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名胜古迹简介
^8 ~; \2 `- x# f: {* [李文学就义遗址——乌龟山
: O# I6 q. ]6 S
7 h( |1 U% g0 G. t5 _8 }3 C 李文学就义遗址 在哀牢山下,把边江之滨,距南涧县城5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状似乌龟爬行的小山包,人们把它叫做“乌龟山”。这里有一个真实悲壮的故事载入中国历史。
# O+ [( J# a' v$ K5 S$ _ 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清咸丰六年(1856年),彝族李文学率彝族为主的各民族贫苦农民5000多人,集于瓦卢后山的天生营,誓师起义,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应援天国,驱逐清贼”的革命纲领。李文学被起义军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丁是,起义军以哀牢山为根据地,在今弥渡县辖的密滴建立了军政合一的革命政权机构——帅府。同时在帅府外围设立了左、右、南督府,控有蒙乐山西部地区和礼社江中、下游地区。 ' O8 m# w* l- B
% k8 ~- L8 Q4 ^4 s/ q# q
李文学为领袖的农民革命政权建立后,向清王朝反动统治者及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激烈斗争,将“帅府、督府近邻之庄主田亩,悉收为军耕,”在根据地内,实行“免租薄赋”等政策措施。从而,在哀牢山地区建立了一个“民富而府实”的政体。经10年的奋斗,根据地扩大到南涧、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源、新平、元江、墨江等10多个县的大部分地区,其督府也由原来3个增至8个。在已建立的根据地范围内有彝、汉、回、白、苗、傣、布朗、哈尼、僳僳等多种民族,总人口达50多万人,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义失败后,李文学被叛徒出卖,活活剐死,英勇就义在乌龟山。这场斗争时间长达18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 Q4 L% b) {5 f. x# x U, z ; v1 J" s% r) z' M
从此以后,当地彝族人民为缅怀李文学的不朽业绩和壮举,在乌龟山建了一座小庙宇,以表达他们的哀思。直到现在,每年农历3月25日这天,哀牢山一带的各族群众都要汇集到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 ?- l( Y) R2 O% f+ W
9 U0 h( [, Y4 f碌摩山古寺 % H `3 Y; V) y: O! h5 P6 v: X
7 ]) r h- ^8 _1 q" l/ r
玉皇阁% K' ?( ?5 U% `: S, t
距南涧县城3公里处有座被世人称之为有“虎之雄俊,龙之灵气”的碌摩山,山中古寺错落有致,风景优美,每年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到山上观光游览。0 w6 B! Q% ~: P& ~
据史料记载,碌摩山古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即南诏国阁罗凤主政时,明末清初至康熙年间又兴建了气势宏大的玉皇阁大殿等古寺。如今,玉皇大殿、老君殿、财神殿、真武殿、将军殿、马王殿、雷公殿均座落在碌摩山上。远望青山环抱,屋檐重叠,烟霭袅袅;近观雕檐画栋,典雅庄重,古香古色,殿宇内佛像逼真,栩栩如生。 h) N; l/ y) Q" n6 @. p
到南涧必到碌摩山,这里是古人触景生情作词填赋的佳境,更是今人叙旧休闲的好去处。 6 Z X& F8 T1 I2 y" t3 B
$ q3 q# V' f% [, T0 _
碌摩山古寺门
+ F* K3 y* x! T8 u* `9 p# x ' P# H- Z8 ~) _, |5 K
石洞古寺 7 u' |7 q2 S; n- w p
石洞寺,位于南涧县城沿214国道往南方向39公里处左侧的深涧绝壁上。据古《定边县志》记载:石洞在悬崖峭壁间,有石佛端坐其中。“石洞凝秋”属古定边的八景之一。凄若秋声石洞寺,是名副其实的悬空寺,庙宇古朴,别具特色。曾是涧水潺潺,林木交错,四时荫翳蔽日,香烟缭绕,游人如织的佛教和游览胜地。
: \0 w2 T O4 I: y1 B
2 S7 I1 C# K/ J$ S7 P 石洞古寺景观, ]# t2 A7 s/ j7 E* q1 S
7 P+ ?( D K! i) e! r# [6 L
远眺石洞古寺
4 {" J: i* N3 C2 G& r 岁月沧桑,虽然石洞古寺已无昔日光华,然而其山石之嶙峋,绝壁之峻峭,通道之蜿蜒,神奇则依旧可人。' `+ B; ?( s' b* L# y$ Q
7 c* e6 ]% |; ^! v& e# @9 v- K) ], Z白云古寺' B5 b, u6 J! G, v% j
0 w8 R& M: r, I5 R2 B+ `
白云寺
8 v* @) Z* e% q 白云寺,位于南涧县北,距县城20公里左右。此寺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较高,白云掩翠,紫烟轻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而得名。6 g% _& f" A: N+ }" r! y: H
