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民运的收获因此说,孩子的命运是操作在家长和老师的手中。教育孩子不仅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品德。美国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告诉我们,品德教育如同智力的培养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一样,孩子的优秀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期开始熏陶;普林斯博士也曾说,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由此我认为教育者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品德,为他们的美好前程创造条件,搭起桥梁,铺平道路。现今我们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但作为教育者是否真正切入实际深入研究把孩子的“德”育放在首位呢?专家曾给年轻的父母忠告——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德商建设,由此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孩子们在很幼小的时候,就有可能被社会上很多不良的东西所影响,耳濡目染地进入他们的启蒙教育。但是我们知道,孩子的德商高才是将来能成才的真正绿色信号。下面我们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谈谈孩子的德育问题。 一、疏导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受到毁灭。 ———马卡连柯 谁家的孩子没点脾气呢?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又哭又闹,甚至满地打滚;和小伙伴一起玩时,他们还会跟人家抢东西,摔玩具、打架…… 案例1:带孩子去逛商场时,他们总是磨着家长要这要那。如果告诉他们“不行,前几天不是刚买吗?”,他们就会又哭又闹,甚至满地打滚耍赖。最后家长只好让步,“好吧,但就今天啊。”但这样的事绝不会“就今天”这一回,孩子们会因为耍赖使要求得到满足,尝到了甜头,下回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做父母的若想避免来日的烦恼,最好从此就杜绝孩子撒娇耍赖的坏习性,要坚持原则,不被“敲诈”。倘若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大闹,大人不必跟着闹情绪当众打骂孩子,也不必赶快买了东西,止住孩子的哭恼,父母可以把孩子带到没人的角落或场所,好好跟他讲道理,应该注意,当你对孩子说“不”的时候,重要的是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讲不通,就惩罚。惩罚是为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错事承担后果,以后不再犯。可有的父母并不了解这一点,父母甚至错误地将惩罚仅仅理解为体罚,让孩子因害怕而不敢做事,简而化之地将“打”这种惩罚手段理解为告诉孩子是与非的最佳手段。 但在惩罚孩子时,家长经常犯出现的状况是在发现孩子犯错之后,将他以前的错误都翻出来,前后联系,越想越气,结果没有掌握好惩罚的力度,对孩子造成伤害。 <span >家长们时常反映:孩子在家在园时不是一个样,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其实不然,孩子们在园常 1 2 3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