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理慢时光:留连在千年古塔光影中

0
回复
248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4 23: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 I) a9 L& @8 W; n  重回大理,再次感受巍巍苍山脚下的慢游时光。$ y1 _' o( ^1 Y
  12月的大理,依然是记忆里不曾改变的模样:天,是蓝蓝的,流云来去漂移聚散,有温暖的阳光透过云隙,洒下一道道迷人的光柱,就似神的光照耀着古城。走近崇圣三塔,临池倒影里,千年古塔对影成双;回头遥望远处的洱海,一线如带,碧蓝如玉。5 P% P: L' l; u3 Q- j
  . y! ^# W) r! G  V# Q- T, J
  崇圣三塔的门票一如塔身一般高大上,121大元,我们问了才知道,使用携程网上订票只需90元,但是得提前一天订,顺带提醒下想来的朋友们,别像我们没做好功课,当了回“土豪”。当然,不差钱的可以忽略。
; g! {+ k8 @3 v* i& q( J- T  7 [5 w# a: L  G7 d
  阳光明媚,树影横斜,心情愉快的走近千寻塔下,如同探望久违的老朋友一样。
4 p3 Z, s' y  e  6 y2 M+ X/ u! Y# |
  走走看看,边走边拍,我们身边不停的有旅游团队经过,听着导游的声音传来:转古塔必须按顺时针方向来转,才能求得保佑。几位藏民手持佛珠正一圈一圈的转塔呢。
. H" l( N8 ?5 ]: R  8 J* y8 Q: {" d- I
  透过斑驳剥损的石栏杆,仿佛可以看到千年流逝的岁月。
4 Q  D! k+ R% e5 N) a% L" z8 S( B7 s# @  
7 {, e$ N9 Z/ K+ ~9 k2 A  隔着山坡下的田野和村庄,只能看见对面山下一条蓝色的长线,那就是洱海。
( v& |% f9 L, K  b  : Q5 w# N- O1 ]  `3 J6 P
  这个角度看千寻塔,三年前我也在这里拍过。. S# |/ H. z4 X  ~" Q, A
  按照记载,三塔建造时间不同,中间的这座千寻塔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和西安大雁塔形似,同为唐代风格。之后在五代时期才又建了南北各一座小塔。三塔之间距离都是70米,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之美。千寻塔有16层,高度69.13米,还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砖塔。. o: Q0 y. Y0 F+ v7 J
  $ \" V, ?6 ^3 u# D; A
  这是在塔前广场下的一汪池水里拍的三塔倒影,感觉比后面找到三塔倒影公园拍的要好看的多,因为有了背后的苍山为衬托,更显三塔的美。
; r$ Z- R- }% q8 a& ^5 P  
7 I, p# F! ?- q8 R0 w# B) B$ K  右侧的小塔和主塔的建筑风格不同,是八角密檐式砖塔,有十层高。
4 R) Y  f, |4 A2 {+ e; T/ g: s. ?  $ p5 g+ K' y5 `# j0 J6 j! I8 z. p
  仰望一柱擎天。据说三塔地基是土基,还能历经千年的地震和风雨剥蚀,依然保存完好,只有南北两座小塔被公元1056年的大地震震斜至今不倒,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的崇圣寺,最终毁于晚清咸丰年间,唯独崇圣三塔幸存,尤为珍贵!( W" E$ c4 c6 k: V
  3 H. ^. B  @+ c' ^
  面对古塔,足以让那些豆腐渣工程汗颜。9 ^: |- S' T" j
  
