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e: k r& R9 e i) k; Z+ u8 }云龙四记 作者:陈云华
8 K9 {% ?- [7 b# ^6 b O) p4 j$ r* W5 R
?9 ~$ f) K% L; `3 Q
说句实话,别说在中国、就是在云南,云龙的知名度都不高。听说省里有些同志常常把云龙和云县、龙陵县混为一谈,弄得云龙人很没有面子。云龙真是一个极少被传扬的地方,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可千万别小看云龙,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滇在云南设置的24个县中就有两个在云龙境内,怒江、澜沧江两大国际河流也流经云龙,在如今的很多大都市还是一片蛮荒的时候,这里早已是一个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了。这倒底是怎样的一个县呀?在一个盛夏的雨天里,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决定到云龙看一看。6 m* J2 k8 n( \3 s
从大理到云龙非常快捷,早上从下关出发,经大保高速路到跃进出口,过黄连铺、北斗,沿着一条名字很好听的公路——黄金公路走,用不了三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云龙县城石门了。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生态公路”,一路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9 I* ^4 z, S h) f$ w
5 v, t' ~. S, G3 Q古村、古风、古桥
a1 D: x- R0 ?' v7 ?1 a
9 L# \) v5 ?# ^; F4 d1 C来到云龙,首先吸引你的是群山深处那一个个千年古村。
6 g: x* b, \& O ? Z7 {这些藏于云龙群山中的、以盐文化为背景并叠加了民族文化的古村落群可说是举世无双。4 S3 |2 d9 L8 X/ K q, P `3 i
云龙县城东北七公里,有一个见诸于史籍一千一百多年的南诏遗村---诺邓村。诺邓作为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邑,集中了明清建筑群和明清文化的遗踪,共有明、清两朝古建筑民居一百多处,另存有寺庙、祠堂、牌坊、门道等公共古建筑二十余处,灵巧多变的山地四合院沿山势高低分台而筑,层层叠叠、 鳞次栉比 。渊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千年白族村深厚的文化内涵。公元1383年,明政府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有“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即在诺邓,到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课银达38000多两。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缅甸—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由于盐业经济的发达,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明、清两朝诺邓文风蔚然、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诺邓出“进士”2人,举人3人、贡生60余名,秀才则有500多人。诺邓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传,被称为“一个古老文化的缩微景观”。 / J* d5 C8 \; g( c: k
来到这个保存着传统文化印迹和乡村泥土芳香的古村,徜徉在诺邓古村,仿佛步入一幅中世纪的油画,你会产生一种苍凉和悲壮的感觉、你会解读到这个南诏遗村昔日的繁华到今日衰落的轨迹、你会感悟到一种没落的美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脉搏在擅动。2 y5 H0 V! x* D$ C: o, E7 ^) s8 c
朋友告诉我,象诺邓这样的千年古村在云龙还有不少,诺邓只是云龙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代表。云龙历史文化中的精神遗产更是绚丽多姿。山地民族的戏剧、音乐和舞蹈会让你留连忘返。) k: f* J& ~, q+ }1 M" S9 G
8 z- p9 b# l7 v, O. E/ K4 M! Y
事实果真如此,在具有 300年明清云龙州治历史的古镇宝丰,我们就看到了被誉为是东方的“踢踏舞”的“力格高”。这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音乐的舞蹈,“里格高”是白语,意为“人的舞”或“跳人的舞”。是一种无伴奏无歌唱的群体舞,表演中有不少是拟物动作,也有模仿生产劳动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舞蹈的起源。与目前流行在坝区的一般白族舞蹈不同,“力格歌”舞蹈动作极其强悍,从一个侧面说明山地白族不仅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还有一种强悍的民族精神。6 [9 Q6 R0 ~ }! F* n% k
$ q& s3 L( j/ c, q: `1 b
在检槽乡我们看到了“耳子歌”,“耳子歌”是一种古傩仪舞蹈。专家们说“耳子歌”是上古社会人类生活的生动历史记忆、是人类童年稚拙的智慧火花的闪烁、是蕴藏着人类早期原始文化的“活化石”、是白族远古农耕文化的艺术显现、是目前国内所发现较为古老的傩舞之一。“耳子歌”只在婚宴和新房建成时表演,目的是驱邪逐疫、祈求生殖、同时包含着儒家“礼乐教化”的成份,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表现了白族先民在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对生殖的崇拜、对繁衍生息的渴求、对神灵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H t5 S5 w4 B& q9 Q1 T* v
3 M) g% \5 I/ S; Z在旧州、长新等地我们看到了山地白族的经典戏剧“吹吹腔”,白族吹吹腔集说、唱、表演、器乐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语言、唱腔和表演也很诙谐,器乐配合合理,节拍有快有慢,动作有张有弛,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生动性、趣味性,体现了山地白族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智慧。
. U8 r. x- X2 K; U( n% {) j7 s2 S+ C
九月的云龙一片歌的海洋,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正赶上一年一度的县城八三街赛歌会,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山地民歌手穿戴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云集县城文化广场参加比赛。悦耳动听的民歌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县文体局的张局长介绍说,云龙的民族文化现象风格多样、异彩缤纷,佛教、道教及传统儒学文化思想使云龙同内地中原文化息息相关,而本主文化、图腾文化、山地巫俗文化等色彩在云龙又十分浓厚,云龙还有众多白、彝、苗、傈僳族的音乐、山歌、舞蹈以及雕刻、刺绣、编织等工艺美术。听朋友说,各地各民族还有澡塘会、栽秧会、春牛舞、跳月亮、田家乐等民族文化,只可惜来的不是季节。没能一饱眼福。; y! v1 g% @5 `$ b" E5 P# j
在云龙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桥梁,它是云龙人民在应对山川隔阻历程中,充分展示自已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可能是受修桥补路积德修身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云龙山地民族先民们修桥的热情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不仅在云龙修,还把桥修到了县外、省外。漾濞的云龙桥以及驰名中外的陕西霸桥复修工程,就是云龙人在云龙境外修桥的成功典范。云龙桥梁种类之齐全、建筑风格之多样、建筑艺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7 X' @) H# ]8 b7 k)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