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总结,关于零食这件事,怎么办好呢?
给和不给,其实都有技巧。
分类法:做父母的首先要分清哪些是好的食物,哪些是不好的食物。这样才能替孩子把好食物关。好的食物是可以而且应该经常给孩子吃的,而不好的食物,则是偶尔让孩子尝尝但要限量的。
“脱敏”法:不想给或者不能给孩子吃的食物,别大惊失色地说:“这可不能让你吃!吃了不好的!”这可能会让孩子更有好奇心,非要吃。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坚决不给的食物会产生一种“景仰”心,越是抵制,越是把孩子对这类食物的期待值无限放大,甚至不好吃也要多吃一些。因此,对于一些不太健康,营养不够全面,但孩子却特别喜欢吃的食物,个人觉得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做为奖励,主动拿给孩子吃一吃,这样我想能让孩子对某一种特别偏好的食物进行“脱敏”。慢慢的,孩子们会觉得:这味道也没那么好,不值得我每次拼命哭闹。这东西我不用要求爸妈也会给我尝。由此推广,孩子的行为也会相应理性起来。再说,没有绝对好的食物,也没有绝对坏的食物,只要量不过度,即使是非健康食品,问题也并不会很大。
变通法:有的时候,孩子闹着要某一个食物吃,那是因为那种形状或者吃的形式很特别。父母可以进行一点变通试试。比如**很喜欢棒棒糖,我经常用一根水果签子签上一颗草莓或把苹果削成糖的样子,**一样吃得很高兴。另外,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容易有攀比心理,“你在吃,我也要吃。你吃得多,我也要多吃点。”这时候,父母光用语言就有点难以控制了,不如立即用健康食品取代不合适的食物。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在对孩子应食物问题进行沟通时,也有些技巧:
“你别闹了,妈妈今天不会给你吃巧克力的。”明确告诉孩子,他的哭闹不会起效。通常,**会在听到我这样的提示之后放弃哭闹。
“今天你的表现很好,非常有礼貌。如果你想吃糖的话,妈妈会给你一块。”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刺激。(不过吃饭吃得多吃得好没必要进行奖励,吃饭和道德表现没关系)
“你今天已经吃了第四颗糖了,糖吃多了你会咳嗽,咳嗽就得打针,吃药,像前几天那样,疼,你怕吗?”**会说:“怕怕!”转身跑开。这是风险告知。不过这招起效的次数不多。大多数孩子面对他们心中的美食都会非常有勇气的。
“今天不吃了,妈妈后天会给你吃。你现在很伤心,很失望,那你就哭一会吧。”理解孩子吧,因为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有糖吃。不让吃了,相当于剥夺了他的快乐呢。
“你看,这个棒棒糖是不是很可爱啊?吃吧,你吃多少妈妈都会同意。”我用苹果加牙签代替棒棒糖给**,并且有点夸张地说这个棒棒糖有多好看多特别,他的表情从疑惑变为欣喜,拿着苹果棒棒糖走开了,我连忙把他突然发现的棒棒糖藏起来。对了,下次要是把苹果在奶酪中蘸一下再给**,可能更有吃糖的感觉吧?
不管哪一种办法,你都会发现,并不简单。反正我发现,要教养好孩子,孩子撒泡尿都有学问都不简单,都可以拾掇拾掇整成“一盘菜”;要想将来当父母轻松自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别嫌复杂和劳累——好好打好教育的底吧!(幼儿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