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儿童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新理念:(一)、认知主义(皮亚杰)早期幼儿的思维教育,认为儿童仅仅靠头脑、靠语言,甚至完全依据思维来进行操作,但现在的脑科学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发现,儿童是能够建立一种思维的。思维的能力不是从表面到表面,不是经别人口耳相传的,而是要经过动作内化的。当代的很多理论,都对过去的教育观念带来冲击。首先就是认知主义的皮亚杰,皮亚杰是非常重视儿童思维发展的。
1、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与发展的。
皮亚杰举例说明通过操作可以建立一种概念——守恒问题。儿童要如何建立和维持守恒的概念呢?其实真正的守恒不是几个数的问题,而是指儿童心理水平上的发展。换句话说,不让儿童数,当表面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以后,儿童会不会认为本质发生了变化呢?答案是一定会。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飞跃,是要有量和质的一个过程。儿童需要通过动作、操作,通过个人的活动去形成和发展。
2、儿童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物理经验是在对事物、对物体的操作中得来的,孩子需要反复的操作来得到认识和经验的。儿童要真正获得思维的飞跃,需要给儿童提供更多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
3、所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的基础上。如果儿童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那么儿童真正思维的建立、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就不高,因此儿童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己的操作、自己的体验的基础上。
4、言语和非言语特征(图象)对具体的、生动的经验能起到一种检查和说明的作用,但并不是用象征性模式来替代具体的经验。儿童的游戏根植于其思维的发展。(是同化顺应的平衡过程中同化更占优势的一种表现)即儿童控制事物。
(二)、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儿童的思维是由其主动地建构而形成与发展的。即在被动的情况下,儿童的思维是不活跃的。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应让儿童反复地、主动地去建构、去探索玩具,让儿童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
探索在先,游戏在后(科妮.赫特的研究1966)若给孩子玩具以后打断孩子的探索,要求儿童按照某一规定的方式去做,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心,因为这个过程没有体现到自己的东西。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需要的是去引导孩子,给孩子探索的空间,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每一种经验都可以通过适合儿童不同发展水平的多种活动来实现。有些经验可能在不同的情景下都会有获得的机会。比如……
尊重儿童的探索(做中学)即在探索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给孩子一个唯一性的标准答案。在幼儿园经常可看到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孩子的想法,老师经常会‘无意的’要求必须跟我的答案一样的,其实这样实际上就等于限制了儿童的发展。
由关注教师的教,而转向孩子是如何学
强调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必须由外化的转为内化的,而转化的关键则是儿童的主动建构。儿童有没有思维能力,会不会解决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通过教育,通过玩具,把孩子培养成能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
儿童的学习总是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探索新的经验(思维的活动过程)。如,正规数学学习与非正规数学学习的关系。孩子在学习或者玩对于语言表达所获得的经验是不够的,他更多的需要自身体验、自身的探索来进行。不要认为形象思维是低极的,其实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作用的,中国人常常对抽象思维的问题(比如算术)就善于很形象的去理解。
儿童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孩子拿着相同的玩具,可能理解不同,建构就不一样。如果我们了解了幼儿,那么在设计教学、计划或在跟孩子互动时,就会有所启发,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对教学的影响:重视探索活动与随机教学的意义。随机教学的意义很大,有时布置设计好的一套方案,在实际当中,孩子的反映可能不一样,主要进行随机,随机不是脱离了教育目标,而是说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引导。
(三) 亲历学习(班图拉)
在儿童的学习中,亲身经验无所不在地起着指导作用。
虽然从经验、活动中吸取教训可能有时很费力,代价也很高,但某些思维与行为结构仍然主要是以这种方式来发展的,并通过这种方面来精炼与完善。(思维方式,推理活动等,工具的掌握等)
