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0
回复
208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理旅游景点大全介绍7 ]3 c. [# m+ [0 r! ]
名城-大理-州博物馆-杜文秀帅府-杜文秀墓-杨杰故居-周保中故居-文庙大成门-大理府考棚 -凤仪文庙-凤鸣书院-民族文化书院-西云书院-苍山神祠 -龙王庙-神都 -将军洞-蒋公祠-大理武庙照壁 -无为寺-中和寺 -圣源寺 -观音堂 -宝林寺 -法藏寺 -金圭寺 -城隍庙大殿-普贤寺大殿-感通寺-西门清真寺-芝华清真寺 -天主教堂 -天镜阁 -罗刹阁-古生村戏台 -周城村戏台-弘圣寺塔-红山白川塔-佛图寺塔-崇圣寺三塔 -聚龙宝塔 -古生凤鸣桥 -双鹤桥-周城 -喜洲白族民居-山花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古佛洞-南诏德化碑-大理府城 -大理城遗址-三阳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龙首关遗址-龙尾关-阳苴咩城遗址 -后山白王城-赵州城 -斜阳古道-马龙遗址-金梭岛遗址-大唐天宝战士冢 -白王洞遗址-李元阳墓-担当墓-段功墓 -三月街-下关温泉-小普陀 -凤眼洞-圣麓公园 -苍山-金梭岛 -洱海 -洱海公园 -洗马塘 -黄龙潭 -清碧溪 -蝴蝶泉
- C/ {5 @+ v6 @0 a" ?; ^--------------------------------------------------------------------------------
3 h  U2 `4 @( h; n; h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 G5 c4 U3 b2 }
  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屋舍俨然。如今保留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东部的旧址上修建。到了清时,云南提督驻防大理,设迤西道、大理府等。清康熙时,提督偏图,将南城门移至双鹤桥前,周长扩大为12里。城为棋盘式的建筑,部分城墙保存完整,外墙为砖砌,上列雉堞,下环城沟,南、北城楼上修建巍峨的城楼。城内从南至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弹石与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青瓦坡顶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市容古朴。在古城内还有不少的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显得古意盎然。1982年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4 Z8 J. K9 T2 b$ J/ ?  x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 g0 H! L, W$ V0 u( q$ W
  在大理市下关镇洱滨路,建于1984年,占地60亩。馆内建筑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格局设计,陈列文物中突出反映了南诏、大理国的历史,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该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经常举行白族“三道茶”晚会,深受国内外来宾的欢迎。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李鹏总理为该馆题写了馆名。7 m: H2 Z$ K; R5 Z
杜文秀帅府
% L$ E/ E5 y# L  P# y+ k" q3 H  在大理市中和镇南门内正街。咸丰六年(1856年)月杜文秀起义军攻占古城大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大理政权,改原来的大理提督府衙为帅府,在周围新筑土城,称为紫禁城。现尚存帅府大门,紫禁城部分城墙,帅府内堂大门,白虎堂及两侧厢房等建筑。起义失败后,云贵总督岑毓英对帅府进行过改建。1988年维修后辟为大理市博物馆。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u5 X; U" e; Z4 H% o
杜文秀墓
) B5 m5 Y7 v. M8 d% ]2 `  在大理市中和镇东南约5公里的下兑村。墓为长方形,南北向,长1.40米, 宽0.70米, 四周用青石镶嵌,墓顶为屋面形,大理石墓碑。原碑立于1917年,建国后重立,碑正中书“杜文秀之墓”,右书“原命生于道光癸末年十一月初八日”,左书“大限卒于同治壬申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杜文秀(1828-1872年),云南永昌(府治今保山)人,回族。咸丰六年(1856年)在蒙化率回民并联合汉、白、彝等族人民起义,建立政权,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曾攻占云南50余城。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军围大理,城将陷时,他服毒投清营,被杀害。1985年扩建了墓地。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j$ o& S1 f5 t1 o

