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儿时的梦想,我选择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十二个春秋转瞬而过。十二年来,工作胜任、孩子喜欢、家长信任,当年的那份理想,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份无悔的执着;十二年里,我深深懂得,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我不敢有有丝毫的懈怠,用责任、用爱、用智慧,精心编织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04年,我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我撰写的论文、随笔等也曾数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刊物上发表;我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多次获得了国家级、地区级的证书。我从不否认自己是一名合格而出色的幼儿教师,但潜意识里却对多年如一日的工作产生了倦怠,以为后半生也就这么过下去了。可是生活却往往在一瞬间发生些许变化。06年8月,我有幸成为了我园第一届蒙氏班的老师。正是蒙氏教育为我开启了教学生涯的另一方天地。在蒙氏的天地里,我用巧手、慧心和爱的语言,书写平凡的每一天。
一、勤学
伴随着孩子和家长的成长,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探索、成长。我视学习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使我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能了解幼教发展的最新动态,使我拥有了一双慧眼。
带着满腔的热情与爱,我走进了蒙氏教室。刚进入蒙氏教室,由于教具本身的吸引,孩子们坐在工作毯前痴迷的做着工作,不在乎我的稚拙表现。可“好景不长”,大约一个月后,出现了一些让我摸不着头脑的现象:有的孩子对“工作”变得不再有耐心,频繁的更换教具或用一件教具敲打另一些教具,甚至把教具当成武器玩“战争”的游戏……我介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低声劝说甚至制止,可收效甚微。着急无奈中我记起专家的话:蒙氏的书籍会帮助我们解决困惑。急忙找出《发现儿童》《童年的秘密》等书,这才发现自己走入了误区:把教具当作了蒙氏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从孩子的心理入手,注重了情感和规则教育并加强了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书籍的力量。一年来,我先后阅读了专家推荐的《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新探》《儿童之旅》四本书,并翻阅了和蒙氏相关的各种资料,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蒙氏、了解蒙氏, 07年暑假,我又随我园第二批的学员到海阳再次参加了蒙氏初级班的培训;寒假,我又到四幼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这一次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自己的视野不断被拓宽了,理论不断得到充实,这些都有效的指导了实践中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熟练的操作教具,延伸教具,我利用休息时间针对每一件教具都重复操作,请同班教师帮助自己“挑毛病”,然后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解决的办法,再带领其他老师进行操作,争取将最完美的展示给幼儿。
06年的12月,公公脑溢血住院,原本平静的生活忽然充满了丈夫和婆婆轮流陪床,我除了要照顾好孩子,还要早晚定时送饭,周六、周日替换,那段时间真是起早贪黑,疲惫极了。既要照顾工作,又要兼顾家庭,每天幼儿园、医院两头跑。突然一天,女儿咳嗽、发烧被送到了医院,医生确认为支气管炎,需要打吊瓶,我把女儿交到丈夫的手中,转身离去时,丈夫拉住我的手说了一句:“你就不能留下来吗?”望着丈夫消瘦的脸庞、听着婆婆深深的叹息,看着女儿期待的目光,我的心如刀绞,眼泪挂在眼圈,但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医院。因为我知道,那时是我们幼儿园蒙氏教育刚刚起步的重要阶段,因为我知道班里的那些孩子们也离不开我呀。 1 2 3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