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茈碧湖
) A- }- n( N% `9 }1 R( T3 G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3 c& }4 R7 t( n
' e, L$ ]' \# O7 q 又名宁湖、绿玉地,湖水清澈,色碧如玉。位于洱源县东北4公里的罢谷山下,因湖中生长一种珍贵的睡莲科水生植物茈碧花而得名。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说:\"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甫(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关于茈碧花当地还有个传说,故事说本主姑娘出嫁时舍不得离开父母,流下的眼泪落在湖里,溅出的水花变为花碧花。
4 W; D% e" F; F' @8 g 茈碧湖为地震陷落型的湖泊,湖呈狭长形,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2055.7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达32米,主要水源为风羽河与梅茨河。湖泊出水道为\"海尾河\",经龙马涧至下山口为弥直河,流人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源流之一。《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五十里,日罢谷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 W& Q: I/ @7 `9 G% a; S 这一带温泉众多,有“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雾迷似仙乡”之赞语。温泉的气泡形成“水花树”的自然奇观,水产物丰富,人们赞说:“谁道洱河千胜境,源头此处更澄清”。该景区为自然山水优美,地热温泉资源独特,为硫磺泉类型,年出水量约310万立方米,水温为65—73℃,疗养区面积11平方公里,曾有“热水城”之誉。温泉泉水可饮用、沐浴,有较好的保健功能。景区还包括虽夤温泉、九气台、龙王庙、梨园等景点。- Y+ b/ }8 v1 u, r% Y ^, n+ o
民间传说茈碧湖原来湖水浑浊。明代建文帝逃到云南武定狮子山隐居后,常常外出四处云游。一天,文帝到了茈碧湖泛舟赏景,只见四周风光虽好,但湖水混浊,心中好不愉快。正打算泊舟登岸,忽闻白族姑娘的歌声传来,婉转动人。文帝闻之大喜,命人划船和白族姑娘之船相靠,并请白族姑娘再唱几曲。建文帝听后非常高兴,顺便将手中的碧玉扇坠摘下来,扬手丢给姑娘作谢礼,但因丢得不准,玉坠落入湖中。正在大家惋惜之际,只见湖水由浑变清,继而碧波翻翻。当然,这仅是民间传说的故事,茈碧湖至今仍然碧水清清,乃是湖的四周及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之故。/ ]' }! q( W/ a2 b
茈碧湖沿岸柳树成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西岸罢谷山麓曾建有澄碧楼和龙王庙,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是游海会期,沿湖群众对歌放海灯,海泛金波,争奇竞秀。明代杨升庵曾撰《泛湖穷源碑》志其胜,清《浪穹县志略》称为\"茈湖跃珠\"胜景。
" S2 W" S+ U8 \! w9 X4 | 近几年,有关部门已对茈碧湖进行规划建设,准备将其变成一个旅游观光、疗养休息的好地方。
& F( ^ E v: i
0 C+ E0 o& C2 ~6 J大理洱源西湖
& g: P K0 z k) I$ E- t4 u; |7 i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 U# a2 n& g F1 k1 @: F