  s3 A+ s. v9 J4 K2 S7 M, i$ ?1 w杨杰故居
/ s# W  ~; l! ?% W8 e5 ^  在大理市中和镇广武路,原为祖父杨宣建盖的一院“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建筑。1917年在原住宅后又扩建一院“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现仅存前院两层楼房正屋及后院左右两厢楼房各一幢,并将大门改为后院出入。杨杰(1889-1949年),字耿光,原名锦昌,白族,大理人。1905年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速成中学,1900年到日本陆军士官党校学习炮兵军事指挥并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参加护国运动诸战役,历任营、团指挥官及云南讲武堂教官等职。1924年受孙中山先生邀请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参谋长,第17师师长、总参议。后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军长,第1集团军总参谋长,宁、滇、沪、松4路要塞总司令,陆军大学校长等要职。抗日战争时期,杨杰曾为赴苏特派军事代表团团长,1938年8月任特命全权驻苏大使。杨杰为人正直,反对蒋介石卖国投降,主张积极抗战。1949年9月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不幸于9月19日在香港大通公司被特务暗杀。故居已列为大理文物保护单位。$ `& U1 L; l3 p7 W
周保中故居 4 l( i. U- ~7 n( m  G7 o9 P8 Y
  位于大理市湾桥乡上湾桥村,原为坐南向北三间草房,现建周保中故居陈列室及塑像。周保中(1902-1964年),原名奚李源,字侣黄,白族。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25年入冯玉祥部任教导营参谋,1926年在广州参加北伐战争任上校团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1年回国后历任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书记,吉林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1937年任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军政委、后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等职,军功卓著。建国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主任等职。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g6 y+ }, |

5 P& ]3 f! {1 z; v7 n大理文庙大成门 5 o) z' i! }. n( l0 Y
  在大理市中和镇复兴路,始建于元。现建筑清末重修,仅存大成门,门面阔三间,连四周回廊,面阔14.35米, 通进深9.4米,屋架穿斗式木结构梁架,单檐歇山顶,偷心造斗拱挑檐。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 J" g' x& b/ {: g2 q大理府考棚 / P* [5 t5 ~0 K
  在大理市中和镇复兴路北段。现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原建筑自东向西依次为照壁、侧门、过厅、正堂、考棚、后院,是清代滇西各州童生考举试场,现考棚及后院保持原状。考棚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25米,进深四间19米,正面三跳偷心造斗拱,雕刻精细。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k. b1 G2 O4 t: y( q- Q
凤仪文庙 & o% p' }  W9 ?" T. `
  位于大理市凤鸣镇西街。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光绪间重修。文庙占地面积3520平方,现仅存大成殿、藏经楼。大成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面阔五间;藏经楼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上檐三跳偷心造斗拱挑檐,出檐平缓而有飘逸的弧度。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h: Q+ a- x9 q3 Y5 H2 @& V" {9 g凤鸣书院 1 K6 g5 \% q- O+ u6 M. g
