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白族的句子(为白族点赞)

9
回复
236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5 0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_4 Z) [& m# a2 M% `赞美白族的句子(为白族点赞)2 f  P# F# I$ ^4 w
【第1句】巍峨壮丽的苍山下,碧波荡漾的洱海边,生活着蕴育五朵金花的民族――白族。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除湖南桑植、贵州毕节、四川西昌等地散居着约26万余人外,133万多人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其中102.01万人(1990年)聚居在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现辖12个县(市):大理市、鹤庆县、洱源县、剑川县、云龙县,以上四县一市为白族人口主要聚居地域;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为各族杂居共处之地,其中以汉族人口居多;还有南涧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白族历来与汉、彝、回、僳僳、苗、纳西、藏等兄弟民族和睦相处。
- ~* i* T+ }: B% S
( t! Q3 @  K! `/ S. z【第2句】凡是到过大理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十分奇特而又有趣的白族文化现象,这就是当地白族人崇拜的本主教。而据白族人之言,“本主”就是村社的保护神,意为“我们的主人”,系“本地福主”或“本境土主”的缩称。据历史记载,白族的本主崇拜文化始于南诏(唐代)时期,不仅源远流长,而只要是白族聚居的地方就有本主。所以,大理州亦有“本主王国”之称的美誉。
% c/ ?2 _2 x. j' f
) n7 D( S# ?# I* e/ V+ S& K【第3句】只要想到到白族,则会想到美女,想到杨丽萍,想到孔雀舞。那飞檐高翘的雕梁画栋,那倒影在池水里的三座白塔,那三道茶和烤乳扇,那细叶榕掩映下的小桥流水人家。
+ e+ @' z. l! N: ~# ~
1 B8 Q3 |  v5 ~5 J* h5 r【第4句】关于白族的族源,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白族的族源可追溯到云南的石器时代,白族先民称滇□、叟、氐、西爨白蛮、白蛮、河蛮、白爨、□人、下方夷、白人、民家等。五代时期,白族首领相继建立了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杨氏大义宁国3个短暂的地方政权。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厉行改革,加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云南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元代云南建立行省,原大理国主段氏和权臣高氏等仍被重用,被授予封建土司官职。明代以后,较大的白族土司都先后被改土归流。元明时期,数十万汉族军民相继迁移到云南屯垦,促进了白族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受汉族移民的影响。遍布于中庆(昆明)、威楚(楚雄)、永昌(保山)一带的白族绝大多数逐渐同化于汉族。近代,白族人民曾参加回族杜文秀、彝族李文学领导的滇西各族农民反清大起义,掀起反洋教斗争。在第一次国内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白族优秀儿女张伯简、赵琼仙、施滉等,先后为革命献身。白族共产党员周保中将军,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解放东北的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滇西地下组织在剑川和祥云等县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滇挂黔边区纵队第七、第八支队,解放了白族地区,许多白族优秀儿女为解放云南作出了重大贡献。2 n: J8 a% ?% f; H7 }' V1 f

& V+ H; d6 c7 m7 S& U4 G【第5句】大理,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3 j" ^/ `$ S2 e2 \$ J" }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句】白族文化是唐中叶至两宋以洱海流域为中心的南诏和大理两个地方政权时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大理白族文化所以能在诸多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与云南历史长远的古道文化紧密相关。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蜀身毒道以及后来的茶马古道,两千多年来,这条古道从未间断,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文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大理恰恰处于古道交汇点,围绕这条古道所演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都和大理地区有密切联系。古道涵容着流动的文化血脉,使大理南诏成了亚洲古文化的一个聚宝盆。在现代化进程中,大理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对接和交融中不仅实现了民族文化自觉的提升,而且展现了民族文化再创造的广阔空间.3 J+ k. j2 i2 g5 a: _( N6 Q8 s; Z

