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注意经常向他们提出一些需要做简单的推理判断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进行因果关系的训练,即训练孩子思考某个行为带来的可预测的后果。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如果我忘记关上水龙头,让它开了一整夜,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如果没有了太阳,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等等。和孩子玩因果游戏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交换角色,由父母想象原因,孩子问答结果。 2.父母经常围绕着“一物多用”、“一事多因”来为孩子编些问题,让孩子回答。如问孩子:“水有什么用?”“砖头除了盖房还有什么用?”“纸有哪些用处?”遇到什么情况,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分析产生的原因。 3.父母可在实际生活中,提出一些难题来让孩子加以解决。比如,在墙的高处挂,顶帽子,然后给孩子几根短竹竿和绳子,启发他们想到用拼接竹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又比如,给孩子买了件新文具后,可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找缺点,提出些改进的意见。 4.经常与孩子展开争辩。因为争辩可引发孩子进行认真细致地思考,且能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可与孩子争辩看电视、打游戏机时间长了好不好,观看某一电视后,与孩子争论对某一人物或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水平。 5.父母应该注意训练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以培养其思维的多极性。比如,让孩子对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要考虑有利和有弊的一面。对同个问题,不仅会正向思维,也会逆向思维,还会横向思考。父母可问孩子这样的问题:“把身上带的所有的钱都给你买好吃的和好玩的好吗?”孩子听后刚开始可能会赞同,此时可要求孩子再从正、反几方面重新考虑,孩子经过认真思考后,往往会改变原先的想法。 6.父母要训练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孩子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了,父母可借机启发他思考:“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好了?”等孩子找出正确的原因后,父母可进一步地启发他,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要求他逐一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经比较后拿出最佳抉择。 7.让孩子学会提出问题。提问题的水平与思维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问题提得好,不仅决定着思维水平必然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人想得深、想得远,而且还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提问,促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而不落俗套,特别是家长应鼓励孩子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质疑,即使孩子有时回答得很幼稚或错了,父母也不可给以简单的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