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的成败,导入很重要,特别是对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如何从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就显得很重要。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才能积极思考,有精彩的回答。我采用过字谜、特殊的板书、歌曲等方式导入,效果都很好,在教学《父亲和鸟》时,板书课题,指名读后,我问:“孩子们,现在你就是一个小作家,给你这个题目,你会写什么?”一开始,孩子们皱着眉头,表示不知道,我不急,又等了一会,终于有孩子回答了:“我会写父亲小时候和鸟的故事。”“哦,那一定是很有趣的童年趣事。”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我会写一只小鸟受了伤,父亲给他包扎的事。”“我会写树林里的趣事。”“我会写父亲阻止猎人打鸟的事”。。。。。。孩子们越说越活跃,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又是多么有意思的《父亲和鸟》。然后我们读课文,看看谁的回答与文中的作者最接近。这样的导入看似与教学并无多大关联,但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孩子们一开始不敢说,说不出,因为他们怕说的不对,或是因为无从回答,毕竟是刚接触写话的二年级孩子。跨出了这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步子越迈越有信心。
教学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先要理清课文内容,说的又要清楚又要简要,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都是比较难的,何况是二年级的孩子,我经常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他们说话简洁扼要的习惯,从而提高了课堂回答的信心和能力,如教学《清澈的湖水》:我小洁和爸爸妈妈-----------,看到了---------,又看到一个-------------,船靠岸了,小洁-----------。这样本来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三言两语就说清了。多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很聪明的,到了三四年级就能慢慢独立说了。
提高孩子的课堂回答能力,不是简单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显得很被动,学生也会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不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说读书感受,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比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自然段,五句话,每句都包含了很多信息。我没有一一提问,而是自由读、齐读后说:“孩子们,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孩子们说“知道了浅水洼里的小鱼很多。”我追问你从哪里知道的?“从几百条、几千条。”“你这时是什么心情?能读好这句话吗?”又有孩子说“读懂了这里的小鱼很危险,快要死了。”“是呀,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不停留在说说读懂什么的层次上,我又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这些浅水洼是怎么形成的?小鱼怎么会在浅水洼里?。。。。。。”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令人高兴的!给孩子们一个发挥学习潜力的平台,他们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