  位于大理市凤仪镇,西门外凤山下。始建于明,清末重修。原为儒学,后改书院。东西向,前为大门,仿白族民居门阙。中一间楼阁,歇山顶,檐下设斗拱,入门为照壁,西为泮池,中建方亭,再西为中殿三间,单檐硬山顶。后为大殿,亦为硬山顶,面阔14米,进深10米。总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q. Q( Q0 o, U3 S
中央民族文化书院 + ~: ^9 }: I* L0 v/ S+ p
  位于大理市洱海西岸才村今城邑中学所在地,创建于1940年。书院四周环水,东临洱海,在绿柳掩映的院内,建盖了几幢四平头两层楼房作为教室。为了防备日机空袭,全部房舍刷成黑灰色,大门有张君励题书“中央民族文化书院”。进门后过一石桥才进院内。民族文化书院以陈布雷为董事长,张群、朱家骅、张公权为董事,张君励为校长。设经济、历史、哲学、社会学四系。在重庆、成都、昆明、香港等地招生。书院开办仅二年,但对大理地方文化教育颇具影响。4 S9 w" b' ]  k2 \3 R1 M
西云书院 8 A  o5 d) Q& \" n" j) M* n5 n
  位于大理城内,原为清提督杨玉科的府邸,后改为西云书院,现为大理第一中学。建筑格局大体上还保持着我国明、清王府式的宅第,花园建筑格局,是现存较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可分府邸和花苑两个部分。府邸为三进四合院,大门向东,形制为垂花门,门内建景壁。府邸四周为封闭式砖墙,三进庭院栽种花木,陈设盆景,构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府邸房舍共有130多间,占地约40亩。花苑部分俗称“湛园”尚存。园内的一山一池,一亭一榭,都保留有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地方民族的艺术特色,园内立有清嘉庆宋湘题刻的《种松碑》。书院1906年以后改为师范传习所,1927年改为省立大理中学。已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6 ]" s" O8 h& B

3 V* f7 |6 O1 o& |+ u7 ^! }0 I苍山神祠
7 ?( G9 `: _, I' F$ D; b  在大理市中和镇西苍山中和峰麓。山下为南诏阳苴咩城遗址。唐贞元十年(794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节度使巡官崔佐时出使南诏,与南诏王异牟寻在苍山会盟,立誓和好。并将誓文之一贮苍山神祠石堂。同年十月,唐遣御史中丞袁滋,持节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赐黄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现神祠石室遗迹尚存,祠庙为清嘉庆、道光间重修,为反映民族友好、祖国统一的纪念性建筑。1988年公布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8 @1 f6 Z* a; I% q/ ~+ L

/ ~& c( M" C( i' b8 ]南诏洱水神祠旧址--龙王庙 ( b# g# G  u* \2 d4 I# T
  位于大理市城邑乡龙凤村东。南诏时曾在此建洱水神祠,祀水神,明代在附近建浩然阁,亦毁。现建筑为清代所建。庙祀传统中的斩蟒英雄段赤诚。庙东西向,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12米,进深10米;北厢楼三间,楼上北壁正中后人补刻宋湘“洱海行”诗碑,庙前近年新建戏台。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9 e3 m* x7 W5 E  ]! Q神都 1 W  z% F3 S; i; @
  在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圣源寺的北侧,为庆洞村的本主庙。祀爱民皇帝段宗堂,两旁有500神王及72地煞,白族话称为“朝迁里”,段宗堂为神中之神,又把它称做“神都”。“神都”圣元寺与“佛都”崇圣寺,“仙都”金圭寺合称“三灵”。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为白族“绕三灵”的传统节日。现神都建筑为1923年庆洞村群众集资修建。大殿单檐歇山顶,过厅为三开间,中祀财神,左、右为牛王和马王,山门为牌楼式,左、右塑二牵马人。6 K2 N: F, P+ `% v* X3 ^
' D& ]: ?" ~( l- N: c+ P
将军洞
7 n4 ~5 N0 _# l# l: f  位于大理市下关苍山斜阳峰下,祀奉唐将李宓。现存建筑有门楼、过厅、正殿及南北侧院,为民国初年(1911年)所建。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木构建筑,通面阔18米,通进深14米,正面四跳偷心造斗拱挑檐。大门下为门道,上为戏台,平面呈凸字形。近年庙前新建牌坊一座,南侧建回廊及盘山石道。李宓明代被尊为利济将军,奉为上村本主。
