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批学生的日记时读到了两个母亲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小王的妈妈在小王十二岁生日的这一天,用生锈了十几年的笔为心爱的儿子写了一首小诗,感谢儿子给他的人生带来的美丽与丰富、幸福与快乐!尽管小诗很稚嫩,字也歪歪扭扭,但还是把小王同学感动的泪如雨下,因为这是身为工人的妈妈送给他一份最特殊的,最美丽的,最厚重的母爱。
第二个故事:小浩同学在代表班级参加冬季长跑运动会时,不慎摔了一跤,把新裤子摔破了,回家后被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并责备他说:“叫你别参加运动会,你非要参加,你是自讨苦吃。”小浩同学觉得非常委曲,他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够体谅他,并和他分享他获得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啊。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也终于明白了小王为什么每天都乐呵呵,阳光而灿烂,而小浩同学每天心事重重,小小翼翼,我想这与他们的母亲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两位妈妈之所以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那是因为他们两个站在完全不同的位置看待孩子。很明显,小王的妈妈愿意自己蹲下身来,将心比心,也像个孩子或是像个朋友那样与儿子沟通交流;而小浩的妈妈则居高临下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你之所以今天这样是因为你没有听从我的话,看看,现在知道出问题了吧。试想,以后如果小浩再有什么事情,还会主动与妈妈一起去分享吗?
诗人痖弦传诵一时的诗作《如歌的行板》中这样说:“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我想可以作为母亲的守则,如果母亲能始终和孩子站在一边,不仅能欣慰地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更能让孩子也幸福地感受到母亲的温柔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