# Y) Z0 u0 f" o+ Z: p  游走在三塔公园里,沿着导示牌找到了位于塔后的三塔倒影公园。
7 p% g% r6 h% ^* W6 C+ b  
" |; ?" t8 `+ y" J$ |* ?9 L0 \: |  游人们簇拥在这里排着队和水中塔影拍照留念。8 w( {+ u( U; w4 r: E0 H/ {# Y
  % p& r4 s. Y% u3 f# j5 J) N
  三塔倒影,假如日出或者黄昏来,多了霞光的天空倒影,应该会更有气势。我抽空赶紧拍了几张就离开嘈杂的人群。
: V7 A. J- H+ [& B' V  % s$ D& [+ l0 H9 E7 ~) @7 p1 F
  回到小砖塔的银杏树下,一树金黄的古树和古塔相依相伴。在冬天依然处处鲜花盛开的大理古城,这株金色的银杏才算是看到了季节的变换。- X7 K! r, ~' ^+ |8 g) r+ M
  : o  u& A- S! @
  银杏树在阳光下散发出眩目的金黄色,落满一地的叶子,光影迷人。
+ @) f( p: Z2 L" X& E' y( Q  
* w% K5 J% {" I* c' j& Y; z  
: j# L% j% a& y- p: G. w  t3 o  美的让人流连忘返,拍着拍着,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想起来司机小徐和小潘还在外边等我呢。) T+ a( W# A: h) X# G, T5 b6 t  X
  
/ ^" y6 P6 y) O, H- _+ K  
+ ]  j- W0 u6 I. }% z  匆匆忙忙往外走,路边的小景照样不放过。0 Q+ Q3 v/ @9 _$ ^$ l! P
  
& r+ h+ M( G6 M$ S) T9 F% E8 ]  回头再看看三塔,一拨一拨的游客,络绎不绝的前来参观。# l( o% E( t5 A, R8 W
  ) e4 Q0 k( C& Y" R; X
  临到出口处的水潭边,一样可以拍到三塔的倒影,只是远了些,倒影也模糊了许多。
+ h& y: j9 a& Q  离开崇圣三塔,小徐和小潘带我们去离此不远的一塔寺,也叫弘圣寺。% W- `, |+ [& |  ^. B9 ]
  + _& z$ ]- N6 e% f& T
  一塔寺位于苍山脚下的小村庄后面,荒草萋萋,荒凉而破败。+ u- s! ~+ L9 h! i
  - G2 L( k) X( B5 v! Z
  其实,一塔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这里原本是大理国王宫和皇家寺院,抵不住历史的沧桑巨变,只剩下杂草丛生的遗址。/ C, N* |. G. M6 K
  
, E: H2 X# t& Y8 [* j0 e; e  冬天的阳光朦胧了荒野中的塔影,我们站在破墙边窥探着过去。/ l9 {5 i6 r2 s7 Y& F; J
  
, U( s  L5 [$ g/ o6 R0 D& X' `/ p  四顾无人,围墙内只见枯枝落叶,山坡草木中古塔下,还依稀可见一座古墓。小潘和小徐挪开了挡在门口的路障,想进去看看。没料到从后面山上冲下来倆只狂吠的恶犬,大有不把我们撕碎不罢休的架势,我们正人狗对峙呢,山上又冒出来一老头,操一口难以听懂的方言,指着我们大骂。任凭我们如何解释没用,只好慢慢退出来,那老头才带着两条恶犬消失在荒草堆里。
, N- C; l$ H! q* |7 J+ {* B  
& `9 }6 U- {/ q% W; v  也许,那是早已衰亡的大理国留下的看墓人?; d4 f3 K' F$ C6 Q4 }
  6 Z$ \. d1 B! X& |+ t! v0 D' N: X
  没能一睹一塔真容,却险被恶狗追咬,这惊魂一瞬,让我们心有余悸。
9 {4 P" w5 Y% V2 a! z  不过,这次的险遇并没破坏我们慢游大理的好心情。云海居的小伙伴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温馨和舒适的休闲体验。宽大温馨的客房,有临洱海的亲水阳台,推门可赏每天最美的日出。厨房里的大厨变着花样做出美食,犒劳玩了一天的我们。更特别的是运动休闲模式,那天刚到客栈放下行李,我就骑着单车沿洱海转悠去了;除了单车,客栈还提供越野车自驾、轮滑、桨板、皮划艇等等户外运动方式,足以让你在大理山水间“撒野”,放飞心情 ,慢慢品味古城的风花雪月。这里得说明下,这段话真不是广告词,我是真心被感动,极力推荐给有计划去大理的朋友,去了才知所言不虚。: r; ~( t$ y& x! |
  -----------------------------------------------------
: s, t% E% R7 a3 ]  M! f% _  【崇圣三塔】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黔国公孙世阶所书。. s& x  G% v+ n& D. R; F6 g& K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国王劝丰右时(公元824 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资料来自网络)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