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景点

0
回复
143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3: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渡县景点6 y/ Y/ q& V0 u/ S+ T0 y
天生营
3 V" d* w* b# J' d) L   在弥渡县城南约80公里的磨刀箐后山,是哀牢山北段的主峰,海拔2784米。地势陡险,仅北面一条小路较平缓,形成天然军事要地,故名。清咸丰六年四月初七(1856年5月10日),以彝族李文学为首的哀牢山各族农民在此誓师起义,并在密滴(今牛街)建立农民政权,坚持反清斗争20余年,后为清军所镇压。当年起义军扎营时的石砌屋基、作战壕沟和碉堡,遍布山岗。还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立的大司藩庙石碑。山顶有大司藩庙,供奉李文学塑像。天生营位于牛街乡瓦卢村后山主峰,海拔2784米,是李文学起义的誓师地。义军建立的水城、旗墩、战壕和碉堡等遗迹尚存。 ' p1 }2 F4 S8 u, e% ^% S
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遗址
7 f' F) l6 k( r, A) ]3 W  位于弥渡县牛街乡哀牢山区,包括天生营、帅府、龙王庙、大青树四个点。$ l1 v# {7 w" C/ i) b' L# v
帅府
" g; I3 J6 C- y3 N  位于牛街乡密滴村,南距天生营10余公里。1856年李文学起义,将汉族庄主李平阶住宅定为帅府。为上下两院民居建筑,占地545平方米。
% i4 x3 r- o% h4 U9 c: @" K" y; w* p* @7 p8 s9 @8 ?- y$ b
段龙王庙% a; P3 A+ c" E2 C0 ?/ |
  位于帅府南侧,李文学起义后,为义军首领的重要住所。《哀牢夷雄列传》作者夏正寅所撰长联挂于庙内。
6 v. t8 N+ E, R, q  \4 z大青树( n4 `2 w6 q" g$ u' u
  位于龙王庙前,是义军首领接待民众,集结军队的场地。7 l- H/ \+ a0 @4 g
李文学(1826-1874年),: \5 K  t( S8 e
  又名李正学,哀牢山区弥渡县瓦卢村的彝族贫苦农民。在太平天国和杜文秀起义的影响,于咸丰六年四月七日(1856年5月10日)与王泰阶、李学东等人率领彝汉农民5000余人在天生营誓师起义。李文学被推为“夷家兵马大元帅”,建立农民政权,坚持抗清斗争达二十年之久。1965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0 U8 Z$ [! ^5 u* {- q! s% U) T永增玉皇阁3 I. f! t0 m0 n2 B
  位于弥渡县城西北8公里新街乡永增大横阱口,始建年代不详。原仅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光清绪二年(1876年),扩建为一座包括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外加山门、戏台在同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现存古建筑面积1409平方米,是弥渡全境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Z" h9 u" O# {/ y
  [9 ^1 Y1 n/ Z1 l1 i9 {: ~3 Z3 E5 F4 W, ]五台大寺 5 L% j6 J0 Z" M
  位于弥渡县东南40公里五台山。始建于明初,清雍正间增建,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民国以后历经修葺。大殿三阁五殿(今玉皇阁已圮)。总占地面积1831平方米,是弥渡现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1979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k1 o& m, {, w3 \* @+ s% A6 J4 ~8 [7 s
双树王母阁 1 }2 q) \! @3 H- r  b; k+ ?
  位于弥渡县城西5公里太花乡双树村后,由一阁、两耳、两厢一照壁组成三坊一照壁的院落。其北尚存莲花庵、地母殿、诸天寺等古建筑,总占地2990平方米,建筑面积894平方米,系清光绪元年(1875年)群众捐资建成。其地坐山临水,竹木掩映,历年来为避暑、游览胜地。1979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3 V+ ^: v7 H( |! H" H  a( F2 I
3 E* A  K6 G2 [- b+ J3 g  A
观音山观音阁 . I2 D: F# P: W% |
  位于弥渡县城南6公里之观音山。相传明万历时,开挖银矿至此,矿洞倒塌,得观音大士解救,故建阁祀之,现存观音阁为清代建筑。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5 d' ~% I1 B+ f" X( [谷女寺
/ ^, m: D9 ?3 N5 f. @% t  又名高娘寺。位于弥渡县红岩镇西北2公里之古城村后。因传一高姓婢女乘白猪化象升天,又传寺北山泉曾有谷米流出故名。据明万历《赵州志》载,始建年代不晚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原寺由一殿、两厢、照壁组成。寺北有莲花岩,岩上建观音阁,居高临下,俯眺弥川。阁下岩边清泉自石中涌出,终年不息。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7 l* d' x% C& O  R恩荣坊
( r$ |7 U' ?' l1 z& @! e" ]3 }  位于弥渡县城西南7公里寅街乡大庄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褒扬李彪(见本书李彪墓条)被清廷赏加内阁中书而建,为重檐歇山式牌楼,建筑面积55平方米。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v2 V: f4 x" F7 ^% ]$ g& K4 Y6 b
文笔山古塔