+ H1 ?& ^2 i; Y- O& F7 H$ ]【第7句】大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是白族等民族居住的地方,中部点苍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与洱海珠联璧合;东部金沙江流域,地势平缓、沃野棋布;西部澜沧江、怒江流域,山峦迭障、景色壮丽;高山盆地之间镶嵌着明珠玉镜般的洱海等湖泊,终年碧波荡漾,构成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的自然景色。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345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来描写大理的气候环境。3 |& U  ~" Z: ?) W+ N
$ K" a3 Y( s( h+ t. z1 V
【第8句】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著《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6 ]: ~8 u- t+ Y* x* N+ u6 @
5 {. ~# X" u1 A5 q' m
【第9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是正式节期。这三天,洱海周围数以十万计的白族民众额贴太阳形状的图案,头戴祈祷五谷丰登的花帽,携带象征生殖力量的葫芦,从各个村子徒步前往朝拜“三都”。人们手执祈雨的柳枝,敲打象征一年四季二十四节令的金钱棒、八角鼓,唱着叙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 “大本曲”(说唱艺术),弹着敬仰本主和佛、道教神的“洞经古乐”。在每个村子里,在乡间的路上,在寺庙中,在树林和小河边,少为几十、多则成千上万人为群体,对唱山歌、跳“脚勾脚,背靠背”的象形男女交合的古典舞蹈。绕三灵的异性在三天三夜里,昼行夜宿于寺庙和附近林木河畔,古代“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的遗风在绕三灵中存续下来。在节日期间与 “老相好”(意中情人)约会,为白族民俗认同,是白族“娱人娱神”的最具震撼力的风俗。0 A7 j8 t! j7 ~7 K; ~+ w" S
: q. Y% i, h7 \( _- ]7 Y
【第10句】传承千年的白族石宝山歌会节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川石宝山隆重开幕。会期于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一日,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以随心所欲地唱曲对歌而著称于世,代代相袭“一歌唱千年,千年唱一歌”。被誉为“白族歌城”、“白族情人节”和“中国西部狂欢节”,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会期各族群众穿上节日的盛装,数万人川流不息的上山,一边游览山林古刹,一边亮开嗓子,无拘无束地唱曲对歌。方圆十多里的山间小道上,游人如织,如怨如诉的三弦声,悠扬婉转的调子声此起彼伏,此呼彼应,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莽,弹三弦,对白曲,纵歌纵情,通宵达旦,与白族人民一起尽情狂欢。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句】白族人喜爱的民间舞蹈仗鼓长1.2米,内空,两端大如碗口,皮革蒙绷,中间细小可握。表演时三人一组,仗鼓而入,鼎足而立,以多个小圈连成大圈,伴随笛子、唢呐、大号、锣鼓等音乐节奏,边敲边舞。常见的动作有“一二三”、“三二一”、“硬翻身”、“翻天仰”、“野猫戏虾”、“二龙戏珠”、“五龙捧圣”、“兔子望月”、“野马分鬃”、“魁星点斗”、“雷公扫殿”、“仙女献桃”、“观音坐莲”、“文王劝贤”、“霸王撒鞭”、“二十四边环”、“四十花枪”等九九八十一个套路,其中夹武术招数,灵巧多变,姿态优美。
- r0 s! i. ~. m. W
$ n4 t7 i: y+ R6 ?1 t【第12句】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它们都出于有名的“剑川木匠”之手。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元明两代王朝政府所取的高艺漆工,大都从云南挑选;大理国的漆器传到明代,还一直被人视为珍贵的“宋剔”。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帝国主义盗走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是八九九年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它将南诏建立的神话传说,用连续的短画形式精妙的描绘出来,生动优美,是我国珍贵的文物之一。一一七二年张盛温创作的“大理画卷”,被称为“南天瑰宝”。该画全长十丈,一百三十四开,以“护国人王经”为主题,画着六百二十八个面貌不一样的人像。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z% g4 Q& o- f4 y! w3 }" u
$ V4 E/ ^% C2 d- X
【第13句】白族扎染工艺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大理市周城镇、喜洲镇和巍山彝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工艺,其中尤以周城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是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族扎染艺术之乡”,产品畅销国内外,是大理外贸出口产品的主要种类之一。白族扎染在民间素有“疙瘩染”之称,即浸染前先将白布按设计好的花纹图样用针线将“花”的部分驩撮绉缝紧,呈“疙瘩”状。经反复浸染后,拆开色泽未渍印的“疙瘩”即成各种花形,成品为蓝底或青底白花,清新素雅,韵味独特,极富艺术感染力,深受欢迎。8 U* \+ k( f6 D( l