/ A  O: K( u+ F* A. h$ z- m) K5 @9 y蒋公祠
! {! a" N' f6 v7 b- N2 ~( j6 `  在大理市中和镇四牌坊下街南,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祠一进两院,正门三间,中一间歇山顶,左右两间悬山顶,前两侧有八字矮墙,入门为广场。中为过厅,单檐硬山顶。后为正殿,单檐悬山顶,抬梁与穿半相结合木结构,通面阔14米,进深10米。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四面存耳房各二间,总面积1100平方米。蒋宗汉(1836-1898年),云南鹤庆人,清末参与镇压杜文秀起义,官至参将,腾越厅总兵,贵州提督。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5 F+ x/ R  g! D5 _
大理武庙照壁 4 R( V- w) N+ R& \7 ^; f
  位于大理市中和镇博爱路原武庙处,始建于清。照壁南北面阔21米,厚0.9米, 高15米, 块石砌筑,檐下用大理石雕成垂花构件斗拱,琉璃瓦铺顶,造型简朴,是大理现存最大照壁。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 k! j3 s) l9 w6 z无为寺
6 R* q5 h4 I7 b7 s  位于大理市银桥乡阳乡村西2.5公里苍山兰峰麓,始建于元代。1253年忽必烈进军云南曾在寺内驻扎。现寺为清末重建。寺东西向,依次有大门、过厅、大殿、南北厢各五间,今仅存过厅(翠华楼)及南北厢。寺内存明正统年十年(1445年)铜钟一口,径1米,寺前有千年树龄的香杉树三株。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0 |) D7 m9 l( F$ H. y- y中和寺 / {: b- v, T/ ?2 Z& r) |7 z: N
  因位于大理苍山中和峰而得名。庙宇建在半山,寺后有一巨大石壁,两岩对峙,形如石门,称为“双门石”。岩下有清泉流出,环境清幽,是登临苍山观光游览的重要景点。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皇帝赐匾“滇云拱极”,聚仙楼前悬挂有清周仁题书的木刻长联。目前尚存道观凌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祀玉皇大帝,又称玉皇殿。殿前有两层,四面出檐的“聚仙楼”,左、右有灵官殿、观音阁等。中和寺雄居苍山,是大理著名的道观。登临中和寺游览玉带路眺览洱海风光、大理古城、三塔、一塔历历在目,是人们登高览胜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 s$ j, }5 C, N1 B& e8 \# {: E
圣源寺 / Z! S( m1 x) E* b! H
  在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据清代重修碑记所载,圣源寺始建于唐,为大理地区最早的佛寺之一。现存圣源寺大殿规模恢宏,为清末所建。寺南观音阁由原来的钟鼓改建,元末明初杨智重修,清代又加修葺。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建筑,面阔12.6米, 进深9米,檐下斗拱粗壮,具元代建筑风格。阁内供奉真身观世音像,为最早在大理弘传佛教的梵僧化身。198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P7 z% z$ R9 M; x" E+ m
观音堂 % p! F8 v  X; o& q
  在大理市中和镇南3公里观音堂村。俗名大石庵,因寺内有一长约6米、宽4米、高2.5米的大石,传说在南诏天宝战争期间,观音化作老妇背石而行吓退了唐兵,故名。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在大石上修建大理石亭。面阔3.3米, 进深2.96米,重檐歇山顶双层楼阁,全用大理石仿木结构雕成,前后各有石拱桥四孔与周围地面相连,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 s* e0 i; l4 ?" @3 e7 D宝林寺
$ R. e1 `! r+ J) t  在大理苍山斜阳峰北麓阳南溪山箐内,东为宝林村。创建于明初,清光绪年间重修。现存门楼、戏台及大殿。门楼又称树声楼。大殿单檐歇山顶,中供白那陀龙王,被当地8村奉为本主,侧面供段赤城像,寺北箐内有段赤城墓。宝林寺依山傍水,薄因轻霭,苍翠青葱。明嘉靖九年(1530年)杨慎曾登临此寺观赏茶花,写下咏山花诗。# D; }* [+ B* M$ ?( R
法藏寺
