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文包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时候,身处异地时对家乡对亲人无限怀念之情,通过诗文对照的手法,是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纸面。由于本文作者的背景和时代都离现在孩子太遥远,他们也没有体验过背井离乡、独居在外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有所障碍的,他们无法深刻的体会到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独苦闷,更无法体会到浓浓的思念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主解答的方式,让他们自主探究课文,通过文字理解诗句,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内心。
一、质疑提问:让自主探究有方向性
课文一开始,我出示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充分朗读,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哪些地方你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在学生不停地提问质疑时候,也让他们跟随诗句跟随问题逐渐走进文本。这时,我再出示文包诗的特点,教给阅读的方法:诗文对照。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找找句子,想想意思的方法解决这些难题。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字高涨了,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地研读课文,为自主学习提供方向性。
二、讨论交流:让自主探究有实效性
在让学生充分研读后,通过圈圈画画的方式在书上写批注,找找问题的答案等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讨论交流自己学习所得: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交流合作中,不断碰撞的思想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精彩。通过研读课文,通过学习方法的运用,刚才提到的问题都一一迎刃而解了,自主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点把握更加深了印象,也充分发挥出了他们主动性,对于老师,更是一种行为和思想上的解放。
三、总结提升:让自主探究有延伸性
学生交流的毕竟是浅层次的,也就是“课文写了什么?”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是零碎的,表层的,不能深刻的体会,更不能学到“课文为什么这样写?”的深层次内涵,因此,教师在隐退中应该显露,在学生达不到的高度时候拉他们一把,提升总结,让他们攀登更高的山顶。因此,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适时介入,进行引导提升。一个“更”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倍”?联系作者背景,离家两年,已经很思念,现在有事家家户户团圆的重阳节,就会更加思念家人。通过不断地比较揣摩,让学生理解到语言文字的巨大力量。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被传为千古名句。
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知识,学会积累和运用,我还补充了关于节日和思乡的古诗,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句所带给人们冲击力,并学会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