( q8 K/ L9 I' B- W' z% ?/ e* b+ A. L【第14句】大理的白族人信神,这是我到大理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很深的一件事。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本主教、佛教、多神崇拜等几种。在19世纪以后,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白族地区,也有极少数人信仰。但是,本主教是白族所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通常称为本主崇拜。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语称为“武增”,又多称“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还有“武增尼“、“增尼”、“东波”等称呼。本主有“景帝”、“皇帝、灵帝、圣母”等多种封号。从白族人意识中所认定的本主的社会功能来看,本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居民生死祸福之神。白族人认为本主能护国佑民,保佑人们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3 R& @7 P  `: n2 h* q, [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句】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日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m+ m* T# Y' @1 Q& e/ n
! \5 \7 y0 D) D' v
【第16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率领下于1936年4月18日至25日经过大理。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理州3个县,即:祥云、宾川、鹤庆的22个乡镇345个村庄,行程约300公里;夜袭祥云县城,攻克宾川县城,顺利经过鹤庆县进入丽江,抢渡金沙江。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大理,在大理州白族等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马列主义在大理的传播。所到之处,红军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纲领和政治主张,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浮财”斗争,并扩红千余人壮大了革命力量。为以后党在大理领导武装斗争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滇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8 c$ ?7 g0 d% m" T$ [

1 R" `1 ?- r# O9 J/ j【第17句】宝相寺下花似锦,多情谷里歌如潮。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甚至在肃穆的神像面前,都有白族青年无拘无束的弹唱白族情歌。歌词婉转、优美、动听,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互相了解,比试才能,倾诉心曲,因而每段歌词都是那么质朴纯真,耐人寻味。每当出现一对精彩的对唱,围观者立刻云集四周,人们都从中获得至善至美的艺术享受,也有不少青年男女正是通过唱曲对歌结成百年之好 ,正如有的歌手描绘的那样:“石宝山上对歌场,歌如灵泉不断根;歌如满山树叶子,声声结心音。9 K  v/ ~2 q6 ]. E# l4 p
4 K' A. h" C* K, ?! N5 U; V1 G- k# V
【第18句】白族在长么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远在新石器时代,占硅先民就会种植水稻、大麦、小麦、豆、麻等多种植物,到南调时修治了“殊为精好”的山田,在苍山玉局峰顶修建了“横渠道”和“高河”水利工程,引十八溪水,“灌因数万顷”。历法、天文气象、医学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曲人白族学者周思源著的《太和更漏中星表》、清代浪弯何中基的《星象考》、陈洞天的《洞天秘典注》、李星嫁的《奇验书方》、赵予罗的《本草别解》、《救疫奇方》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族人民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也具有声越的才能,不少遗迹至今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外闻名的大理三塔,主塔高六十九点一三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大雁塔,虽历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朝川石宝山的石窟人像,为唐宋时代劳动人民精心雕歌技艺高超,人物体态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大理弘圣寺塔、蛇骨塔和弥渡铜柱铁庙,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建筑雕刻,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句】“洱海文化”: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开创了“洱海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璀灿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洱海文化”有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民间口头文学有广泛而丰富的题材,神话传说洁如烟海,仅《龙神话传说》一书所辑的龙神话就有50个;古人留下的诗文,都有民族风格,如汉字白读的诗,七、七、 七、五(前三句每句七字,后一句五字)的诗文排列格调;音乐,舞蹈,曲艺,绘画,雕刻,石窟石刻,建筑物彩画,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信仰,节日等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相传至今。
