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大理行动

0
回复
59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7 16: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2324a0aa371977834104.jpg

8 r/ x) T- K6 `
祥云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热火朝天。通讯员 赵建军 摄
& A: x) p, r4 W/ K
仲秋时节,大理白族自治州又进入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的收获季。% Q1 s& _7 ?! i8 G
踏上这片收获的土地,稻香、烟黄、橘红、核桃下树……弥漫山乡的喜悦中,一处处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甩掉贫困帽的脱贫攻坚场景令人感奋与欣喜——
$ I& h2 ^4 ]9 ]3 Z0 I秋雨中,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的贫困户杨子军又走到了自家的苹果地里。今年一开春,拿着政府补助的8000元,他在荒地上种下了10亩苹果。“省里来的专家说,过几年,这些苹果每年的收入可达20000元。”看见产业扶贫希望的杨子军言语中透出喜悦。
4 X# |" [8 k7 ~- y5 q( b! z% e夕阳西下,祥云县下庄镇大仓村委会的东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上瓦、粉墙、装门窗、打院墙……忙着为新房收尾的人们干劲冲天。村长朱永廷指着新房说:“这一片有21户,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打算11月初21户一齐搬新房。全村户户有房有业,日子差不了。”) O9 j, W0 j' {# O% Q9 ?- S. k+ }
这一幕幕散布山乡的脱贫攻坚场景,折射出大理州党委、政府不忘初心,以党的宗旨为己任,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担当;展现出干部群众勇毅笃行、驱散贫困阴影的精气神;更让全州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理答卷”真切生动而又充满希望。$ e/ ^, z+ Q, H- |9 o  C; r
全面小康困户
$ v+ Q8 e& f$ O8 |4 i/ t1 O; Q“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大理是诗意而美丽的,然而全州12个县市中有11个是贫困县,贫困面大是美丽大理的另一面,也是“短板中的短板”。多年来,脱贫攻坚一直是大理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到2015年,全州仍然有33个乡镇、300个村、25.41万人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发生率达9.2%,且这些要“摘帽”的乡村,主要分布在山区、民族地区,大都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最难啃也必须啃下来的脱贫“硬骨头”。
4 e) t( J: a6 A8 O1 K* U大理不仅要诗意、美丽,更要富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这是‘硬要求’;消除贫穷、小康路上绝不能落下贫困户,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大理州委书记杨宁的话重重地撞击着各级党员干部的心灵。( {' |9 M3 N: `
担当使命与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理必须开足马力,开启“精准脱贫”的新征程。
  J; h: S: B8 w1 k& [6 a2015年7月,大理州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明确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全州上下要拿出只争朝夕的拼劲,苦干、实干抓落实……”州委、州政府发出了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动员令,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冲锋号。
* A0 g, H, Z: X) @& m  u锁定“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6个贫困乡镇、134个贫困村退出,9.0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对接中央、省的有关政策规定,大理州制定出台了“2+X”的政策文件及配套政策,形成了适合大理特点的精准脱贫工作方案。随即“精准识别对象,保证最贫困的群众得到帮扶;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实行‘挂图作战’;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农户的造血机能强起来……”一系列部署在贫困山乡全面实践。- P7 _% O5 V) }7 x) y, A
使命在召唤,攻坚不畏难。
* ]6 B1 N  h2 ^7 U4 z  V* o' b把压力变成投身脱贫攻坚战的行动,州委、州政府领导带头担当使命,一次次走进落后、贫困的乡村,察实情,挂钩最困难的村子和农户,为全州的脱贫攻坚想办法,切实履行“一线总指挥”的责任。
, O7 C$ S& ^3 F9 B( r严格实行“州负总责、县为主体、乡镇实施、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层层立下军令状,保证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落空。; k# c* o, |2 k" z' X
全面实行“挂图作战”。在标注着黄、绿、紫箭头和一面面小红旗的“大理州脱贫攻坚作战图”前,州扶贫办副主任杨崇元介绍:“从州到县再到乡村和农户,各个层级都有‘作战图’,图表上扶贫对象分布、脱贫目标、保障措施、工作流程、完成情况、最新进展等都一目了然,让各级帮扶干部时刻感到压力在肩,使命在前,做到心里有底,手中有活,一步一个脚印攻坚拔寨。”8 ]! I& b+ i4 X
“脱贫任务艰巨,干部必须干在实处,有所作为”。强抽人、抽强人,下派4083名驻村帮扶干部,组成“阵容强大”的592支驻村帮扶工作队一竿子插到底,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白天走村串户,摸清贫困户情况,晚上帮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思考致富路子,将帮扶的举措落到实处。
; F/ M( F3 }$ Y- R精准发力
% l( d1 c; o9 e摘掉穷帽奔小康
6 S7 W- i1 A. Q今年4个县脱贫摘帽,3年全州基本消除贫困、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时间紧、任务重。, g3 |* l, B- ^0 p
越是任务艰巨,越要科学精准施策。州委、州政府提出,全州脱贫攻坚要从“瞄准乡村”具体到“瞄准一家一户”,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精准”作为“靶心”聚力攻坚。& E( |( q7 ~& |  K$ S  u
精准识别,找准帮扶对象。大理州多次开展“回头看”,把最贫困的人找出来;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试点开展“两户合一”识别法,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纳入低保兜底保障,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今年4月以来,全州推广巍山县“两户合一”做法,共剔除不精准对象33957人,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33959人,符合条件退出69035人,确保最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与此同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体系和贫困人口销号制,实现脱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 W( \$ \. G. ~/ P/ s/ J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各级干部进村入户认真调查分析发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资金……“因户因人施策,推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一个不少地帮助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小康生活。”州委书记杨宁在脱贫攻坚调研中提出要求。2 p. F! z1 q6 L! O& h8 F
