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高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小儿颅内高压的诊断标准:小儿出现呼吸不规律,前囟饱满,血压增高,瞳孔扩大,昏迷昏睡,抽搐和(或)肌张力改变。出现任何一项临床指标即应怀疑脑水肿;出现任何两项临床指标即可诊断脑水肿。
  通常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肿、脓肿、脑水肿、假性脑瘤、CSF容积增加(由于外流或吸收受阻,导致脑积水,脑脊液增加还可由于脉络丛乳头瘤所致)等。
  颅内压增高应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颅内高压症患儿均应进行ICP监护,并作特护记录,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肌张力及有无惊厥、意识状态改变等,记录出入量。
  (1)一般处理:侧卧位,头部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经鼻插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有高热需降温,维持循环血量。液体量每次限于1000ml/m2,含1/3张含钠液,人量应少于出量。
  (2)控制惊厥:地西泮0.3~0.5mg/kg静注,半小时后可重复。如有惊厥持续状态,可给予劳拉西泮0.05~0.1mg/kg静注,或苯妥英钠15~20mg/kg,1次负荷量,按每分钟Img/kg静注,次日给予5mg/(kg·d)维持。
  (3)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0.5~1.0g/(kg·次),每4~6小时1次,使用超过3天需注意电解质紊乱,地塞米松0.5~1Omg/kg静注,每6小时1次,10%甘油盐水0.5~1.0g/kg静注,6~8小时1次,必要时控制性脑脊液引流,用穿刺放液或手术治疗。
  (4)其他:低温疗法、被动过多换气。
  (5)去除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