# F* }, @8 z8 W
0 f- W7 q  X) ?" H【第20句】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电影《五朵金花》曾将白族的这些风情活灵活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已为人们所熟悉。他们所唱的民歌,包括“白族调”、“对口山歌”、“小调”、“本子曲”等几大类,一般用三弦、四呐或树叶伴奏。各地的唱腔和音律都有不同的风格,大理的高吭喊亮,剑川的委婉流畅,洱源西山的优美动人。但都采用“三七一五”格律,讲求压韵,且一韵到底。对口山歌和小调,多用吸语唱,称为“汉曲”。古代白族先民就创造出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蹈歌”,后来发展成为富有地方民族特点的舞蹈,著名的有“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舞”和“狮子舞”等。其中“狮子舞”,在南诏时已传人中原,曾在长安皇宫荫德殿中为唐德宗演出。
! t" `& B( N* c5 k0 L$ u# k 8 ~3 w8 n! L  Q1 }
【第21句】 如今,本主文神文化在白族人心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位置。当然,白族人仍然祈求神灵庇护,但借此开展商贸活动,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却是他们新的生活追求方式。本主神文化虽以“零星、分散、乡村化”的方式存在于大理地区数千年,其实是大理悠久文化的历史积淀。而这种艺术沉淀是大理与中原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而本主神文化正是多民族文化的一个印证和缩影,成为了南北艺术对接进行艺术交流的一座文化坐标。
$ o2 Q/ U3 I/ H# W  m5 N3 X7 F % J* x. @- M+ o  m$ K
【第22句】解放后,在党曲文艺方针指引下,在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两种传统曲调基础上,形成一个新兴民族剧种——白剧,它的唱词仍采用“三七一五”的民歌形式,唱腔有三十多种。演唱时以四购、锣鼓伴奏,歌舞结合,具有高亢激越、热烈欢畅的特色。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了大理州白剧团,曾先后编演过《杜朝选》、《火烧磨房》、《寨仪下科》等戏,后来叉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了《苍山红掏》、《红色三弦》、《望夫云》等大戏,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现在,白剧正以崭新的内容和传统形式反映白族人民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成为百花园中又一技瑰丽的奇葩。5 [+ a( Q7 T$ W: ?

+ E) v6 [3 J6 o0 F4 d8 c【第23句】自然,上山对歌的也不止青年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来便要尽情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族调可以得到幸福吉祥,亦或平日在家已向神灵许下愿心,为保清吉平安,一定要上石宝山唱上百十个调子,于是唱调子成了他们还愿之举。中年人则多数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心智和才能。歌会流行的曲调以大理州中部方言区流行的剑川调为主,以龙头三弦或吹树叶伴奏,唱词均为白族诗歌“三七一五”的传统格式,格律严谨,不能跑韵跑调。, T% Q$ d9 \8 T6 W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4句】在中国舞坛上,有一位享誉国内外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她以出神入化的舞蹈《雀之灵》、《两棵树》、《月光》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被誉为“舞之精灵”。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太阳鸟》还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由于杨丽萍表演的舞蹈大都具有傣族风格,所以很多观众误认为她是傣族,其实杨丽萍是地地道道的白族,她的故乡就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杨丽萍从小就生活在大理,父母都是白族。约九岁时她与家人一起从大理迁居西双版纳。长至十三岁,由于出色的舞蹈天赋,杨丽萍被选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并由于在傣族舞剧《孔雀公主》中饰演主角孔雀公主而出了名。一九八八年,杨丽萍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随后她自编自演的舞蹈《雀之灵》,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编导、表演两个一等奖,并频频在电视荧屏上展现舞姿,从而成为一颗耀眼的舞蹈之星。" a. ~/ o2 Y7 t/ \0 G& u) Q
1 ]5 E+ j, w! {2 L9 l5 z
【第25句】在南诏(唐)、大理宋时期,佛教的传入和兴盛是印度和中原文化传入的重要桥梁之一,进入大理的师僧、释儒和到中原求学、出使的地方名流,都对印度和中原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除文化教育的兴起之外,史学也开始发展起来。元征服了大理,即开始建孔庙,兴儒学,开科取土,教育得到发展。明、清之际,普遍推行科举制,大兴书院,大理成为文人集荟之地,滇西文化中心。晚清一大批有志之士留学国外,追求新学,回国后倡导新学,使大理成为培养人材之地。大理又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汇集点,历史上就是东南亚各国文化的交织区,从各国的优秀文化中也吸收了不少的精华。因此,“洱海文化”不仅有地方的民族特征,而且是 与中原文化交融并含有东南亚各国优秀文化的新的民族文化。/ W, c9 Y4 S  S5 g1 o/ X0 O
% Q+ Q, @+ }/ R* c4 e
【第26句】杨丽萍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一生酷爱舞蹈到痴迷,牺牲自己给人间美的享受,值得人民大众爱戴的舞蹈诗人!