思维和行为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上的东西,思维的推理与指导作用也很重要。思维和动作的结合是儿童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当然也包括我们成人。
在活动中,成功的经验易于被选择与保留,无效的则被摒弃。(玩电脑)幼儿若盖瓶盖只有一次盖对了,这一次肯定记得特别清楚,也就是说成功的经验特别容易保留,比如……所以说在活动中,儿童的操作对经验的保留特别重要,而无效的一些行为,无效的一些过程他自己就会摒弃。
二、在活动中儿童思维与能力所获得的发展
1.观察 儿童对任何事物的观察是通过操作的过程才能很好的去观察。通常会认为眼睛盯着看叫观察,实际上是要深入地、细致地、伴着思考去观察。
2.分类 “类”概念(或者分类的动作)的建立是儿童思维的基础,因此在儿童的数学教育中,也有分类,但分类又不是数学教育的内容,不是数学本身的内容,而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说进行数学学习、认识物体之间的关系,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思维能力。只要事物有特征,就是一个分类的依据。所以说玩具和玩具能组建成的模型,可以是一类东西,所以说在活动中,通过玩具的玩能够在思维上促进孩子的发展。
3.序列化(put in order) 任何事物的结构就是一个序列,玩具有结构,先放后放的不一样,这些都属于序列的,是通过先后的操作体现‘序’而导致这个事物的变化。那怕是一个不规则的圆,肯定也有一个序,在它的结构上、建构上都有一个‘序’,这才是真正“序”的一种思维。
4.测量 “测量”是一种从心理来测量物体量的特征的一种思维能力。
5.预测 不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的物体,若能想到把他放到一起特别好玩,能有这个预测,这也是思维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在玩具活动当中,这样的思维能力更应该强调。
6.推理 即如果……可能……,前后有一个因果关系,有一个推理的过程。举个例子:……其实数学不是数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问题。
7.做出一个思维上的模型(展示给他人,能举一反三)“思维上的模型”就是说孩子若内化了某种能力,有了某种思维能力,检查孩子是不是掌握了那我们就看他能不能举例,能不能举一反三,遇到相同的情景,遇到相同的问题能不能处理。
8.运用丰富的物质材料与器材儿童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支配自己的思维,去运用一些物的材料,甚至一些器械,当然包括玩具在内了。换句话说,思维与能力都是相通的。
9.交流与分享
10.说明能力
11.假设能力思维产生于问题情景,必须要有问题情景。
12.控制变化的能力条件变化以后怎么去控制。
13.探索和验证的能力一定要是自己在做的过程当中体验出事物的内在关系,体验出思维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说让儿童验证为什么会这样的。故整套思维发展的意义,先是思维的,后是能力的。
三、在活动中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原则
(一)基本原则:
独立选择材料进行活动
独立尝试做出自己的计划“计划”是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可能进行猜想、推理的思维活动。
尊重他人的活动方式与想法
能够告诉别人和倾听他人从思维教育的原则来说,一定要鼓励孩子将刚才玩的过程能够跟别人交流,还应能听听别人是怎么玩的。
认真地整理一是整理玩具,一是整理思维。
(二)能力与学习品质:
探索与实践进行活动一定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孩子去尝试。
理解关爱世界应通过玩让孩子感觉到对事物的热爱。
能意识到事物的功能与特征在玩时能体现出事物的功能特征,就表明你能发现事物的数理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功能跟活动建立关系,这也是皮亚杰所说的。
理解计划与组织的策略
认知动机获得有效的发展,学习兴趣浓厚国际上心理学比较倡导让认知动机获得有效的发展。认知动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所探索的事物,所操作的东西有无限的兴趣,有很多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认识和运用到一些常规的技能形式通过思维活动能让孩子认识和运用到一些常规的技能和形式。比如通过玩玩具,处理事物的拧、开、推、拉、按……很多这样的一些技能,就跟儿童的思维活动是有关联的。
四、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思维能力
了解儿童心理需要与发展水平同样的一个玩具,不同水平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环境
提供玩具与材料
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思维的起因) 思维的起因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题情景。我们看一下儿童不同水平的课件:同样的积木,男孩和女孩玩的就不一样。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与支持
从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关键经验活动入手
强调过程与态度
重视思维活动的记录
引导与鼓励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