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云龙天池火烧迹地添新绿

0
回复
127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8 1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j% u( W% ~# U
记者 庄俊华 摄

8 {7 j7 J5 l1 G* h

3 F% G; J0 M6 x5 r
通讯员 周嘉鼎 摄
& y; ^- F. F% ^0 W' @
3年前,紧邻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暑场村七贵地坪发生了一场森林火灾。“大火如果烧过山脊,可能会烧向不远处的小坪——目前滇金丝猴最南端的家园。”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负责人徐会明忆及往事,依然心有余悸。他希望尽快恢复火烧迹地的植被。他认为,周边的社区和森林犹如保护区的一层“保护壳”,起到阻隔功能。今年5月,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绿化基金会、云南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在周边社区启动多重效益的火烧迹地植被恢复项目。
9 k( j- p( m" s+ B+ O: ]/ t# c如何实施云龙天池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博士周嘉鼎说,“不能单一地为种植云南松而种植云南松,我们要科学系统恢复火烧迹地植被,并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专家介绍,在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好的地区,火烧迹地土壤中的种子会很快萌发,长成幼苗。但是,这片火烧迹地坡度在30度以上,夏天暴雨频繁,土地裸露,种子极易被雨水冲走。最麻烦的是,这片火烧迹地所在区域,没有成熟的云南松母树成活,没有云南松更新所需种源。“必须人工促进更新,产生多重效益。”! j) l, n; r) C0 d% \: \
“这几天,我们都在冒雨种树。”从山上下来接我们的向导施春城介绍,有近百名附近的村民参与种树。“树苗,人背马驮才上得来,大家种树很辛苦,但10年后就能看到青山了。” “我们如果不保护好森林,子孙后代只有到沘江取水喝了。”种树负责人李中清说。1 z  ]" p" x: A3 l
李中清,43岁,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山脚下的暑场村,既是村民小组长,也是一名护林员,对种树情况如数家珍:按照“本地树种、因地制宜、针阔混交”的原则,刚刚种下的树苗呈“品”字形,根据火烧后原生植被自然更新状况以及造林树苗特性,高坡种植1.7万株云南松,半坡种植1.8万株旱冬瓜、2万株麻栎。同时,套种0.83万株华山松。“三分种、七分管。我们今后要加强管护,让树苗健康成长。”6 N" }! ~& [  N; b
“我们不仅要种好树,还要让动物回来。”云龙天池火烧迹地植被恢复项目负责人李小龙介绍,一期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项目期限5年。前3年,分别实施火烧迹地植被恢复300亩、400亩和300亩。“恢复火烧迹地的目的,在于让森林重新发挥生态功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g7 p8 T7 i& A* `& |! _! \
科研人员、护林员将参与到树苗种植、科研监测,到社区调查、自然体验等每个环节。“我们会参与项目建设,开阔视野,学到本领。我们希望在天池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有效的森林恢复路子,实现天池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同保护,共发展。”徐会明说。
; E6 L7 V1 K+ d# _- r7 G云报集团融媒体记者 庄俊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