; ?2 T! S8 h% g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7句】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岁月蹉跎,沧海桑田,茶饮在大理逐步发展完善,并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三道茶”这一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 d' Y) B) ~8 o% N3 ~ ; l8 {$ @' Q! T4 v9 M; I" ~
 【第28句】在云南大理城北40公里的苍山云弄峰麓的祁摩山下,有一眼泉,泉水碧绿、清澈见底,珍珠般的水泡从泉底徐徐升起。一株古老的合欢树横斜于泉上。泉四周用大理石围以栏杆。面积约20多平方米。附近建有蝴蝶楼、八角亭、六角亭、大月牙池、咏蝶碑等建筑,栽培了大量花草树木,使蝴蝶泉更加引人入胜。奇特的是,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成群结队的蝴蝶翩翩而至,有的直点水面,有的勾须连足挂在枝头,个个争奇斗艳,斑斓多姿,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
' }, X  `! ], d. R. u 6 A/ K0 i+ N/ h% Y
【第29句】石宝山歌会神奇美丽的传说:相传南沼时,有个美貌的白族女歌手在宝相寺接连唱了 3 天 3 夜优美动听的曲子,最后在歌声中安然死去。人们说她是"曲神"下凡,就尊她为"曲姆"。并为她在石宝山修建了坟墓。以后,凡是上石宝山对歌的人 , 无论男女,都要先到曲姆坟前磕头。据说这样才能唱得好,在对歌中就可以相上心爱的人。 .直到如今 , 每年在宝相寺和石钟寺都要搭起对歌台,白天歌手登台对歌比赛,夜晚青年男女则在树林中、大石、火塘边唱调子互相表达爱情。石宝山歌会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m8 S* e2 k3 i

% y4 w' l) ^" j6 X0 I! ?【第30句】关于蝴蝶泉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一对白族青年男女霞郎与恋人雯姑为了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与封建恶势力抗争,最后双双跳入潭中,化为蝴蝶,因此得名蝴蝶泉。后人便将他们跳水的日子(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蝴蝶会”。每年的蝴蝶会期间,蝴蝶泉边都游人如云,热闹非凡。白族青年男女也经常聚会于蝴蝶泉边互诉衷肠,寻觅恋人。关于蝴蝶泉的奇异景观,植物学家分析为:“蝴蝶会”的形成主要是在春末夏初,这里的合欢树、酸香树、黄莲木等芳香树种分泌出的物质吸引了四周的蝴蝶,形成了彩蝶群聚、蔚为壮观的景象。
) U& G" X& a3 {; \& m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1句】回归自然——花文化(赏花文化、食花文化)。“风花雪月”被誉为大理四宝,可见花与白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渊源。在大理,赏花、食花是民俗,更是他们的生活、一种文化。白族人民爱花、喜花,他们用花来装点自己的庭院,点缀居室,表达情感,进行交流,并营造了众多的花卉节。剑川的“朝花节”、“菊花会”,永平的“卖花会”,大理的“松花会”都是以花为媒介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日。其中,大理的“花潮节”尤为壮观,每到“花潮节”,人们搭起一座座迷人的花山、一间间玲珑的花亭、一个个精巧的花台,形成了一条长达数里、五彩缤纷而香飘四溢的花街。身着白衣花褂、花头巾、绿飘带的白族姑娘成群结队,穿行其间,笑靥映花,构成了人在花间游,花在人中笑的人间仙境。如今各地的花节则融入了更多的市场经济意识,众多的花节发展成以花为主的文化和物资交流的场所。花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大理盛产的兰花、茶花已誉满海内。
% J* o% H9 p9 w: s # l0 r- Z  L1 k0 T+ s: M# ?