9 S( [ T- {% p) ^. F& G$ w5 f 洱源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境内,位于洱源县右所西部的佛钟山麓,为高原平坝淡水湖。由西湖、江尾、罗平山三个片区和螺蛳江游览线(三片一线)组成,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西湖湖面约4平方公里,系高原断陷湖泊,平均水深4-6米,最深12米,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湖中有六村(张家登、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一岛,构成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画景。明代杨升庵、李元阳、杨南金等一代名士,曾多次泛湖唱和。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徐霞客泛舟西湖,被西湖的山光水色和荷花渔村所陶醉,欣然在其游记中赞道:“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清代邓川举人杨承淳赋诗赞云:湖光荡漾几回纹,渔父歌声闹水滨,信口舢敲湘汉句,断肠弄笛雁鸿云。三三对白烟蓑合,两两归帆获岸分,最趁夕阳含缺处,前村沽酒带余醺。
4 ]: p3 D" ?# Y$ X 有兴乘船沿螺蛳江南下至江尾入洱海,沿岸风景如画,江尾与双廊对映,西湖与洱海相通,似苍洱风光之秀,赛西湖洞庭之美。环山倒映,岛舍相依,碧水翠苇,鱼跃禽飞,四季宜游,乐尔忘归。9 I! R# [# ~8 G) I
西湖现为省级自然风景区,四时游人不绝。 6 O$ }3 m) P. [0 Z: l6 Z& Z
大理邓川镇
6 B( d8 X. }5 p; v4 L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 u, N& g* z: s1 q& x. R 邓川镇距洱源县城对公里,古为邓赕诏地,境内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邓川。明成化年间设邓川驿,崇帧十四年(1641年),邓川州城由旧州迁到此,更名新州后,一直作为邓州州、邓川县的治所,延续至1958年底成立剑川大县时为止。% _, k* Z& h& i' V6 T/ X; O
邓川城,原名德源城,原为施浪诏的望欠部落居住的地方。邓赕诏为南诏战败后,设邓川赕,对邓川城多次加以增修,遂成南诏名城之一。后因无水,元代州治设寺寨铺。明崇须十四年(1641年),知州敖宏贞建新州城,筑城墙2233米,高5米,厚1.5米,挖护城河2300余米,宽2米。建东、南。北城楼3座,钟楼、鼓楼各1座及知州、土官、吏目等衙舍。现在的邓川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泥泞不堪的土路,铺成了水泥大道,新建的一幢幢高楼,代替了低矮的平房,新扩建的农贸市场,每天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 N- ^6 T" @6 r% B6 m 邓川镇是洱源县东南4个乡镇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是苍山洱海的尽头,山垂海错,有水运码头,是邓丽公路 的起点,滇藏公路穿镇东而过,交通十分方便。周围农村是粮 食稳产高产区,水稻、包谷、蚕豆、小麦为主要品种。经过改 良的邓川乳牛为国内优良乳牛品种,具有体型紧凑、抗病力强、产奶量高、奶汁脂肪率高等特点。镇内建筑建材、运销。 修理、饮食服务业比较繁荣,现有乡镇企业175个。" S* z& t9 [' R& Z
邓川镇是云南乳制品加工业的主要基地,镇内的邓川奶粉 厂,于1959年建成,为国家大二型企业。产品有奶粉、麦乳精、奶油等。在同类产品中,邓川奶粉、奶油具有营养成分全、乳香味浓的特点,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年创税利130多万元。5 C- c' y! i, {
邓川由于交通便利,物资交流十分活跃。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渔潭会\",就在镇南部的沙坝街场举行。渔潭会会期7天一10天,以驰名的邓川奶牛以及各种农具为大宗交易物资。除此之外,主要是出售嫁妆用具。准备在秋后嫁娶的人家,都要来这里备办嫁妆,如来自剑川的木雕家具,腾冲的玉器、金银首饰,以及白族民间的剪纸、刺绣等。因此渔潭会又被白族人称为嫁妆会,规模仅次于大理三月街 ! P# r/ v2 `& b
大理邓川镇
& n/ F& {! f0 M9 \6 L + w/ z9 x7 V. Z: ~3 ~( P; v
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 x7 H k! b8 n