, b0 p4 v4 }4 T7 O. P, u  位于弥渡县城东门回龙山。又称回龙塔。始建年代不详,但明万历《赵州志》及《徐霞客游记》有载,推断塔建于明代。为六方形十一级密檐式砖塔,高约15米,基础高1.8米, 塔身底部周长11.5米。由于地处城边,成为弥渡的城镇标志。1979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2 c; d; [2 M; F! t; b
天马关桥% K$ `7 j' T6 {+ _
  位于弥渡县红岩镇西北6公里,左由白崖通大理之古驿道上。据《新纂云南通志》载,此桥建筑年代不晚于明代中期。桥高6.3米, 长11米, 桥面宽3.7米,为单孔石拱桥,孔径9米。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 I: o( Q( _# g' M, J云津桥 6 \. A3 v* W) ~7 }! l
  在弥渡县城西南8公里昆雄江上。原名大庄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经多次修葺。八孔石拱桥,通长61.6米,桥下七个大小不等的分水石墩,上铺巨型石梁桥面,南北桥头建有门坊一座,为白崖与开南(今景东)间的唯一通道,迤南往来之要道。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 x' V' @0 q: m
龙头关石房 9 m- y% _: {% c2 a8 Y
  位于弥渡、巍山两县交界的龙庆至丫口道旁。石房内崖壁刻画“王少爷”像,当地彝族奉为土主。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a9 v& i5 H4 m) a) y
南诏铁柱
7 K$ P( {6 f$ y  又称天尊柱。在弥渡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铁柱庙。高3.30米,圆周1.05米,重约2吨。柱顶已残,柱身由五段衔接铸成,直列题识一行,阳文正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建极是南诏景庄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相当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附近的彝、白族群众都到铁柱庙祭祖。是研究南诏宗教祭祀及冶炼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88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 M# V5 Z# l: W. P) Y" S# M. _
9 z2 n. C; [" p白崖城及金殿窝遗址 9 Z2 ]# h) G4 c+ d* o* q2 j) \. c
  白崖城,又称彩云城、文案洞城。位于今红岩镇西北2公里古城村前,占地面积91000平方米,现存城基宽12米以上,城墙夯土层厚8-10厘米,城北山泉丰富,与史载“引水环流”相符。城址出土大量有字瓦,为《蛮书》所载唐天宝十一年(752年)阁罗凤重修之“旧城”。金殿窝,位于白崖城东北,现存“跑马场”、“洗马塘”、“旗墩”及金殿窝遗址。遗址出土有大量字瓦,其字形、瓦质均与巍山、大理金梭岛出土有字瓦同。为《蛮书》所载唐大历(772年)所筑新城。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 [) z  W+ n( X/ K. c6 x# V师范墓 # K% [* M  D5 A! I5 M9 d% L
  位于弥渡县东南15公里寅街乡蔡家地后山。原墓有翰林谷西阿题碑,举人张登瀛作铭,今仅存土冢。师范(1751-?),弥渡县人,清乾隆十九年(1774年)中举,选任安徽望江县令等职,终生著述丰富,有“滇系”等史作。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a3 Z% D# {7 R. Z
李彪墓
6 Y* n" A$ k( V9 w. c, @0 F& }' S  位于弥渡县西南大庄街后山。土冢,现尚存墓碑。李彪字菊村,号星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后,隐居浙江天目山研史著文,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著述得名,赐翰林加内阁中书衔。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u$ b, A" m3 X- [# \' h
谷际岐墓
$ Y2 [% U2 J. a% _* b- `! }- b  位于弥渡县城南50公里的密祉乡兰谷地,总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墓地葬坟五冢,自左至右为曾祖金翁、祖父世勋、祖母、谷西阿、西阿子谷暄。谷西阿名际岐,字凤来,清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入翰林曾主讲昆明、扬州书院,为一代名士。故坟建造十分壮观,惜多年失修,仅存高宽各2米的五个土冢。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5 c4 p1 `/ @( z3 S# f0 a
龚勃墓
+ E& o; ?! |3 ~/ k6 q! X  位于弥渡县城西南20公里龙马塘村西龚氏墓地。围石封土墓,墓碑为雍正癸卯(1723年)恩科进士苏霖渤题书。龚勃,字逐可,号学耕,弥渡寅街乡新野村人。清乾隆丙辰(1736年)进士,入翰林,官侍讲,曾任《八旗姓氏通谱》、《大清会典》纂修。1983年公布为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9 k- H$ y. i3 D6 [% Y, C( b
" q/ _! _: e0 m+ r
天生桥 1 F/ P# ]! k. E' M1 {
  位于弥渡县城东约4公里的天生桥山,是弥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不但有众多的摩崖石刻,而且从清代以来当地的士绅在天生桥东西两端修建了老君殿、灵官殿、龙王庙、观音阁以及彩虹桥等风景设施。特别是巨大的石桥横跨东西岩壁之间,桥下流水,两岸石壁耸立,天生石桥,而得名。桥通高30米,长21米,宽17米,桥孔高达7米,万花溪水从桥下流过,十分壮观。沿桥身有奇岩、岩洞,人们攀岩凿壁修筑了童子桥,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