【第32句】大理白族民居和村落所体现的石文化,古朴、丰富而生动。首先表现在民居和村落的建筑中以石为主要材料的空间组合。白族民居与村寨的建筑中大量使用石材,从建房的基石到台阶;从门楼、过梁到房屋的墙壁;从街巷地面的铺设到农家小院的围墙;从墙面的装饰到照壁上的拼花图案,无不是石砌、石垒、石拼而成。无怪乎此景为大理一宝。特别是那一幢幢农家小院,其参差不齐的围墙,全部用大小相间的卵石砌成,墙头自然生长着仙人掌、野花野草。这种以石的本色、本形所展示的朴实的质感与村寨周围的树木,弯弯曲曲的青石小路以及村旁卵石遍布的山溪流水,浑然一体,如诗如画。身临其境,人们无不为那些古色生香、朴实自然的石房、石屋、石村、石巷所倾倒,仿佛进入了一个石的童话世界,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与大自然的亲和感。
; d5 c3 X8 o) L  ~5 m & {" P' @0 |' a; n6 d
【第33句】古代的洱海,水域比现在宽广得多,可称得上"烟波浩淼",团山曾经是洱海南端的一个小岛。山周围的海水是天然的栅栏,马鹿自然得到最有效的监护。据史书记载,南诏王族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养殖场,如养马场、养鸡场等等,产品专业供皇宫亨用。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洱海的水域逐渐缩小(但愿不要再缩小了吧)过去的小岛变成了这座紧靠海边平地突起的孤山。整个团山山脉东西长3000余米,志北窄处仅400米左右,成东西走向,与点苍山成垂直方向。山顶最高处海拔2049米,山下海面海拔1971米左右。这里是观苍山洱海景色的最佳位置,可以看到海西岸连绵的点苍山和整个洱海。0 X* K5 q* \& X; ^0 G7 C5 S

7 @3 C  N3 r% U4 v【第34句】穿过“洱海公园”牌楼大门.沿洱海沙滩边的水泥通道一直延伸到逸龙宾馆大门口。途中两旁,林木葱郁,更有那垂柳依依,轻摇海浪,与海草相缠相拥,浅唱低吟,沿途聆听一首无韵的诗,看一幅无墨的画.道中的中途点,海滨有喷水池塘,塑有白族渔家女肩负大鲤鱼的汉白玉雕像,妩媚健美,双目凝笑,笑迎四方游客。* L$ Z! f( b, F- }  d. N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5句】告别渔家女,再往前行,便到”情人湖”。“情人湖”紧靠洱海,仅一堤相隔。湖上有座拱桥相通,时有情侣相依而过.或留影纪念。试想,斜风细雨之时,一把油伞遮一对红男绿女,湖水荡漾,鸥鸟互逐,何等浪漫悠闲?或者艳阳高照泛舟湖商,小伙撑舟,纤手捞菱,又何等飘逸,情趣盎然?情人湖”一试身手,留下几帧倩影。
* j% T- w$ q2 x9 Z/ M " B* ^& _' B7 i; p* p
【第36句】如果说大理民居与村寨,充分享用了自然的恩惠,创造出适于生活的石建筑结构的空间组合,体现了白族健康、直爽、坚韧、质朴、开朗的民族性格,那么在他们的民居和庭院中,石雕艺术所展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则更多地体现出白族人民的创意和灵性。大理白族民居的石雕艺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原形山石的创意组合,主要是应用天生卵石组合成各处拼装图案,给小小的卵石赋予了动感和生命;二是通过巧夺天工的雕凿技艺,把白族人民的丰富想象展现出来。大理白族的石雕艺术历史悠久,保存至今的剑川石钟山石窟便是白族石雕艺术中的奇葩。白族不仅在群山环抱的大自然中留下了石雕的精品,而且还把它搬进了民居和庭院。日常所见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都成了他们石雕创作的源泉,成为居家石文化的内涵,为居室和庭院添上几分情趣、几分鲜活、几分美感。; J/ R' T  ?3 m! K8 z
$ l8 P" Z' M5 |/ T0 v& L
