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让一个实习生去复印一份文件。文件倒是复印好了,只是印歪了。下半页的最后一列字不见了。不过可以凭上下文猜出。这是个名校毕业生,简历上有着策划组织过多次社会活动的辉煌战绩,并且对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很自信。
对他的综合能力,我并没有证据去怀疑。但就这一次“复印”任务的完成效果来看,我有理由质疑他的执行能力。显然他低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因而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
我有个很拽的摄影师朋友的口头禅是“这个简单,我用脚都能拍”。但她厉害的地方在于,她给予那些只配用“脚”去拍摄的项目的重视程度基本上都能让客户满意。而这个实习生没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也许对他来说,“复印”这个活儿。闭着眼睛都能做好。而事实上的情况是。“闭着眼睛”时他没做好。
因此,同样很骄傲的两个人,摄影师给人的印象是做事踏实。而实习生则难逃“眼高手低”的判词。
脑子里想的,和实际上做的,在很多时候是天壤之别。而一个人被外界所认识,主要是做了什么,而不是想了什么。
想到了,而不去做,首要原因是患得患失。我有个朋友处于长时期的夫妻分居状态。丈夫被公司派往别的城市,并且对何时回来一无所知。每当朋友聚会,说起烦心事,不用你提,她会主动分析自己烦恼的原因“我知道,夫妻长期分开不好”,但迟迟没有行动,是因为不舍得失去现有的安定体面的工作。
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行动其实代表了她的选择:工作>家庭,工作>快乐。然而她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她对自己的定义是家庭第一。如果她安于自己的选择,乐于承受这种选择可能导致的后果当然也很好。问题就是一般这样的人都不愿意接受任何损失,而只期待最好的结果出现——她原地不动,丈夫早日回来。
害怕失败,则是行动受阻的第二大原因。我信奉过程大于结果的价值取向,但周围的很多人不是。每次我提及周边哪个人又毅然辞职创业,或者远走他乡追寻理想,都会被别人浇冷水:他是成功了,可是又有多少人也这么做了却没有成功的呢?我的逻辑是:有想法,去实践,至少有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最最重要的。
而很多人的逻辑是: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冒失行动,会比原地不动输得更惨。这两种逻辑都没错。问题在于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是稳定,还是生命的激情?我有个前同事先是辞职开了贸易公司挣了不少钱。最近听说他卖掉了挣来的两幢房子去实现自己的心理工作室的理想,结果赔得血本无归,如今又回到了当年辞职时的原点——甚至还不如当年,辞职时毕竟他还有点积蓄。
但我坚信经过这次打击,他会更成熟,而他有创意的生命力则会引导他最终走向辉煌。即使到最后,他依然没折腾出什么来,至少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写个墓志铭:想做的事,我都做了。这比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安稳日子更值得尊敬。
原因三,对自己的认识有误。以为自己是有事业心的勇士,当听说需要连续100天早上6点起床后就放弃了。其实有些时候承认一下自己是个平庸的人,人生会快乐很多。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就进入操作层面了,比如该如何用最少的精力去完成复印这件事,这需要你对自己的整体实力以及面对的困难有清楚而全面的认识。对于这一代聪明的年轻人,这实在算不上是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