( k( Y7 r# S; L/ v+ `  在大理市凤仪镇东南5公里北汤天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殿单檐歇山顶。该寺创建人董贤为元末明初大理密宗教主,其先祖为大理国君段思平的国师董迦罗,故又有“国师府”之称。1956年在寺内清理发现南诏至明代佛教写经三千余卷。董氏宗祠位于寺北,清代建,大殿悬山顶,内供自董迦罗以降四十二代族谱,有很高史料价值。198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D* f& j# z- S* K
金圭寺
9 T7 z# y; S/ Z2 ]8 B7 u+ o) r. \  位于大理市喜洲镇河矣村洱海西岸。相传昔时,洱海发大水,周围的村庄均被淹没,因该村有“金龟托地”,未遭水患,后建寺叫做“金圭寺”。据从村前洱海边打捞到“归源寺镇国灵天神”的石雕得知,宋大理国时,已建有归源寺,后寺毁改建金圭寺。明、清以来香火旺盛,称为“仙都”,为“三灵”之一,如今寺早已毁,近年群众集资兴建道观,村子乃称为“金圭寺”。村内有一本主庙,祀奉大黑天神,称为黑男安民护国景帝,传说他是一老僧。金圭寺左面有河俟城,村内建洱河神祠(见南诏洱水神祠条)。
/ V  V: g5 T5 Z( q2 ~7 J+ j城隍庙大殿
8 F5 m' i  o: ]- S" X3 f. G  位于大理市中和镇南门内昌平街,东西向,始建于明初。现建筑为清代前期重修,仅存大殿及南厢。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木结构,通面阔28米,通进深19米,下有高1米的台基,总高近16米,正面三跳斗拱挑檐,建筑规模宏大,出檐深远,整体显得稳重。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 ?1 j  [% T. \' W" ^
) G8 x1 _) s' {, I, t普贤寺大殿 5 c/ E  i$ U* a9 {' E
  位于大理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始建于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重建。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寺东西向,现存大殿及北厢。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相结合梁架,正面三跳偷心造斗拱,拱雕作瑞兽头,正间乳木伏 有精致的细花浮雕,为大理诸寺所少见。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2 k# C' O5 ~2 ?' m3 Y2 n感通寺 ( x; ~- |% B1 z, e! V$ n& C$ Z  D
  又称荡山寺。在大理市中和镇南约5公里的圣应峰麓小山上。峰峦环顾,林壑幽深,殿宇轩昂。系南诏、大理时期名刹,历代多次重修。明初无极(法天)和尚赴南京朝拜太祖朱元璋,献龙女花放异彩,太祖赐诗十八章。无极勒石殿前,寺名大震。嘉靖年间,四川新都人杨慎被贬斥到云南,曾居寺内斑山楼,著音韵学书《转注古音略》传于世。时有大理名士李元阳题楼名“写韵楼”,刻匾挂于楼前。明末清初,有画家、诗人唐大来(法名担当和尚),因仰慕杨慎品学,重修写韵楼作自己住所,故寺内有“奇花龙女传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楼”的楹联,传为古今佳话。后寺屡遭毁坏,今存正殿、南北厢房及寂照庵等建筑。寺后有担当墓。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V3 a% j$ K. u/ S
西门清真寺
1 B" k& H$ L4 l) d  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上段,始建于元初。西域回回怯烈在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支持下修建,现建筑为历代重修。现存大门、二门、大殿、南北厢房等建筑。大殿单檐歇山面,檐下木作有雕刻的花卉并彩绘。殿前台阶上放置有一圆形石头,其来历有许多传说。院内有一深井,水源充沛,水质较好。) W2 n# w; B% e# _
芝华清真寺
$ ]7 h2 m4 b" e. Q' d5 M/ x  位于大理市凤仪镇芝华回族村,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现存大门、二门、大殿、两厢楼房及南院阿文学校等建筑。二门上有叫拜楼,三重檐八角形楼阁;大殿主体建筑五开间,面阔19.2米, 进深13米,木作多雕花卉,施有彩画,整个建筑严整、壮丽。6 h  `+ `/ O7 h& K* M2 I
天主教堂
  j; i8 u/ w1 `6 @1 p- b  在大理市中和镇卫门口,建于1930年。它是一幢将大门、钟楼和教堂连在一起的中式木结构建筑,坐东朝西。大门采用白族一高两矮的门楼形式,斗拱挑檐,正中及两侧开门,门窗雕花,描金绘彩,显得富丽堂皇。门上建钟楼,楼为重檐歇山顶,楼上悬挂大钟,四面出檐,顶上架“十”字。礼拜堂与钟楼相连,为抬梁式木构建筑,七开间,东为祭坛,台后设龛,供圣母像,四壁挂有圣母画。通进深28米,通面阔15.3米, 高17米,面积430平方米。天主教,于清咸丰年间传入大理,当时流传不广,只有临时教堂,属国圣心会派。到1924年主教叶美璋在中和镇建立教堂后,天主教发展较快。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 r$ ]8 x7 @" r+ _  R) E, r天镜阁
