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教幼儿小班。王晓在班里她不爱说话,也很少与同伴交往。让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操,也不愿意。几乎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同她讲话,有时会露出害怕的眼神,有时会把头扭到一边,装没听见。
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她虽然不愿意交往,但会用眼睛注视老师和小朋友的活动。有小朋友做出滑稽动作时,她也会哈哈大笑;发现有人看她时,就立即收起笑容。
经过深入的家庭调查,才知道她从小就发音不清,怕别人笑话、嘲弄她,所以很少与人接触。父母经商,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她,忽视了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正当需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做切合实际的探索,压抑了孩子的活动愿望,也使孩子出现依赖父母,怕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每当她入园时,我总是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或领着她在园里转一转,看一看,放松她紧张的情绪,或让她和我一起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入园。
现在,在宽松的教育气氛,她健康成长,也有了更多的朋友。
幼儿不再“吮手指”
张扬是我班的小男孩,我发现他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有时候,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在与张扬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重视,结果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当他们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不忍心强行制止他。如何让他改掉这个习惯呢?
首先,我从心理沟通入手,让他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树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发育不良。但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引导、鼓励。我把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那天早上他没有吸吮手指。
其次,我用多种方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三四次到一两次。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的监督。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
另外,发动幼儿,一起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张扬,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有一次,当他想和董明浩一起游戏时,被拒绝了:“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张扬听了很难过。这时,我就安慰他,发动全班幼儿一起帮助他改掉坏习惯。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
通过近半年的家园配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张扬已经改掉了吸吮手指的习惯。
让幼儿活动更“高效”
在我教的小班里,董春华可是我们班活动最低效的孩子了。每天到园最晚,她似乎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你走到她身边提醒她才行。她妈妈也说:“哎!真拿她没办法!”
后来,我设了值日生,发现她比以前积极了,当我要画什么时,她会拉拉我的衣角,好像在示意“老师能让我来拿吗?”下课后,我就蹲在她旁边,表扬说“你今天可真是能干,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哦!对了我们能不能轻轻地聊会啊?”这时她可高兴了,讲了好多,我把我的秘密告诉了她,她把她的秘密告诉了我。然后我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平时总是喜欢慢慢的呀?”“因为我不想快!”我奇怪了:“为什么呀?”“我快了,那老师就看不到我了!”这个回答真让我吃惊啊!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样的心思:“那你知道老师喜欢怎样的小朋友吗?”她摇了摇头。“我喜欢做事快的小朋友,就像你今天的样子……”“真的吗?”她说。我高兴地点点头。“那我以后都快一点,再也不慢慢的了!”我们都伸出了小手指:“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变。”
就这样,在后来的活动中,董春华小脚小手麻利起来了。
一个调皮孩子的转变
董浩洋是我班最调皮的男孩,爱打架,每天都有很多幼儿来告他的状,不喜欢跟他一起玩。在集体活动时,孩子们都按老师的要求,他却像疯了似的满教室到处跑,还破坏其他孩子的操作成果。有一次,班里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熊宝宝玩具,他就伸出手一把抢过来,结果把熊宝宝玩具扯坏了。还有一次,他一个人在校园里满地打滚,要不是老师制止,他还会一直滚。我批评他,他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好像批评的不是他,过一会老毛病就又犯了。怎么改变他呢?
我发现,他父母对孩子缺少管束,平时对他比较放任。一旦做坏事后,就把他暴打一顿,慢慢地,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另外,他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和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
于是,我让他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有一次,他上课听得比较认真,还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这以后,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有时,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赞扬说:“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你。”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只要在他幼小的时候,我们能正确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以百倍的爱心、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那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幼儿园 伦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