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梅 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社区幼儿园
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还在幼儿园,就在节假日为孩子报了好几个班,孩子好容易盼到了放暑假的时间,却被妈妈拉着下了钢琴班接着去绘画班,下了幼儿奥数班接着去英语班,孩子累得焦头烂额,等到开学的时候,孩子却哭着再也不来上学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教育方式对儿童成长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当然是好的,但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效果吗?我以为得打个问号。
案例背景一:
1、一天早上,7点左右,六岁的刘逸飞和她的妈妈骑车出去,我问她:“这么早,干嘛去呀?”“这不是嘛,给她报了一个英语班,让她去提前学习一下,要不然以后会落下的。”“是吗?逸飞喜欢学英语呀,真不错。” “她也不喜欢去,可是看到人家都去,她在家也没事,就让她去学了。她只报了一个英语班,人家有的孩子报了绘画班、奥数班、钢琴班,孩子学得可多了。”看着孩子并不喜悦的小脸,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我算了一下,这样一来,孩子的假期几乎没有闲着的时间了。
案例背景二: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从小班开始,有的家长就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小班,怕学不到难一点的知识,甚至要求教师为孩子教中大班的知识,孩子还在幼儿园,就要求教师教授小学的拼音、加减法、留家庭作业等,恨不能把小学的教材搬到幼儿园来教,有的家长还为孩子制定了“中长期计划”,将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晚上临睡前也没忘记让孩子背几首诗,把孩子过早的拉到书本前,接受严格的训练。
案例分析:
家长对孩子抱有成才的希望固然是好的,但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教育,却也有一定的弊端,孩子往往每天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去参加训练,游戏活动时间比一般孩子少得多,不利于长身体,不利于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造成了孩子只能被动的,不知所措的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感到厌倦、枯燥,丧失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的解决:
针对这种现象,我园在开展好本园特色课程的前提下,对这种超前的教育方式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1、首先教师运用身边的实例向家长证明这种教育的模式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
实例一:如果大多数幼儿在入学前就学过拼音,会写字(按正规教学大纲四年级才教书法), 小学老师如是说:“在教的时候你才说一半,他们就在下面答‘懂了懂了’,其实他真的懂了没有呢?俗话说,‘半瓶水响叮当’,他们大多数都是半懂不懂的,却自以为懂了就不认真去学。”小学老师最担心的是孩子在这种自满情绪下不认真学习,长此以往养成一种不踏实的学习态度,到将来真正不懂时,再改就难了,而且孩子还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实例二:有个老师的孩子2岁开始上幼儿园,这个老师认为和年龄大一点的在一起学习对孩子本身有好处,孩子才3岁便让他上了大班。由于小学入学年龄的限制,他的孩子一直在大班读到5岁,3年的重复学习让这个孩子觉得很没意思。后来升入一年级,起初几节课和大班时教的差不多,他就更没兴趣上课了。直到现在这孩子读六年级了,厌学情绪仍然没有调整过来,学习还是不好。重复教育最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我园利用开展“亲子共成长”课题实验的时机,与家长专门学习了“准备适合于学习的心智”“要上小学了,你该准备什么?”“知识与智慧”“想象与创造”等课程,让家长真正了解在幼儿阶段孩子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无疑会越来越激烈,因此,除了要求年轻一代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应要求他们具备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及健康的体魄。拔苗助长式的的训练和灌输虽然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提高,但人的社会发展却得不到提高,这种损失是无可换回的。
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家教知识的学习,家长接受教育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对于“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盲目崇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了解到专注于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但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如果能让孩子更热爱学习,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和能力有所帮助,那么教育便是成功的,反之,如果让孩子觉得没有时间与小伙伴交往,对社会能力的提高再也没有动力和兴趣的时候,教育便是失败的。因此,对待教育,应该要慎之又慎。
反思:其实,与其对儿童灌输这样那样的知识,不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正直善良,要吃苦耐劳、有毅力、有不畏困难奋发向上的进取心。须知一个人要想成功,机遇暂且不论,这些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比起聪明、智慧等智力性因素来更为重要。有的知识技能现在不学,以后还可弥补,但社会性的发展错过一定的环境和时期是不可弥补的。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才会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将来复杂的社会,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