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0
回复
145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6 2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7 w; ^" O& `/ V1 e
  提到大理,人们往往想到苍山、洱海、大理古城、蝴蝶泉等一系列热门景点,殊不知大理市正在将“美丽”植入乡村,积极推进“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出农业庄园、乡村旅游等旅游新时尚、新亮点,让一个个古朴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 X9 f/ q  ~9 u# T5 z0 }
  目前,大理市共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15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80%,受益人口达到25.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85%。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地区文明程度取得了显著提升。大理市共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15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80%,受益人口达到25.6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85%。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地区文明程度取得了显著提升。3 V+ h  f6 P" x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2 Q0 G5 Y, B: v  在具体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大理市充分发挥“长板效应”,抓住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以田园风光、农家情趣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5 p& F6 s# w3 ^6 a  大理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庄园经济,依托有比较优势的核桃、水果、红豆杉、蓝莓、苗木花卉等优势农业产业基地,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六有”的要求,建设了一批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精品现代农业庄园。
. H/ x" I* k1 V: l, r  此外,大理市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以骨干景点为支撑,以“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客栈”、“休闲山庄”、“旅游示范村”等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6 Z+ j% a4 G% N* T& m4 R/ j+ ~" H3 a. y( N
W020160816396512277247.jpg

, x0 s" @0 o8 b# f
  h5 @3 e$ _# ]: S9 ?9 H  M  银桥镇双鸳村保存完好的石房子 图片来源:云南网
! n- y# I( ?) |7 \2 R9 n  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硬化率100%
7 S" I2 k2 n3 F  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大理市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不少村寨旧貌换新颜。
* \* J. I* C2 T5 f1 F& C: E  目前,大理市通村委会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硬化率100%,进户巷道水泥硬化率达95%以上。此外,还加强农村公交客运站建设,确保“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协调发展;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公厕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建成村民活动场所、议事场所、老年活动场所、红白喜事办客场所等公共场所;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实现美丽乡村示范点村村有安全饮用水、示范村全面通电、通网络、通广播电视。
% W$ Q9 S4 j( y( }0 ~
  {6 O0 g0 H9 K6 f" E
W020160816396512298464.jpg

, S8 v0 i, C  n
* _- s3 S$ I9 h5 K6 M3 a  f5 k" ?/ P  湾桥镇古生村一户民居 图片来源:云南网
6 r5 G7 U. M- F8 H  清洁家园:营造美丽人居环境, N* D: |, }. v' P& F
  “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环境卫生整治让大理市乡村焕然一新。
- |0 A) w4 F* z, I5 \7 _0 x  V, R  大理市实施乱堆杂物垃圾,私搭乱建等影响村容村貌和道路通畅的综合整治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工程,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液化气、电等新型能源和节水、节材、节能技术;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保护好水源林、池塘、沟渠等水利设施;加强和完善“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及时收集和清运农村垃圾;实施“点亮大理”工程和“平安大理”,为每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和电子监控设施,营造美丽、清洁、明亮、安全的人居环境。- L, R1 E( B4 A4 l0 e6 S
  此外,大理市还因地制宜,突出大理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传承,推进“青瓦白墙”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设;保护好村内古树、古木、古建筑和特色民居,对村、路、渠、宅“四旁”和公共区域进行绿化。) q: R; B' v. ?9 \2 L: z
5 i* T9 f7 v5 D) E/ u( l
W020160816396512329262.jpg
5 x0 s5 v5 N& x4 l5 w, u" b1 f
6 k* q% ^+ f" `
  载歌载舞欢度三月街。记者 黄剑锋 摄 图片来源:云南网' _, F. r; }$ |$ M# w) l
  民族风情:各种文化活动惹人醉
+ ^, F& G2 b8 g9 S  大理市不仅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也非常重视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外及内、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 |: j/ M6 W& N  大理市深耕白族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文化室和文化大院建设,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文艺”活动,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全面数字化,加快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广泛开展洞经音乐演奏、民间大本曲演唱、白族歌舞表演、舞龙舞狮、接本主、祭山祭海祈平安等充满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  R/ a, o! p+ M! K9 @0 c8 l
  此外,大理市还通过“晒家风亮家训”活动和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等,让村民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质。
, R& K; @; }) Y7 q$ K) {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如今,一年半时间过去,大理市的乡村迸发出了新的生机,大理市做到了,交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答卷。(记者 李星佺 实习记者 赵月 云南网)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