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反复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情愿态度、价值观。然后“情愿态度价值观”却不可具体测量,因为它是隐性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和把握。因此教师要用“心”去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情愿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获得情愿的充盈和趣味的纯真。
数学教材本身就隐含着丰富的情愿信息,作为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情愿因素,以唤起学生对教材情愿的共鸣,从而达到认知和情愿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并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如果只满足一般化的灌输,肤浅地就知识教知识,就激不起学生的认知情绪。为了让情愿和知识交融,我首先说:时间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关于时间,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没想到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数学教学变成了学生间学习经验的汇报与交流。学生利用学具钟认识了钟面上的三根针,还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个格,有60小格,1小时=60分,1分=60秒,并演示了时、分、秒的关系,还结合自己的一天作息时间,正确地读、写几时几分,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内容不仅大致覆盖了课本的知识点,而且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我又让学生体验1分钟有多长?能做多少事?你用一分钟时间能做些什么呢?教学中还让学生体会1小时有多长?并出示填空:1节课=(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是1小时。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