邓川镇距洱源县城对公里,古为邓赕诏地,境内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邓川。明成化年间设邓川驿,崇帧十四年(1641年),邓川州城由旧州迁到此,更名新州后,一直作为邓州州、邓川县的治所,延续至1958年底成立剑川大县时为止。
4 ^0 M& W/ c# l! W( K* \! Y1 @ 邓川城,原名德源城,原为施浪诏的望欠部落居住的地方。邓赕诏为南诏战败后,设邓川赕,对邓川城多次加以增修,遂成南诏名城之一。后因无水,元代州治设寺寨铺。明崇须十四年(1641年),知州敖宏贞建新州城,筑城墙2233米,高5米,厚1.5米,挖护城河2300余米,宽2米。建东、南。北城楼3座,钟楼、鼓楼各1座及知州、土官、吏目等衙舍。现在的邓川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泥泞不堪的土路,铺成了水泥大道,新建的一幢幢高楼,代替了低矮的平房,新扩建的农贸市场,每天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8 ?+ m; d9 @1 x% X; z1 T& e
邓川镇是洱源县东南4个乡镇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是苍山洱海的尽头,山垂海错,有水运码头,是邓丽公路 的起点,滇藏公路穿镇东而过,交通十分方便。周围农村是粮 食稳产高产区,水稻、包谷、蚕豆、小麦为主要品种。经过改 良的邓川乳牛为国内优良乳牛品种,具有体型紧凑、抗病力强、产奶量高、奶汁脂肪率高等特点。镇内建筑建材、运销。 修理、饮食服务业比较繁荣,现有乡镇企业175个。 K, p6 G/ `. Z& n. W
邓川镇是云南乳制品加工业的主要基地,镇内的邓川奶粉 厂,于1959年建成,为国家大二型企业。产品有奶粉、麦乳精、奶油等。在同类产品中,邓川奶粉、奶油具有营养成分全、乳香味浓的特点,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年创税利130多万元。
8 n7 N V' D/ G& q 邓川由于交通便利,物资交流十分活跃。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渔潭会\",就在镇南部的沙坝街场举行。渔潭会会期7天一10天,以驰名的邓川奶牛以及各种农具为大宗交易物资。除此之外,主要是出售嫁妆用具。准备在秋后嫁娶的人家,都要来这里备办嫁妆,如来自剑川的木雕家具,腾冲的玉器、金银首饰,以及白族民间的剪纸、刺绣等。因此渔潭会又被白族人称为嫁妆会,规模仅次于大理三月街 - q f7 J! w% |) ?5 ? r( G
大理凤翔
- ^( O# X) X& ]% A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 Q: @( \$ F4 P# K! s @- H2 b
" b1 t8 z8 Y7 U. A; m 位于洱源县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是洱源县凤羽乡政府驻地。凤翔是大理州内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汉时就有“万人”居住,在南诏晚期曾设凤羽县,大理国时期设风羽郡,明洪武年间并归浪穹县后设凤羽巡检司。凤翔古称舍上盘,因地处鸟吊山麓,后人以百鸟翔集吊凤凰的故事,改名为凤翔。凤翔有居民近1600户,人口7100多人,是大理州内四大乡村集镇之一。: _4 i, v+ d2 O5 v
凤翔农业主产稻谷、包谷、黄豆、大豆、油菜,是洱源县内商品粮主要产区之一,又是大理州内油菜重点种植区之一。当地产的糯米品质优良,糯米制成的小白糖是传统的风味食品。有乡镇企业305个,年收人189万元。凤翔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人杰地灵,文化普及,近现代出过不少文人和作家。
4 \ r6 f) E$ t7 c; n' y4 r# Q9 E 凤翔四周群山环抱、风光秀丽,有许多迷人的旅游景点。位于凤翔不远的凤羽瀑布,高约30多丈,两旁峭壁耸峙,怪石磷峋,飞瀑从天而落,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游人身临其下,无不被那幽深奇丽,飞珠溅玉的自然景观所吸引,每年清明节前后,前来踏春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g/ c/ u9 ^: e* E% S$ |4 ^. z
