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感悟:一视同仁 不偏爱_幼儿教育笔记

0
回复
30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3 17: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人与人相处不同程度上存在投缘不投缘的问题。老师当然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有的孩子一看就招人喜欢,有的则不然。但职责所在,是不能偏私厚薄的。饶是这样,有时说不定还不自觉地带出点来。所以总是严格要求自己,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这不,班里的孩子们因为年龄特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什么事都想尝试一番。这里摸摸,那里爬爬,时不时偷偷看老师一眼,以观察老师的态度。有时还尝试与他人攀比,从而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比如,老师看一个女孩子没梳头,便给这个孩子梳小辫,结果看的孩子眼馋,马上也要你给她梳,有的竟还故意把好好的头发弄乱。再如,要把集体的玩具带回家;要别的小朋友的小发卡。又如,排队争抢排头……等等。怎样对待幼儿的这些无理要求,是我们在幼教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出现类似情况的孩子并不是不想作某件事或故意去做某些事,而是想通过攀比、生事、耍赖等方式来试探老师是否偏爱某一幼儿,并也想得到这种偏爱。要是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阴影,对他今后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对待孩子上我一视同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爱,对无理取闹的孩子也决不任意迁就,避免出现误区。

一句话引发的
教师节头天晚上,女儿兴致勃勃制作贺卡,说是明天把最美的送给她最喜爱的英语老师,又让我说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我未加思索,脱口而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蓦地,也是自然而且必然地就联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想到了他的做人,他的书,他的学识,他的贡献,他的至理名言——我的座右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呀,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教孩子学会做人,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教学生学做真人,教师要时时处处教真、做真,学生方能真才实学,学真成真,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
极喜欢陶先生的书,于质朴中透着睿智,于平实中藏着策略,对于教育的指导意义自是不言而喻。他所写的小儿歌琅琅上口,小故事浅显易懂,却无不蕴含着大道理。诸如什么“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谁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等等,都是为我们所熟识的。他的许多话,列举的许多范例,读来让人沉思和反省,学习和借鉴。他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他的这些教育理念,诸多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地贴切而又实用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和众多同行们的座右铭,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无 题
今天是星期天,我去练车,因学车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所以中午没回家,就近到超市简单买点儿吃的。
超市一隅的用餐点已没有空座,就近的两张餐桌前坐着三对母女,桌上摆满了饭和零食,看样子是结伴出来玩的。那桌的小女孩一个三四岁的样子,一个也就五岁,这桌的小女孩三岁左右。见她们旁边的两个位子上放着包和衣服,便搭讪道:“请问,我可以坐下吗?”孩子们没有反应,幸而一位年轻妈妈起来把东西拿开了。我感激地对她笑笑:“谢谢!”然后,坐下吃我的饭。
和我一桌的小小女孩大概吃饱了,小眼睛四处瞧着,然后就指着那桌大女孩面前的一摞芝麻焦饼说:“我要那个!”她妈妈赶紧说:“我给你从琪琪这拿块。”说着不请自到,过去拿了最上面的半块。“不,我要大的!”小女孩不依,妈妈嗔她:“这个孩子来地!”琪琪妈妈便给她拿了块完整的。吃了几口,又说:“我要那个。”我顺着她的手指一瞅,在袋里装着,奶白的,好像是什么干果仁。琪琪一听,马上将袋攥在手里, “不给她!”,再不撒开。另一位妈妈打圆场:“佳佳给欣欣点吧!”叫佳佳的女孩亦不答应。欣欣却还是嚷着要,欣妈有点尴尬:“妈妈也给你买起。”这时琪琪妈递过来一把,悄悄低语:“给,没让琪琪看见。”欣欣妈接了,给欣欣往嘴里放。一边还说着:“这个很贵吧?”“五十块钱一斤。”……
我冷眼旁观着这一切,感觉很不舒服。是因为孩子?还是因为妈妈?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却也具体说不上来为什么,反正就是觉着别扭。几度想开口答言,又几度忍住。能说什么呢,又怎么说好呢。说孩子没有礼貌?唯我独尊?有主意?还是说妈妈纵容?听之任之?好脾气?抑或给大人孩子讲节俭?互让?分享?
赶紧吃完饭,走开了。心里一直纠结着,沉沉地: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家长。无形中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关爱……
下午,我在关活动室的窗子时,因为有个小朋友问我问题,没留神挤到了手指。“哎呀!”我下意识地叫了一声,本能地举着手指来回晃着,并放到嘴边吹,好像这样就能缓解似的。
“老师,你挤着手了吗?”一个关切的童音。
“老师,疼吗?”一个孩子担心地问。
“老师,我给你吹吹吧。”一个小女孩柔柔地说。
突然,凯凯大声喊:“老师,要勇敢!”
“老师,要勇敢!”“老师,要勇敢!”好多声音汇在一起。
我好温暖,好感动,好欣慰:孩子们不但懂得关心、体贴人了,而且还会鼓励人、给人加油打气了呢!
眼圈不觉湿润了。
“老师不哭哦!”“很疼吗?”孩子们一边安慰一边又不放心地问。
可爱的孩子们啊。
“谢谢你们!老师没哭,老师是高兴呢。”我由衷地说。
“老师真勇敢!”“老师很棒!”孩子们向我伸出拇指。
“你们也很棒!”我也不由地向他们高高地有力地翘起了大拇指。
这虽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看起来也似乎没什么意义,但我却从中看到了孩子们善良的本性,懂得关爱的品质。这不也正体现了我们教育的结果吗?不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热爱孩子,鼓舞着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吗?

约翰,别生气
一个男人在街上推着婴儿车,小家伙在车里大哭大闹,男人低声说道:“约翰,千万别着急,千万别生气,会好的,就会好的。”
一个女人看到了很感动,上前说道:“爸爸,你真伟大,这么温柔地跟孩子说话,男人很少有你这么体贴又有爱心的。”然后她俯下身对婴儿说:“约翰宝宝,别哭了,你爸爸多爱你呀。”
男人说:“对不起,女士,我想您误会了。我才是约翰。”
这则小故事,乍看起来,貌似笑话,但我想,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有所启迪吧。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情,不如意的、烦人的、闹心的、忍无可忍的……这时节,我们就得向这位约翰学习,想发火时立刻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不要生气。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我觉得,这个范例不光适合于大人,同样也适合于乱发脾气的孩子。
寿光侯镇南仉幼儿园 李英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