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有侵蚀孩子不好的一面,也有促使孩子长大的机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只有先了解,并且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局内人,父母才有说话的声音和分量。在教育的发言权上,家长惟有一分耕耘,才能一分收获。
七岁的女儿回家,嘴里念念有词,用她稚嫩的声音在唱一首怪里怪气的歌。我留心听了听,歌词不是小孩子的内容,便问:“宝贝,你唱的是什么啊?”女儿说:“是Lady Gaga的歌。”我一怔,啥名字啊!但理智告诉我不能轻易评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都不知道这歌的问题出在哪儿,又怎么说得通女儿呢?于是我不动声色,假装说:“啊,原来是Lady Gaga啊,妈妈差点没听出来呢。”女儿眼睛亮了:“妈妈,你也知道Lady Gaga?”立马扑过来亲了我一下,表示对“同好者”的认同和亲昵,然后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而我转身便撇下炒菜锅,飞快窜到电脑前,Google那个Lady Gaga去了。
好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个脸上红黄蓝绿,打扮夸张妖气的女歌手,满口唱的都是成人化的粗俗失恋歌曲,动作风骚,雷得我是外焦里嫩,心跳一阵快过一阵!我扭头看着客厅里那一脸纯真哼着小曲儿的小姑娘,在我心目中就如同天使般洁白无瑕,无论如何也不能和这个Lady Gaga联系到一起去!我恨不得立刻冲过去厉声告诉她:“以后再也不许听Lady Gaga了!”
但这里是美国,孩子不吃家长专制那一套,哪怕闹上法庭,我的做法也得不到支持,只好按捺住了。美国的幼教理念是自由主义儿童们的福音书,却是中国式家长的紧箍咒,我忍得快成仙了。
晚饭后,我决定先探探口风,看看女儿的审美观已经跑歪到哪个纬度了。我俩并肩坐下,一起上YouTube听Lady Gaga,然后在没有发表任何态度和意见的前提下,问女儿喜欢这个歌手的什么,有没有不满意她的什么?
女儿的回答让我惊喜,原来她并非如我所想般没有辨别能力,她喜欢Gaga的音乐曲调,活泼且有节奏,让她听了就想高高兴兴地一路小跑;但是不喜欢Gaga的打扮和化妆,舞台动作也很怪。我缓了口气,干咳两声问:“她的歌词你喜欢吗?”女儿说:“大部分我都不懂,妈妈,歌词讲什么呀?”
原来如此,感谢主,没有让我晚饭前跳起来指责女儿,让她白挨一顿委屈,人家压根没大人想得那么复杂!
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女儿讲了讲Lady Gaga的“净化版”歌词,女儿打着哈哈说:“喔,这是Big Girl(大女孩)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我笑了,瞧,连道理都不用说了,孩子自己懂着呢!事情没有那么复杂,妖魔化孩子的不是Lady Gaga,而是父母自己。
经常听父母说,孩子的笑点很莫名,喜欢的东西我也不懂,越大越没法沟通了。我想有两个解决方法:第一是把它搞懂,第二是在不懂的情况下,放低姿态跟孩子交流。
很多父母都有高学历、高成就,在各自的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别有能耐。这么复杂的事业、生活、社会、人际我们都能游刃有余,怎么就败给孩子那点小喜好、小心思了呢?不要说“我不懂孩子”,那是你不想去弄懂。
其实呢,《星球大战》加起来只有三部,《哈利波特》一共才七本,“愤怒的小鸟”打通关也不过28颗金蛋的难度,哪个不比我们的学术论文和年终总结容易?而如果你做了这些功课,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神啊!
问题是,我们为了孩子去做了么?我们不愿意迈出那小小的一步去走近孩子,却每天长吁短叹孩子怎么还没长大,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