【第37句】在观海长廊放眼眺望:苍山洱海尽收眼底,碧水蓝天,海天一色,往来游轮不患,海中几个岛屿时隐时现,幻出海市蜃楼,似人间仙境;苍峰叠翠.雾岚云绕,玉局峰顶倘有望夫云飘洒洱海,则能掀起数丈狂浪,要寻她沉没洱海千年的石骡,苍洱间的大理坝子房舍错落有致,青瓦白壁,炊烟四合;似乎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大理古城城廓依稀可辨,数座古塔静默耸立,昂首数百年而不倦:对苍洱的胜境,元代人高昌雅咏得好:“水绕青山山绕城,由来人杰地应灵,水光万顷天—开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穿过长廊,一侧是儿童乐园和动物园,西可上望海楼,商店、茶室。在长廓东南边,有人工开凿的山顶池潭,潭边绿树红花,灿若云霞。池内,成群结队的红鲤鱼,给游人又增添了一番情趣。5 H( @: A0 c2 v: W! G
) P- a6 u4 v- [2 \; ]
【第38句】今天大理白族的三道茶被最终定位为“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用大理所产名茶放入特制的陶罐中烘烤,冲而食之,茶味浓苦而喷香;甜茶,以茶、红糖、邓川乳扇、漾濞核桃相配而成,其味香甜可口,且异香扑鼻;回味茶则以茶、冬蜂蜜、椒、姜皮炮制而成,生津润肺,且回味无穷。饮茶者在茶道“一苦、二甜、三回味”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对茶味的“品”、“评”、“思”把“三道茶”所折射出的对“世俗生活”、“人间百态”、“处事哲理”的理念升华到一个哲学的高度,堪称中国茶道一绝。三是把三道茶为主的茶文化推向市场,成功实现了古老的茶俗与市场经济的对接,并把三道茶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使其成为赋有象征意义.
( z8 T; {. w7 N$ M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9句】我没有去过云南,但有幸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位白族姐妹。她是大理人,网名叫阿青,一直邀请我去她的家乡玩,但一直没能如愿。从她的言语中大致知道了白族服饰,从她的照片上,我惊喜的看见了白族服饰的美丽。“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传神地勾画出白族姑娘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风韵。美丽的苍洱风光吸引着我,那白族姑娘明亮的眼波和那一身让人惊叹的白族服饰,更是吸引着我。阿青告诉我: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穿镶花边的黑色领褂,下穿白色或篮色的裤子,头缠白色包头,着身也不失威武潇洒。7 S% O: ]5 P5 |9 D( N. l8 H! C

) u2 \' @. v+ V' M- z; Y% ?0 `: i【第40句】大理的四大名景“风、花、雪、月”,通过白族人灵巧的双手,精巧的表现在姑娘的头饰上。微风吹来姑娘耳边雪白缨穗随风飘飘洒洒,犹如下关的风在吹,包头上绚丽多彩的花朵,是对上关的花的移植;顶端白绒绒的丝头,远远看去就像皑皑的苍山雪,整个形象则如洱海上的弯月一样明丽动人,极具诗意。白族服饰作为白族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白族人,世代生活在苍山脚下的洱海边,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白族人的审美观。白族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把万事万物的美浓缩在服饰中,让我敬佩不已。
7 _) N+ N: C# S1 Z(作者:佚名 编辑:jddxx118)
9 [6 S3 J. H4 n' @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