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灿烂的9月,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宝宝班22名可爱的小“天使”,这些小家伙,你可别看他们年纪小,可谓是各具特色,千人千面,有些文静少语;有些活泼好动;有些自己的事会自己做,自理能力很强;有些小脑筋转得快、满脑子的“歪主意”……以上这些都属于正常,但,最恼人的是:幼儿之间咬人事件接二连三不断地发生……
我们宝宝班的孩子年龄都在2~3岁之间,孩子有时无缘无故被咬,不但孩子感觉痛苦、而且有些家长也特别“上心” ,此时的幼儿园和教师夹在当中,也经常“受气“ 。为此,在9月28日晚的家长会上,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讨论的话题:“当您的孩子被咬,您该怎么办”?该话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家长们积极响应,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当大家讨论得差不多时,我使出了“杀手锏”,把事先准备好的powerpoint亮了出来:
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系的教授朱迪恩·加勒德博士认为:1—3岁的宝宝处在一个似懂非懂的时期,这段时间经常会有抓人、咬人的现象发生,这段时期被成为“口欲期” 。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
1、1—3岁的幼儿咬人习惯用嘴去感觉事物,这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途径,也是他们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2、幼儿咬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这表明他可能想宣泄一下自己的不满,以引起别人对他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他还不能用语言完好地表达需求,无法用语言和他人交流,会产生失落感。由此他可能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以咬人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我爱你!”
3、有时幼儿长牙,牙跟发痒,通过咀嚼、咬磨,不适的感觉可以得到缓解,一旦过了“口欲期” ,多数孩子咬人的毛病会随年龄的增加逐渐消失。
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我趁热打铁,提出了三点建议,供全体家长思考:
1、反思,先预防。
防止宝宝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做起。平时给宝宝吃些面麺、饼干之类,以满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还可以给宝宝吃甘蔗之类的水果,让他缓解牙痒的需要。宝宝在牙痒时,还可以咬咬衣服。平时缓解了宝宝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为就会减少。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