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如何淡化至亲亡故给孩子带来的悲伤

0
回复
38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1 16: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以走出阴影的刘玲
  刘玲的爸爸去年因为车祸去世了。半年多来,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笑容。为了哄女儿开心,一次妈妈对她说:“玲儿,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吧!”不料,刘玲的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她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以后不要乱花钱了,要不爸爸会心疼的。”妈妈这才知道,半年了,孩子依旧沉浸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中。
  刘玲从小就和爸爸亲,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爸爸都会省吃俭用地买回来。他们三口之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妈妈身体不好天天吃药,全家人仅靠爸爸不多的工资维持着生活。而爸爸为了刘玲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还是毅然把她送到了全市最好同时也是收费最贵的学校就读,平时还会带她去最喜欢的麦当劳,而爸爸,总是什么都不点,只是笑着看女儿自己吃。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夺走了刘玲拥有的这份最深切的幸福。那天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每天,爸爸都会提前出现在学校门口接自己画家,可是这样恶劣的天气,爸爸会不会准时到达呢?正当刘玲在心里面犯嘀咕的时候,马路对面的十字路口传来刺耳的刹车声,刘玲扭头看去,只见在一辆车的前面,是爸爸常穿的绿色雨衣,而被撞到马路另一边自行车,也正是爸爸的……
  半年过去了,那个雨天可怕的场景一直未能从刘玲的心头消失,她认为是自己造成了爸爸的死亡,如果自己不用爸爸来接,那么爸爸就不会出事。每次看到爸爸以前的相片,刘玲都会在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妈妈看在眼中疼在心里,妈妈一直很担心,她这么小的年纪,却始终处在爸爸去世的阴影中走不出来,整天郁郁寡欢的,这可怎么办呢?
  案例剖析
  在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之后,孩子的悲伤远远胜于他表面上所表达出来的。这时候,家长不要尝试着去怜悯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他们有力量去承担这一切。只是,他们缺少一种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的力量。
  爸爸的去世,对刘玲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这一时期,她认为在生活中缺失了保护自己的支柱,因此才会陷入抑郁寡欢的境地中无法自拔。
  1.不能与爸爸真正的分离,造成了孩子的痛苦。
  刘玲一直对爸爸的死感到内疚和自责,这是很多人在亲人去世之后的常见表现,总认为亲人的死是与自己有关的,自己要对亲人的意外死亡负有责任。常见的思考模式是:如果当初自己不……他就不会死。说白了,刘玲还处于对爸爸的留恋状态,不能相爸爸真正告别和分离,而如此的依恋造成了刘玲的痛苦。
  要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就要让她认清亲人已经离去的事实,而自己的生活是需要继续的,爱自己的人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在,他希望看到的是亲人快乐地活在世上。妈妈要帮助女儿走出阴影,就要她学着自立。尝试着让孩子幻想一下如果爸爸还活着的话,会要求她怎么做。并且还需要让孩子明白,妈妈永远不可能代替爸爸的位置,她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坚强起来,把爸爸还没有实现的心愿完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家长面对死亡的表率作用对于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人要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要表现得比较平静、自然,切不可悲痛欲绝,甚至歇斯底里,以免使孩子觉得死是可怕的。而在和孩子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谈论的重点应该放在生命中存在的美丽的一面,而不是死亡和疾病。毕竟,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慢慢了解到死亡的意义,从而减少恐惧的心理,进而能够更好地生活下去。
  保留对亲人的回忆和亲人留下的纪念品,为孩子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让孩子明白,学会面对失去也是一种财富。关键的问题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拥有过什么,还能够拥有什么。
  互动专区
  问:孩子已经上高中了,以她这个年纪,应该明白生老病死是怎么回事。但我还是害怕她会一时接受不了爷爷离去的这个事实,从而对紧张的学习造成影响。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的伤痛降低呢?
  答: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但也许他们并不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因此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很关心他,要让他们明白,即便失去了一个亲人,但他依旧拥有关心他的其他人。
  面对孩子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绪或者行为上的反应,我们也要视不同的情况作决定:
  如果出现哭闹、伤心等现象,不要责怪他们,而是要让孩子适当地发泄,适度允许孩子的幼稚表现,此时接纳他们的任性远比说服教育让人感觉好受许多。
  成年人要保持理性,不要让悲伤的情绪弥漫在家庭之中,过度压抑的环境只会让孩子丧失安全感。
  可以用一些具体的行为来缓解孩子内心的伤痛,如一起出去旅游散心等。或者采用团体解压的方法,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是和有共同经历的孩子在一起多多交流。倾听同伴的经历,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问:奶奶的去世对孩子打击很大。我从小也是奶奶带大的,和孩子的经历差不多,所以我能够明白孩子内心的伤痛。我和孩子的父亲已经尽量避免在孩子的面前提起这些敏感的话题了,可是孩子依然高兴不起来……
  答:失去亲人的悲痛会以各种方式持续着。甚至在同一个家庭,一些人可能已经做好了准备,开始了新的学习和工作,而另一些人则仍然需要调整一段时间。每个人对情感的把握能力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也不一样。孩子长时间处于悲伤的情绪中,证明他缺少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应该合理进行引导,使孩子早一天从伤痛中走出来。
  合理引导有几个注意的问题:
  以真诚的态度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让孩子了解到人的生命规律的基本知识;
  不要掩饰自己的眼泪,在允许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也不要过度压制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原来父母也是悲伤的,从而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试着了解他们内心的恐惧。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都是最爱他的,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给他最需要的依靠。从而让孩子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来抵消心中的恐惧之情;
  如果有可能,最好是亲口告诉孩子亲人去世的消息;
  和孩子共同回忆一些美好的往事,笑声有助于减轻他心中的抑郁和悲伤。
  不管孩子们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只要他们能够顺利度过这一段情感上的低谷期,就不用太过担心。经历伤痛之后,成年人要坚强起来,像过去一样走向正常的生活,要相信孩子也有能力这样做。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