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带孩子们在塑胶场地上玩健身球,一个家长来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昨天晚上我跟阳阳的爷爷吵架了,孩子要大人喂饭,不喂就不吃饭,我边凶孩子边告诉阳阳,你马上要上小学了,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了。不想这个小家伙不但不听还朝我瞪眼睛骂我,他爷爷还在旁边“助威”着说:‘你不怕累着孩子,孩子吃饭的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长大了自然就会。孩子毕竟还小,你跟他计较什么,别要求太高。’哎!我爸爸妈妈实在是太骄惯他了,说多了,老人家就要生气,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知道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但面对她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阳阳小朋友已经跟我相处三年了,对他非常了解,在幼儿园是个“胆小鬼”,因为没有家人这把“保护伞”在身边,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吃饭也是自己完成的,可到了家里却成了个“大霸主”,造成他这种“两面派”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爷爷奶奶,因此,我们老师和他父母的家园配合政策也就无法实施,夫妻对两位老人也没有办法,孩子因为有爷爷奶奶的“坚强后盾”,所以在家非常张扬跋扈。类似这种现象的家庭也存在不少,相必在我们老师家庭中也存在着吧。
记得在三月份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家长会上,小学高老师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家长做好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上了小学,有很多事情如整理书包等都得由孩子自己完成。家长会结束后,一些家长留下来还跟我聊了会儿,在和家长的谈话中可以听出他们都有一种紧迫感: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孩子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今天的孩子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未曾遇到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这需要孩子具有独立性。
做了十四年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与老人交流的也不算少,在年轻父母的要求下再怎么做老人的思想工作,他们的心声依然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现在都只有一个,不宠他们还宠谁呀!有些事情孩子做不好,我们自己再做一遍不是很麻烦吗?”阳阳的爷爷奶奶就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观下给阳阳创设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环境”。孩子在这种“全自动化”的生活环境中,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泯灭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滋长了孩子的蛮横无理。孩子一旦离开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情感上会很不适应,社会适应性差,老人的过度保护对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它在助长孩子依赖性的同时,还抑制了他们意志力、坚持性、自信心、应变能力、不怕困难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我想对老人们说:“关心孩子是做长辈天经地义的事,但你们能保护孩子到老吗?要知道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洗漱、穿脱衣裤、整理玩具、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强了。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要及时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写完这篇文章,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为了这些即将离开我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一路走好”,要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封信,不管成效怎样,这是我作为孩子老师的一份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