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针对云南高海拔稻区产量障碍因素众多,新品种选育难度大且无法向外引种,解决后继接班品种问题须靠自育等技术难题,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创建了高海拔粳稻育种技术体系,育成推广了一批高海拔粳稻新品种,为促进全省水稻生产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 c: H/ h- ~4 f# D( Z" G, @4 e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双亲优异基因聚合,成功选育出“凤稻25号”“凤稻26号”,于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2016年1月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两个品种的选育攻克了高海拔粳稻“早熟不耐寒”、“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等技术难题,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一是产量高。“凤稻25号”“凤稻26号”在省州区试及生产试验中产量居第一、二、三位和第三、四、二位,分别较对照种增产5.44%、11.57%、2.21%和4.31%、5.18%、3.6%;大面积推广种植亩产570-620千克,较原主栽种平均亩增产60-70千克,增10%左右。二是品质优。“凤稻25号”属高海拔地区的优质高产糯稻品种,糙米率81.1%,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9.5%,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含量1.4%,达国标优质糯米标准;“凤稻26号”是高海拔地区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糙米率84.2%,精米率75.8%,整精米率74.2%,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国标优质2级标准。三是早熟。“凤稻25号”“凤稻26号”全生育期185天左右,较原主栽种(凤稻17)早熟5-7天,属早熟类型。四是耐寒性强。2009年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鉴定,“凤稻25号”耐寒性强,“凤稻26号”耐寒性较强;多年大面积种植结果低温冷害年两品种也能实现高产稳产,耐寒性强。一是抗病性好。2009年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凤稻25号”稻瘟病5级、白叶枯病1级,“凤稻26号”稻瘟病9级、白叶枯病1级;多年多点田间自然鉴定,两品种综合抗病性优于原主栽种。六是适应性广。省州区试结果显示,“凤稻25号”“凤稻26号”品种主效应大,稳定性参数方差、变异度较小,属于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的品种,适应性广。七是综合性状优。“凤稻25号”在糯稻丰产性改良方面有突破,产量水平显著提高;“凤稻26号”在高产、优质改良方面有较大突破;两品种兼具早熟、耐寒、较抗病、高产、稳产、品质优等特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高海拔稻区原主栽种。八是推广应用速度快,效益显著。自2011年以来累计示范推广64.09万亩,新增粮食4566.51万千克,新增产值13699.53万元。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16年“凤稻25号”入选云南省地方主导品种。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5号”“凤稻26号”选育与推广成果,经鉴定委员会专家评价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 ^/ @% g6 @- C; H大理日报(通讯员 周应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