7 B/ I" E  d  S) |2 `+ Q' X; j  在大理市海东乡玉案山上。山势到这里忽向洱海伸去,三面临水,悬崖壁立,地势险要,有山环吞海,澄海如镜之势。明代,在这里建阁,而名“天镜阁”,成了洱海四大名阁之一。后毁,现建筑在天镜阁旧址上重建。阁附近,原有名刹罗荃寺与罗荃塔,可惜如今塔已毁,现重建的罗荃寺规模较小。阁前不远海中,有白族福州传说《望夫云》中,猎人阿龙为给公主阿凤御寒,前来罗荃寺盗取七宝袈裟,不幸被罗荃法师用蒲团打入洱海,而变成“石骡子”。天镜阁、罗荃寺、“石骡子”、“望夫云”成了人们观赏苍洱风光,吊古抒怀的旅游景点。6 ^- T5 k, ]* c
罗刹阁 1 V' p  o( ?! g6 w" @" a
  在大理城北15公里苍山莲花峰麓上阳溪谷口。传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其后历代均有修建。阁石木结构,建于一突兀的飞崖之上,十分险峻,内祀白须白眉观音像。巨石下有一宽大的裂缝,相传为囚禁妖魔罗刹的地方。观音降罗刹的白族民间故事反映了佛教初入大理,战胜巫教的斗争史实。这里岗峦起伏,清溪常流,是游览胜地之一。
% u/ O( p* {5 _  z古生村戏台 " R6 T9 w1 L2 |0 \& q4 n. d$ F
  位于大理市湾桥乡古生村内,是本主庙附属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戏台与本主庙间有一长80米,宽35米的广场。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建筑,总面阔12米, 进深5.2米,檐下有垂花及浮雕花板装饰,戏台两侧有照壁式短墙。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1 b% q. @1 n; G4 A
4 M( f* l4 M3 Z- r! @7 q# |1 ~# m
周城村戏台 & y3 _! h8 H( r5 J7 H& W
  位于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中,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戏台坐东向西,前有直径2米的大青树两棵,周围为长宽各30米的广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字形,台高2米,宽9.15米, 进深5.5米。台后为化妆休息室三间,西、南、北三面梁上用垂花花板装饰。台前左右有大理石柱楹联。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g# ^7 e  F) y0 a# }+ N$ |
弘圣寺塔 2 s) u9 T8 s  E3 z$ P
  又称一塔。在大理市中和镇西南1.5公里的弘圣寺六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基座用石砌成,四面有塔门,可入内攀登。塔身各层之间砖砌出叠涩檐。第二层-第十五层每层四面壁上辟有佛葫芦,上盖八角形铜伞。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及1981年均进行过维修。1981年维修时,出土文物780件。造型秀丽,保存完好。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 g- a* W3 n1 `; f+ b
红山白川塔 / M0 W4 Q' }' b( g. X
  位于大理市凤仪镇红山村波罗江东岸。始建于明,清雍正五年(1727年)重修,原为镇水塔。塔通高20米,方形七级密檐砖石塔,轮廓呈锥形,底部长宽各3米。塔西波罗江上有石拱桥一座,跨径7米,桥面宽4米,始建于明。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4 S* y5 ]/ h- v* G佛图寺塔
. `/ j+ q4 D! D+ I1 L8 V1 k( L( k  在大理市下关北3公里羊皮村,唐代建。当地称之为蛇骨塔。相传南诏时龙尾关(今下关)外大蟒吞食人畜,大理人段赤诚,有勇有谋,披甲持双刀折蟒,被蟒吞入腹内。段用刀刺穿蟒背,蟒死,人们剖蟒腹取赤诚尸骨祭而葬之,建塔于冢旁,并焚蟒骨壅塔,故名。塔高30.07米,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青铜葫芦状宝顶,造型优美,气势雄伟。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H- E; `$ ~  n  c" D' `4 u6 y  o# j  Y! R
崇圣寺三塔
