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蚯蚓有眼睛吗?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幼儿园 任云玲
今天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运馅饼》的语言课。首先,我让孩子们观看了蚂蚁运粮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了蚂蚁搬运粮食的真实情景。然后,我又设置悬念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蚂蚁的身体那么小,一片香肠在蚂蚁眼里像是什么呢?蚂蚁搬运香肠时是怎么分工合作的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异口同声的说到:“想知道”。我的一段话激发了孩子们对蚂蚁怎样“运馅饼”的探究兴趣,我就开始给孩子们完整讲述故事……故事讲述完毕以后,我就问孩子们故事中都提到了有谁去“运馅饼”?凯越说:“老师我记得故事里提到了兵蚁与工蚁。”“哦”,我赞许的点点头。“那么,工蚁和兵蚁在搬运“馅饼”时分别作了什么事情呢?”我又问。“工蚁负责搬运馅饼,兵蚁负责在一旁保护。”一陈抢先说。“噢,孩子们你们表现得都好棒,”我赞许的说。接下来正当我想让孩子们分组自主协商分角色表演时,一向爱思考的浩天突然问我:“老师,你说蚂蚁的身体那么小,我们用眼睛都还看不清它的身体上长着什么器官,我想知道蚂蚁是怎么发现这块小香肠的,它是用眼睛发现的吗?它有眼睛吗?”“哦,浩天的问题问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只知道蚂蚁平时是靠触角左摇右摆感受空气中食物的味道,具体有没有眼睛我还真说不清楚。”我支支吾吾的说:“应该是有眼睛吧。”我看到浩天失望的表情,于是我马上从《百科知识》书中寻找答案,书中说蚂蚁是有眼睛的,但是它的眼睛只能感光,要想找到食物,要靠触角的左摇右摆和嗅觉感受空气中食物的味道才能找到食物……孩子们听了我的讲解,都认真的点点头。
这节并不算是成功的语言课,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一群时时刻刻充满好奇心的小天使们,不光要有专业的技能,还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性,这样才能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以后一定要多学习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螳螂的秘密
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幼儿园 任云玲
这学期中班主题活动《秋虫的歌》中,有一节《有趣的昆虫》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开始前,我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了蟋蟀与螳螂两种昆虫,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首先,让孩子们对蟋蟀和螳螂两种昆虫的外形特征进行了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与比较得出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从而引出了昆虫的概念。最后是讨论与交流环节,了解蟋蟀与螳螂的生活习性。我问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地方有蟋蟀吗?”“老师,有一天晚上我在吃饭时,听到灶台旁的土地面上发出一种很好听的声音,我循声望过去原来是一只蟋蟀,它的声音像是在唱歌,可好听了。”子皓说。“老师,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用小车推碎砖头玩,当我掀开一块砖时发现砖下面有一只蟋蟀。”子扬说。“老师……”,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我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蟋蟀一般都会生活在土穴、草丛或砖块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轮到探讨螳螂的生活习性了,“老师,有一次我在一颗稻草上发现了一只大螳螂。”凯越说。“老师,有一次我在草丛里发现了好几只螳螂呢,它们都在草上捉虫子呢。”瑞雨说。“老师……,孩子们不停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最后,我又对螳螂进行了总结:螳螂一般都会生活在草丛,田野里……
正想把活动延伸下去,让孩子们再想一想自己还见过那些昆虫时,我突然想起了有一次陪儿子看动画片《黑猫警长》时,其中有一个雌螳螂在新婚之夜把雄螳螂吃掉的片段,我想让孩子们了解雌螳螂会把雄螳螂吃掉的原因,于是我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小螳螂是怎么出生的,孩子们都对这个问题感到很陌生,都茫然的摇摇头,于是我就告诉孩子们螳来吃掉更多的害虫,保护庄稼……
抓住契机,积极引导,让孩子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