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 近年来,云南祥云县以创新理念打造和谐宜居环境,用科学方法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以文明的力量助推城市升值,全面提升硬件环境建设,以创建省级园林化为载体,大力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促使园林绿化逐年加强,县城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保障。8 _' n6 @5 D1 N9 F6 E' F7 W
祥云县抓住“1+6”滇西中心城市群的建设机遇,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线,把握城市智能化多层次结构深入推进的趋势;以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物流交通枢纽和撤县设市为目标,用产业转型推动城市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县城发展为重点,创新投融资体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 I& t6 V/ h8 f2 _到目前为止,全县城镇化率达47.58%,比2010年底的33.85%提升了13.73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7.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0.1平方公里<比2010年底的8.3平方公里增加1.8平方公里,增幅达21.69%>、工业园区7.5平方公里)。
- c4 \, |* m$ ]% C1 k8 o针对城市转型升级需要产业、人居环境等提升,祥云县结合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对阻碍城市发展的的硬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把创建省级园林化县城作为推进社会事业领域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一项内容,围绕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在城市管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交通出行、社区服务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绿化建管,对建成公共绿地面积16.8万多平方米、绿化乔木1.19万多株(其中街道绿化乔木7479株)统一管护。同时,投入资金14.37万余元,精心打造龙翔公园、祥和广场的园林精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和均等化,不断提高县城生态质量和景观质量,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 |3 Q& M$ k% s4 C* ^$ G* M
祥云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化为载体助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三改(城市道路改造、水系改造、棚户区改造)四化(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工程不留死角,狠抓规划编制,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凸显,相继实施了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整治规划以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及132个行政村、808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
! w6 f o b/ W3 [" q, o同时,延续历史文脉,新区开发与老城保护同步推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的要求,实施了新区道路广场建设,完善了给排水、电力、通讯及雨污管网等附属设施,加快了新区行政办公楼建设;实施了印象花园、银冠·阳光城二期、世纪商城等一大批房地产开发项目,相继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彩云文化交流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区建设初显成效,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
6 h( X8 w0 H! `$ A5 c8 R在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祥云县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修复整治,按照“修旧如旧,原貌恢复,统一风格,政府组织引导,群众投资修复”的思路,由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鼓楼南街、西街、北街、东街修复整治,带动民间投入老城改造资金1亿多元。祥云县还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力度,启动了禾甸、云南驿、刘厂等8个镇(乡)传统保护项目。目前,禾甸镇旧邑村、大营村和云南驿镇云南驿村、刘厂镇大波那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已基本到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 C# U: J. `+ E. W, @! d祥云县在创建省级园林化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以“建设生态文明、守好碧水青山”为脉络,相继实施了龙翔公园改造和与祥和广场、楚大高速公路接点景观、县城夜景灯饰等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深入推进,投入1.5亿元先后完成了祥和广场、新一中校园景观绿化等一批重要绿化工程项目。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单位、省级园林小区申报工作,祥云县政府、县法院等18家单位成功申报为云南省园林单位,铭轩园、印象花园等5家居住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园林小区。
: j( ^; B# f4 s7 _: C! ?据统计,2015年,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41.15万平方米,比2010年的113.05万平方米增加328.1万平方米,增幅达290.22%;绿化覆盖面积达563.98万平方米,比2010年的154.55万平方米增加409.43万平方米,增幅达264.92%;建成区绿地率达25.5%,比2010年提升了11.88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2平方米,较2010年底的1.26平方米,增加0.96平方米,增幅达76.19%,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F% i) E6 e6 @6 L q
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陈应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