _- V: V- j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Q( q5 Y6 E1 x$ z( m- q  M

/ h' x0 ]% i  N" u- ~葛根会,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