针对因病因灾致贫占比不小的严峻现实,大理州制定出台贫困人口慢性病救助办法、贫困人口救助兜底管理办法,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号召“挂包帮”“转走访”干部及广大职工为8.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财产人身“双保险”,为贫困户应对天灾人祸再添一份保障。推广宾川县实施的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对无能力建房的特困户,由政府整合多部门扶贫资金,无偿为每户建60平方米的安居房。
5 I8 x6 t0 O4 r' X, X兜底兜住了希望。祥云县下庄镇下村的胡秀秀是个聋哑人,儿子又有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中秋节前夕,政府无偿为她家建好了60平方米安居房,还将为她家配置价值2000元的生活必需品,站在新房前,聋哑的胡秀秀眼中透着感激。
/ I* G/ K6 ~( N7 i' g, t加大投入力度,为贫困户摆脱贫困助力。财政拿出真金白银,今年州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达1.8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多;加强资金整合调度,将能整合进入脱贫攻坚规划的项目、资金、政策全部用到脱贫攻坚上,截至8月底,全州累计到位各类扶贫资金101.66亿元;拓宽渠道,创新机制撬动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筹集3亿元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发放扶贫贷款30亿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多渠道资金的投入,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了活力,让脱贫攻坚的蓝图变成现实。截至8月底,大理州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投资22.08亿元,279个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24个整乡推进项目、172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 y% ^4 u/ j4 d' Q8 \5 R“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大理州州长杨健说,始终把“变输血为造血”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苍洱大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贫困农户选准致富路子的创新与实践丰富生动而又富有成效。: j  w+ n6 z8 o& g/ `# m% x# q
光是给钱,不少贫困户往往是有想法没办法,种什么、卖到哪……增收路上的道道难题让贫困农户一筹莫展。宾川县大营镇萂村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由党总支牵头,引进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管理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全村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抱团成立“宾川县天子农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建起200亩智能化葡萄基地,将贫困户领上了现代农业之路。在枝蔓茁壮生长的葡萄园里,村委会主任赵灿珍兴奋地说:“看这一色的‘阳光玫瑰’采用根域限制技术栽培,一株葡萄可结80串至100串,上海商家已下了订单,粗略计算基地每年有500万元的利润。你们来早了,明年2月葡萄一熟,贫困群众数钱的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 u4 g# O- q7 l6 `萂村的创新,只是大理州贫困群众依托产业脱贫奔小康实践中的沧海一粟,在洱源、在祥云、在巍山……“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多形式产业扶贫格局下,一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色产业,正让贫困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 K# ]& N: D' D$ d2 i5 Y" `1 m自强奋争
! q2 C( f, J* S5 t4 b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P$ N+ o/ Z6 V5 Q. }* Q8 ~2 h8 e
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大理州把扶贫先扶志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将“精神扶贫”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始终,在带领贫困群众建房、修路、发展产业中,引导他们摒弃安贫守旧、自卑、依赖心理,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2 F+ ~4 V$ ?) V0 y
在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省委宣传部派驻该村并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字振华说:“打赢脱贫攻坚战,缺产业、缺技术、缺市场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志气。消除‘精神贫困’,在帮扶过程中,福田村通过请专家进村讲理论、干部讲政策、乡土能人讲身边故事,带领村民走出去开眼界等方式,增强贫困群众的自信与自强精神,同时用共商、共建、共担、共享的方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的双手摘帽圆梦。”# }* o$ ^+ g" C! j2 X
九月的和风中,因病致贫的宾川县大营镇邑尾村村民杨高宝正在合作社的葡萄基地整理枝蔓,他说:“在合作社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一天有100元的收入,只要人勤快,一个月挣1000元至2000元不成问题。打算着在合作社学会了技术,自家也种上2亩‘阳光玫瑰’,收入就更多了。”“政府来拉我们,自己也要使劲,才能过上好日子。”杨高宝深有感触地说。
8 U+ o  O& ?( l. N8 F5 B! x. H把“等”和“靠”的惰性变成了向贫困挑战的干劲,大理围绕发展核桃、蔬菜、水果、养殖等增收项目,将有能力的贫困户连接在一条条特色产业链上,让他们学技术、增能力,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到改变贫穷面貌是自己的事,必须自强苦干,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2 f: a9 G! ^0 ~, j, i( X$ X放眼金秋的大理,看到的是贫困群众收庄稼、摘果子、烤烟叶、建新房的火热场面,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正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中,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自强能量,正是这股不屈的豪气,让大理如期脱贫圆梦小康成为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4 c9 O1 `7 K% z- ^8 e$ j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王廷尧 崔仁璘 庄俊华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