高凤羽瀑布不远的地方,更是另一自然奇观--鸟吊山。每年农历八月末九月初的10多天时间里,百鸟成群,咸集山坪,啁嗽飞舞。鸟吊山的这一奇观,古文献记载得很多。《水经注》里有:“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乌山。”《明一统志》载:“相传蒙氏时,有凤殁于此,每岁八九月,百鸟成集哀鸣,土人乘夜举火张罗之,多得异禽。”这种候鸟迁徙时出现的奇观,已被拍摄成影片《凤山鸟会》发行放映。 0 Q3 U$ `4 Z) K
大理海西海6 S' X! h" v7 Q- K1 K
& G7 e$ J9 B. Z
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1 v( @6 f) ^% r+ I9 N8 Y) ^* D3 K
* p1 t8 J* Y+ L' n5 m8 e* P 海西海在洱源县牛街乡龙门坝,离县城24公里,为断陷溶蚀洼地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南海北坝,群山环抱,“四面为城”,明清时期是鹤庆府的八大名景之一。湖泊面积2.6平方公里,南北长3.6公里,东西最大宽1.5公里,湖岸线长10公里,平均水深10米,最大水深16米,平均水温13度,总库容2227万立方米,下游与茈碧湖、凤羽河同注入弥直河而流人洱海。海西海三面临山,山中竹树成林,一面连坝,湖中有\"海映山奇观\"。
1 g/ a' b9 S, P. ? 明嘉靖年间,杨升庵和李元阳两位名流曾泛舟海西海,游归上岸后,杨升庵在一棵大竹上刻写了“澄潭竹材”四个大字,以后成为鹤庆府的八大胜景之一,被载人《鹤庆府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海西海的耍海歌会,前来要海的白族男女青年或泛舟海西海,或登山环海而游,弹响三弦,对唱白族情歌,尽情游耍娱乐。有不少白族男女青年在歌会上结成美满姻缘,成为终身伴侣。
) D; ^6 r4 Y; O ]( _大理眠龙洞
& @- {3 ]/ F& h7 j/ M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 i6 g. M n6 B4 j: Z9 g + l- W4 ?3 N& d% c: j% g
在洱源县牛街西北的观音山腰,原名清云洞、迭珠洞,相传明代初年建文皇帝未允文因“靖变之难”逃来云南住在这里,易名为眠龙洞。清《康熙鹤庆府志》记载:\"建文皇帝出亡往来宿于此者数年,故名。前人在洞口书一门联:“洞天偶引困龙眠,消魂万里;石乳难充真主渴,隐恨千秋。”楹联即记建文帝\"隐恨\"住此地胜事。后历代有人登临凭吊,现洞前留有兰若寺,洞内存清刻碑两块,记述寺、洞修建经过。洞口上方刻有“眠龙洞”三个大字。
7 f0 Z, F8 G- B7 X, y! O9 G 眠龙洞洞底涌泉,涓涓有声。洞深5丈,阔30余尺,内有石榻、石桌、石几、石凳、石盆等。洞左悬一乳石,状若女性乳房,传说建文帝在时,每天都有白米从乳嘴中淌出,供建文帝食用,后因住此地和尚贪心,想让乳多出米,将乳嘴敲掉,从此白米就不出了。洞旁的莲花两山间有一澄潭,被誉为“小西湖”,澄潭西岩上有古寺。眠龙洞环境清幽,“岩樟岑蔚,飞泉瀑布,清气袭人”,明清时期,被列为鹤庆府的名景之一。
& d9 g- v, v% q, c大理九气台温泉
4 c! M; T$ k) k; E . Y) F) {: `: q/ H5 R T
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2 M5 I9 S$ O; j# K# _9 o
在洱源县城东、茈碧湖畔的九气台村中,有龟蛇二石交盘,上建真武阁,四侧有沸泉九股,常流不息。每日清晨,泉上蒸气九缕,冉冉上升,因名九气台温泉。传说九股泉穴中有九条火龙,常出洞毁坏田园树木,于是在石上建了真武阁,内祀真武祖师,就把火龙\"镇\"住了,火龙就吐出九股热水,水温达100多度,人们用来沐浴治病。明代徐霞客慕游九气台温泉,将当时的温泉胜概记入其游记之中。民国年间,李根源为九气台温泉题有“温美兰汤”四个大字。
