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也会很棒_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0
回复
26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3 22: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叫王振宇,这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记得刚升小班时,振宇一句话也不和老师说。老师问他是不是叫这个名字,他也不肯张口,而且大小便都不告诉老师,自己也不去,全都装在裤子里。我们非常发愁,这孩子怎么办呢?我们每天都试着和他说话,慢慢的他虽然不和我们交流,但他自己可以主动去厕所小便,不尿裤子里了。老师们觉得很高兴,慢慢的他可以小声的和老师说要去尿尿,而且慢慢的还能主动来和老师告状,说小朋友推他,而且他还都能叫上小朋友的名字来,老师感到更高兴了。孩子你的进步很大,虽然你现在和老师说话的声音很小,但是你从以前的直接不和老师说话到能主动和老师说话,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我因这孩子不爱说话,不爱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查阅了许多资料。有些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这类幼儿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三。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当幼儿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幼儿“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幼儿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有些幼儿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希望家长配合,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引导,我相信这孩子也会很棒的。孩子,加油!你也会很棒的。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