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产生破坏行为有原因_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0
回复
22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3 17: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是好奇心驱使。这在男孩身上体现较多。如孩子拿到电动玩具,往往对它的发声、发光感到疑惑不解,而孩子的知识有限,加上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一件玩具就会被拆成七八块。对此,家长应该喜大于忧。因为在孩子的行为中已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求知欲,只要恰当的引导,这种破坏行为就会转变成有计划的求知行为。

二是孩子的表现欲。存在这种心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也想在大人面前当一个好孩子,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但采取的方法却具有破坏性。如有一个孩子对画画有极大的兴趣,拿到蜡笔后就在墙上画起来。他不画在纸上是想让大家都看见。对这样的孩子要善于引导。

三是纯属不小心。这样的一时疏忽可能造成不小的损失。如孩子喜欢拉桌布,拉掉了桌布,打碎了上面摆设的瓷器。这时,家长若勃然大怒,打骂孩子,这对幼小的心灵是种极大的伤害。因此,家长一定要克制,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引导幼儿入睡妙招

稻田镇幼儿园     李玉香

对于刚升小班的幼儿来说,午睡时最头疼的事情。
     今天,吃过午饭,散完步,我带领着小朋友回到活动室,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蓓蓓小朋友,马上就哭了起来。我怕其他小朋友受到影响,就赶快采用游戏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一招还真奏效,其他幼儿没有跟着哭闹。我灵机一动,何不尝试用此方法引导幼儿入睡。当组织完幼儿喝水、入厕后,就和小朋友玩起了“听音”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先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活动室有什么声音?”由于活动室声音嘈杂,小朋友们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接着,我就用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说:“老师听见了小鸟的声音,还有小狗的声音。”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活动室立即安静下来了。乘此机会我告诉他们,把小嘴巴闭上,头枕在枕头上,仔细听就会听到“美妙”的声音了。说完,我就先躺在了枕头上了,自言自语说:“这声音真好听!”小朋友们听了我的话,都纷纷效仿躺在了枕头上。看到他们都安静地躺下了,接着说:“咱们比一比,看谁听到的声音最多。”小朋友听了我的话,都认真地听声音,活动室非常安静,不大一会儿,小朋友们都进入了梦乡,改变了往日的哭闹现象。


用独特的眼光看世界
稻田镇幼儿园     李玉香

孩子们从不冷漠地观察生活,他们能够生动地捕捉印象,尽情地表达快乐、痛苦、悲伤等等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有限,当孩子要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时,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图画来表达。

孩子喜欢画画,但并不一定相当画家。

曾有个孩子听妈妈讲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非常同情故事里的小女孩。晚上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描呀画的。她画了很多的糖、面包,一座大房子,还有一双很漂亮的鞋子。孩子告诉妈妈这是给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女儿画的并不太好,但妈妈从心里高兴,女儿有同情心,女儿是在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曾问过有一些画画比较好的孩子   :为什么要画画  ?长大了也画画吗?他们敢于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爱画画。”“我妈妈说我画的特别好。”“我妈该我买很多菜比,妈妈说我像个小画家,我并不懂什么叫小画家。”“我长大了要开飞机,我特别喜欢飞机,所以我就特别爱画飞机。”

孩子们能用画笔来表达他们的种种幻想和感受,在我看来这样的画就是最好的,就应鼓励。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在孩子画画时,不厌其烦的指出这儿那儿画得不好,并“亲笔”为其涂改,孩子刚刚画了一个圆圈,母亲就嚷:“不圆,看我画”于是大笔一挥画出个标准的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再圆,那也只是你大人画的。而孩子老“画不好”,便不再乐意动笔了。

别为孩子过多地改画。孩子画的山水虫鱼人车等物,也许并不十分精致,甚至比例严重失调,拿手比脑袋还要大,但这并不重要。你看那画上的小人,那么旁若无人地站在画纸上,依然可亲可爱,充满了孩子式的天真。别认为孩子画的汽车一个轮子粗一个轮子细,孩子自有孩子的理由     ;哪个细的轮子是没气了,所以才变细的。你能想到吗?可孩子想到了。大人长焦孩子话“蓝”色的大海,而孩子偏要把大海画成银灰色的,海浪汹涌。细想想,可不是吗,大海颜色变幻无穷,岂可只委屈与单一的蓝色呢。世界只有一个,看世界的眼睛却有无数。孩子自有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角度,别用    “小画家  ”来拘束孩子的思维,给他支画笔就够了,让她用自己的眼睛,自由自在的看世界,画世界。



浅谈“隔辈亲”变为“隔辈溺”的几种表现
稻田镇幼儿园     李玉香

民间有个说法叫“隔辈亲 ”,意思是老人对孙子孙女、外孙要比对子女更亲。“隔辈亲”属于人之常情,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多数可以同时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隔辈亲”很容易变成“隔辈溺”, 即老人对孙辈的过分溺爱。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全程服务”。有些老人视孙辈为掌上明珠,从清晨开始就为其提供上厕所、穿衣、喂饭、去幼儿园接送等“优质服务”,直到晚上孩子熟睡才如释重负。

二是“有求必应”。有些老人对孙辈提出的物质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竭尽全力给予满足。小到吃零食、喝饮料,大到数百元的高档玩具,几乎要什么给什么,逢年过节还要送上一份丰厚的礼物,或者一把钞票。

三是  “遮丑护短      ”。有些老人迷信“树大自直”,对孙辈显而易见的缺点熟视无睹,当父母、老师对孩子加以管教时,或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来帮助孩子搪塞,或以    “孩子还小,应当原谅”为遁词帮助孩子避免受到惩罚。这些老人不自觉地充当了孙辈自私、任性、懒惰、骄横等坏毛病的“保护伞。

不言而喻,“隔辈溺”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例。 “全程服务”会使孩子养成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爱劳动、自强自立的意识;有求必应会使孩子不懂得爱惜物品,不利于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作风;“遮丑护短”则势必越护越“短”,不利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现在的孩子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教育培养好他们是全社会的责任,二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有着他人无法代替的作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该走出“隔辈亲”某些误区亲之有度,教之有方,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