2 o$ b4 m+ N5 ^% f6 } 温泉水质洁净,可饮可浴,有益于身心健康。泉中产天生磺(又叫气磺)、皮硝等特产,可治疗腹胀、脾胃虚寒、阳痿乏精和妇女不孕等病症。温泉沐浴后,对风湿等病症均有疗效。对温泉的药用和疗效等功用,历代的史籍文献都作了记载。清代《浪穹县志略》记载说:“天生磺,出治东九气台……岩下出温泉,有热气九股上蒸,凝结为磺。最异者,四面冷水,温泉独沸其中,此乃阴中之阳,故性不燥烈,气味甘温,无毒,其色黄间白,亦有凝如燕窝、蜂片、牛角丝者,种类各殊。专补命门真火,并且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久患寒泻,阳痿精乏,腰膝冷痹,中风喘咳,以及妇人子宫虚冷绝孕,十年无子等症。”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则赞誉\"浪穹之天生磺,其值比金\"。因为九气台温泉沐浴可以治病,每年初春二三月,游览沐浴者络绎不绝。
, ]* A* o0 b) \6 L6 ?大理神奇的鸟吊山
- k$ ? b/ m3 V+ _信息类别:大理旅游景点-云南大理旅游 2 {. g4 h% @! H
8 f+ Y2 E( P3 Q) m 莽莽云岭,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江河曲折,山上森林密布。这独特奇妙的自然环境,成为各种鸟类的乐园。据统计,全国现已发现的鸟类有1170多种,而云南就有770多种,其中有的属世界稀有品种。这些鸟类,有的是常年以云岭为家的留鸟,有的是适时来访的候鸟,还有南北迁徙途经云南的旅鸟。据科学工作者们的考察,旅鸟从北至南经过云南的路线主要有二,东面由四川盆地溯金沙江河谷而上,沿乌蒙山脉向南飞;西边是由青藏高原顺横断山脉南下,沿哀牢山红河河谷南迁。滇西洱源县的鸟吊山,就是其中著名的中途站之一。1 k, q1 g8 ]+ X% q
鸟吊山,又名吊鸟山、罗坪山,在洱源城西南约20公里的地方。山有16峰,苍松翠柏,幽林深壑,东为凤羽街,西为黑惠江,是洱源到云龙必经之地。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各种鸟类成群结队,盘旋于凤翔、灵鹫诸峰,多至数万只。当地民间传说:古代曾有美丽的金凤凰,因在风雪中救众鸟而殁于此,故百鸟每岁来吊,山亦因此得名。《南诏野史》亦说:唐\"高宗显庆二年,凤鸣于浪穹罗浮山,乃改名为凤羽山\"。这时节,当地居民,从四面八方的村寨赶来,上山猎鸟;青年们亦邀朋呼伴,借机唱曲对歌,观看\"百鸟朝凤\"奇景。满山人群,如同过节。待夜雾弥漫,月色暗淡,人们点燃成百个火堆,顿时火光四射,鲜红的火焰飘扬天际,雾气呈现五光十色。群鸟先后破雾冲下,扑向火光,猎者张网以待,有的人,一夜可捕数百只。从捕获的品种看,多非本地所产,如大雁、灰鹤、鹭鸶等等,多数不识其名。大者如羊,小者似蝶。近些年来为保护鸟类,此捕鸟行为已被禁止。前人对此捕鸟多所惋惜,有《凤山鸟吊》诗云:凤德哀时谩群辉,应怜羽族不知机。鸟为吊山山吊鸟,火光透处是重围。" [# c: w/ _6 p, @/ @( o k5 R
凤山鸟吊的现象,史志多有记载。道光《浪穹县志》“凤山微异”条载:“每岁七八月,众鸟千百为群,翔集此山,奇毛异羽,灿烂岩谷,多非滇产,莫可指名。亦一异事。土人伺夜燃火取之,内有无嗉者,以为哀凤不食也。频年示禁,卒不能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6世纪以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其中就记有: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众鸟千百为群共会,鸣呼啁晰,每岁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则上,……雉雀来吊,夜燃火而取之,其无嗉不食,似特悲者,以为义鸟,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因名吊鸟。看来,1400多年前,洱源的鸟吊山,就已知名于世。
. D+ v$ N% r3 t3 g& P 凤凰并非实有,众鸟来山亦非吊凤凰。近年来的鸟类科学研究揭开了这个“谜”: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有许多休息站,鸟吊山是其中之一。这些鸟会使用许多办法来测定航向,其中主要是利用视觉来察辨它的方向和位置。它可以由河谷山峰等可见的陆地目标来测定自己的位置,也可用太阳罗盘和星辰方位调整路线,但当多云重雾的天气中,这些办法就难以运用。因此,当人们在大雾弥漫的深夜,遍燃簧火,它就产生错觉而向火光扑来。由于它长途飞行,食物未能得到及时补给,因此食囊多空。这些鸟类来自中国西北青海等省,深秋飞往温暖的东南亚,不少品种为云南所无,所以“莫可指名”。 " S3 I, J2 Q* {( Q
</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