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U0 |2 D' ^+ R6 \ 在我的家乡 大理鹤庆,有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叫作“背水”。 + t6 O- n% `0 h/ o5 c/ ^
背水,就是带上家里的水桶、瓶子,到周边的龙潭打水,背回来供一家人使用。小城的人家吃饭早,每天吃完饭才六点来钟,离睡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此,鹤庆人极爱饭后运动。晚饭后的新华路、鹤阳西路最热闹,路上三三两两都是出来消食的人,一路走过去,问候不完的叔叔阿姨。这些饭后活动中有一种,就是“背水”。
% y. L+ K* g. M/ k. J' `5 I) u% n) X 背水的习惯,要从鹤庆的水说起。鹤庆被称为“龙潭之乡”,小城虽小,却散落着大大小小108个龙潭。它们如大珠小珠从天而落,镶嵌在鹤庆母亲秀美的衣襟,装点着她白皙温暖的脖颈。白龙潭、黄龙潭、西龙潭、大龙潭、黑龙潭、美龙潭、羊龙潭、刘家龙潭、温水龙潭、星子龙潭……数不完的泉潭,说不完的故事。0 ]) k8 g2 R9 r8 r
最常去的是西龙潭,是孩子们的春游胜地。那时,小小的人儿背着食材,唱着歌儿来到河边洗菜。清澈的河水在指尖流淌,嬉笑打闹中洗好一筐筐小菜。洗完菜,再到龙潭里打一桶水,烧开了就可以用来做饭和饮用。西龙潭泉水清洌,犹如儿时的童心一尘不染。
7 P* n/ ~$ A4 R/ ^ 最别具匠心的是黄龙潭。与其他龙潭的浑然天成相比,黄龙潭多了一份人工雕琢的精致。黄龙潭的树多长在水中,遒劲的枝干露出水面,低垂的枝条轻轻落入水中,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点点涟漪。黄龙潭中修建了一条长堤,从龙潭的一头延伸到另一头,如果是清晨,水面薄雾缭绕,漫步其中,仿佛游走在一副水墨丹青中。
# n: n, u1 N" i5 h5 t, Z/ k 最神奇的是黑龙潭,龙潭畔的农户家中,有几眼从地下涌出的天然泉水,很久以前,这几眼泉水就已经存在,即使是最干旱的时候,泉水也会源源不断地喷涌。主人毫不吝啬,将大门敞开,游人可以随意进入院内,用主人准备好的瓢舀一点泉水,一同分享来自上天的恩泽。% D5 n* u& q- y6 r2 O( J8 X
“背水”胜地是白龙潭,一是离县城最近,二是水质较好。傍晚时分,来“背水”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热情地打着招呼,“你家今天背这么多啊!”“是啊,过年家里人多,多背一点!”一问一答,热闹而温情。我的父母一辈,总觉得孩子在外吃喝的都不是很原生态,每当孩子回来,都要背一点泉水,它们带着关切而骄傲的神情说“尝一尝这水,纯天然的呢!”从家人手中接过杯子,再一次品尝山泉水的味道,和小时候一样,冷冽甘甜。这几年,桶装矿泉水进入小城寻常百姓家,一些人家还给自来水装上了水质净化器,但这“背水”的习惯,却一直都在。
( e6 ], m2 Y, m1 [4 E4 ` 鹤庆人爱水,在人们心中,水是大自然的恩赐,人们一直用实际行动保护着这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时光匆匆,家乡的泉水依然甘甜,龙潭依然美丽。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而正是这份不变,承载着我们的乡愁,让我们走得更远。
5 w7 U( Y* I( O7 r$ Y" f/ q H 记者 董宇虹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