白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年修复。现有庙宇土木结构7幢,分前、后、左、右各殿,殿内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铸造于清光绪年间的古钟,至今保存完好,堪称珍品。大殿斗拱飞檐,画栋雕梁,横匾壁画,石雕木刻,皆安排有序,别致大方。寺院周围,古柏参天,苍松挺拔,且有果园30余亩,春至鸟语花香,秋来硕果累累,身临其境,将领略到“紫竹林中瞻妙相,白云深处现琨垆”的胜景,真足令人陶醉。 ' N1 M% r5 D( R
永安古桥
: g2 w3 `5 U2 B' F古桥一景
# |- e1 j8 S+ r9 ?2 G7 `
+ R3 _" F" t: Z) R. L 永安古桥,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乐秋乡瓦午村下的乐秋河上,建于明末清初。石墩砖拱,拱桥加引体长约15米,高5米,宽2.5米,两侧有50公分高的石栏。桥附近还有一座方塔。桥的两端半坡上各建有桥头寺一座,南端小寺尚存完好,古朴典雅,小巧别致。这里古时属“走夷方”的驿道,只有便桥,据民间久传,明朝时期有一位高官途经此地,认为这是要塞之地,需建永久性桥梁,后始建拱桥,并得名永安桥。
8 |8 l1 @) T8 i" `- z1 w$ b 如今,此处仍是青山环抱,溪流蜿蜓,古桥横卧,美丽依旧的一绝胜景。" H; c! z0 u& q
/ A$ z' M5 t" a% z4 e4 b, D8 m" y石 箭 ! E0 H6 V) R$ g, z
& O, q C( g% D8 H f 石箭,位于南涧县西,距县城约60公里的地方。据康熙《蒙化府志》记载:“相传诸葛武侯标此镇地”,“右有方塔,谓之箭筒”。石箭出土1.5米,上有“此神物穿地穴”字样。此为南涧神奇的古遗迹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6 H4 d: |& g( C+ V, d $ W- P+ h4 |/ Z7 Q) A
石箭
, f7 y8 e% S9 I5 z( R6 f' m太极风竹
; q, t5 F2 G/ Z+ |6 P y# d 太极顶,位于南涧县北端,距南涧县城35公里左右,与滇西著名的道教圣地巍宝山遥遥相望。山体磅礴,高耸入云,有十二溪合流,十三山分脉,海拔3061米,古称“小苍山”。因山之高大绝伦,故名为“太极顶”。
^( i8 n( u. W- T6 {/ J 太极顶,云絮缭绕,悬崖峻峭,风竹苍翠,古木擎天,溪流如瀑,风光瑰丽,景色迷人。山上五步一阁,十步一殿,著名的有始建于明代的转前阁、竹扫寺、中和寺、中义祠等15个庙宇。这些系列建筑群中,独占险峻的要数转前阁,游人到此,胆大者可扶阁旋转,胆怯者望而却步,有“绕转前阁转三圈走,寿岁活到九十九”的神秘传言。在崇山峻岭中,水清竹翠,风景如画。只要留意,山坡上,峡谷间,随处可以看到青翠的竹林。走进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空气十分清新,使人感觉到仿佛走进了“凉爽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成了一曲美妙而又动听的歌曲。这些竹林,不仅枝繁叶茂,层层叠叠,严严实实,而且俊秀各异,品种繁多,有钢竹、细竹、毛竹、金竹、紫竹、大肚竹......真可谓“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实在令人大饱眼福。古《定边县志》中写道:“古竹凌宵烟影重,青葱秀竹削芙蓉,飘摇轻扫烟云静,独数阳瓜第一峰。”这就是太极风竹景色的缩影。传说明代有一高僧,想找一圣境建寺为家,从滇东一直寻找到滇西来,只要见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都要试试山的硬度,用力一踩,山便陷下一大凹。高僧见到太极顶的风光后,赞不绝口,试试山的硬度,一脚踩下去,山形依旧,脚却反弹回来,于是高僧选定了这座宝山。
) K7 ?; Z+ @: i3 b 其实太极顶是一座石山,岩石成了山的骨架,山中殿阁屋墙也都是用石块垒成。殿内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石
* n% {* [& r9 f, H" g" b, `: |$ [2 Q
9 H' Y( D! y" Z, d头上雕有各种图案,有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双鹤祝寿、雪莲花开等等。山是石头山,殿是石头殿,殿堂里所有的塑像也都是石头雕的。这些石雕格调高雅,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艺术,这便是太极顶名山所特有的神韵和魅力。太极顶独特之处还有一个宽敞的打歌场。歌场绿草如茵,象铺着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鸟鸣其间,人喧不飞。7 R4 m$ ?8 X, R# O9 X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来自南涧、巍山、弥渡等地的彝族和其他民族同胞数以万计,他们身穿民族服装,在芦笙、笛子、三弦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此起彼伏,欢乐开怀。
1 u1 x) z9 v8 q, @$ ]; M( h( ?9 ^- V在太极顶山中,还蕴藏着大片原始杜鹃林,生长着滇藏木兰、摩莲花、三角枫等珍稀植物。一到开花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