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吒力教属于大乘瑜珈密宗,南诏时期传入大理地区。该教派僧人可以建立家庭,娶妻生子;轻经义而重巫咒,特别崇奉密教观音、大黑天神。南诏至元明时期,阿吒力教在云南一直盛行不衰。与中原佛教密宗和藏传佛教密宗相比,阿吒力教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阿吒力教对白族文化的影响深远,其中“观音伏罗刹”的神话反映了阿吒力教传入大理之初与当地巫教的斗争与融合。阿吒力教在白族地区直到明代仍很流行,迄今在剑川等地仍有活动,建于明代的剑川兴教寺是国内最大、保存最好的白族阿吒力寺院,兴教寺所在地寺登街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2002年保护名录》。
h1 d, B" k3 }" T, S+ q% ?0 H& t
5 P) f+ j* R) Z% W 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洞经会就是白族民间典型的道教信仰组织,崇奉老子、文昌帝君等道教神灵,几乎每个白族村寨都组织有洞经会。大理洞经音乐被称为“唐宋宫廷音乐的活化石”,它的曲牌乐调繁多,至今还保存着《慢整衣冠》、《翠珠帘》、《浪淘沙》、《水龙吟》、《将军令》、《闹元霄》等近百种,洞经乐就像大本曲和白族调一样深受白族人民的喜爱。
; B$ h4 B( O! }. b! M; W
+ |9 r- N7 S C& D3 Y, ] 白族民间的“甲马纸”,亦称“甲马”、“纸马”,是一种木刻纸画,是白族原始巫术礼仪尚遗民间的一种木刻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其数量近千种,归纳起来有三大类:一是白族固有的“图腾”。二是白族特有的“本主”。三是白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的各种偶像和白族民间信奉的各种神祗。
$ f( X8 T+ @4 V1 N0 j1 R( V'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