% X2 O2 e1 j8 o9 ^3 @/ f0 r  在大理市中和镇西北1公里处。原为崇圣寺建筑的一部分,寺庙早已毁。三座砖塔鼎足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气势雄伟。大塔方形,中空,名千寻塔,形态与西安小雁相似,高69.13米,为密檐式建筑。共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建筑年代众说不一,以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说可能性较大。南北两小塔各距大塔70米。塔实心,八角形,各10层,均高42.19米。两塔塔身都涂一层白色泥皮,各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华贵庄重,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建于五代。1978年-1980年经大规模维修,在清理大塔塔基与塔顶时,发现南诏、大理辚的重要文物680余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V& Q- T+ M7 f1 i! H聚龙宝塔
9 H, d6 D  q; C! C% \: c  在大理市七里桥乡中阳和村东20米。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十级密檐式石塔,高18米,塔身西南设门,门上大理石匾额,题“聚龙宝塔”四字,东嵌修塔及重修碑记。此塔属祈求风调雨顺的风水塔。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0 W; V4 E% A! c( E) S  m) R' y古生凤鸣桥 $ t* U1 M" O' i; T$ h& M
  位于大理市湾桥乡古生村北,跨苍山阳溪下游入洱海处,是洱海沿岸各村南北交通必经之地,清嘉庆九年(1804年)建。单孔石拱桥,桥长10米,宽3米,两侧有石砌护栏,两端有石阶。桥南东侧有碑一块,中书直行“凤鸣桥”三字。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4 s* K& E+ E) K9 n

3 K- c+ x2 f, i3 M; V6 J双鹤桥 - x! Z. {  ]6 u* q, l1 R, e( ~( j  T8 n
  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外,跨苍山龙溪,为大理通南重要津梁,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单孔石拱桥,跨度约10米,拱高4.9米, 宽8.7米,两侧有高0.6米石雕护拦。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 E1 H) k- `) X周城
' `$ K3 ]5 h$ C  在大理苍山沧浪峰下,人口8359人,是大理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属喜洲镇。村里房屋建筑多为“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粉墙青瓦,巷道幽深,南、北两个广场上,各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榕树(俗称大青树),南广场前有一巨大的照壁,嵌有“苍洱毓秀”四个大字;北广场,有一砖木结构的古戏台(见周城古戏台条)。这里是每日下午集市贸易的地方,每逢火把节竖起巨大的火把,成了庆祝演出活动的场所。此外,村里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周城妇女服装服饰具有白族装饰的代表性,又是大理扎染、蜡染和织绣品的集散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距蝴蝶泉公园较近,现已发展为大理旅游胜地。
+ Y! N. K3 h; ?* Y2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 u) L0 _$ H3 r  ?% t
  在大理市喜洲镇。早在隋唐时期,就是“邑居人户尤众”的大理古城所在,近代亦为经贸中心。喜洲民居从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格局,建筑门窗精刻木雕花鸟,门楼以青石砌成基座,加以结构繁缛的门阙、形成独特的白族民居风格。列为重点保护的有杨品相宅,严、董两家大院已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v' s9 C4 R* U' I6 V6 S% p- {
* @% {( o: T. a! W- ~- d$ W
山花碑 8 y2 ]: W" ^/ L( ?2 D; F% R2 v
  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原立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圣源寺观音阁,现存大理市博物馆。碑高1.2米, 宽0.5米, 立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作者杨黼,大理下阳溪人,明代大理著名文人。碑文是用汉字记白族语言写成的词,采用白族民族“山花体”的格式写成,主要内容是咏叹大理苍洱风光,共20联,520字,是元明时期所称“白文”的代表作。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