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村里人谈起致富的路子,都说我们有致富的“靠山”,而这个“靠山”就是村里发展的茶产业。& j t0 p% } F# K u
“茶园就像我们的银行,茶树像是取款机,茶叶就像是钞票,采撷一次就像是提取一次钱一样。”
1 ^) i" Z! a# s# V* o, B 苦凉地变“聚宝盆”5 I0 C- b, C2 D; e/ F |$ z3 z
大坪坦村是一个平均海拔达2400米的高寒冷凉山区村,封闭高寒的自然环境导致了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1 j F a+ k: X1 [0 a2 G7 p
2004年以前,全村虽然山高地阔、山多林广,但主要依靠种植苦荞、包谷和萝卜,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守着金山受着穷”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 Z9 H* O" f/ v3 L# I 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下,“如何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摆在了县、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1 l5 G+ S, r- o) s$ l( W 为此,县、乡、村领导干部深入到各寨各户调查研究,经过多方调研,认为发展生态茶可以充分发挥大坪坦村的自然条件优势,发展生态茶产业“大有可为”。) z j; \+ f% d" N# Y% z% X# I5 [
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在2004年,大平坦村开启了种茶的致富之路,引进了云抗10号、福香清水系列等11个优良种苗进行试验种植,实现了茶叶从无到有的发展。
6 x% W; M# n9 r( j$ n2 d% a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大坪坦村生态茶园面积现已达18000多亩,今年全村茶叶总收入近900万元,昔日的荒山成为了今天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
Q! o; @1 @; l9 Y) j 支部带头群众追
% F* T2 J5 l' s/ W2 d8 v# b1 s 2004年以前,大坪坦村无任何支柱产业,村干部思想守旧创新能力差。在县、乡指导下,该村新的“两委”班子提出发展生态茶的产业规划,但却遭到了干部群众的反对,都认为在大坪坦发展生态茶产业不可能。怎么办呢?村“两委”成员只有回家自己带头发展。1 R* q6 [8 Y: X
“开始真呢艰苦,茶树要有收益也要4年左右,当时村子里实在太困难了,我们去做思想工作,一开始村民还热情招呼,后来见我们来就直接关门……”乡、村干部谈到当时的情况都直感叹。2 o8 J2 N8 t0 Q1 y; P: W. C; ^
因为这样,大平坦的茶树种了3个多月就只有180多亩,为完成1000亩的任务指标,村里的5个领导带头把自家的地都用于种茶,首批茶苗种植面积中村干部的就占了一半以上。. l' o m" L. G9 d2 _
随着茶叶基地规模的扩大,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销售问题。为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村里引进了龙头企业大栗树茶厂在大坪坦村建设茶叶初制所2个,解决了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问题,使大坪坦生态茶产业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支部”的产业发展道路。
% M V: R! j+ g2 B 龙头企业的拉动,为全村的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在,群众争先种植茶叶,并带动了周边村子的群众,不断有外乡镇的群众前来考察学习。
8 L4 v- x c j# N2 R% N 生态茶变“黄金叶”
$ ]4 n( ~5 W& X3 Z1 y; g$ M+ L5 ^ “茶园就像我们的银行,茶树像是取款机,茶叶就像是钞票,采撷一次就像是提取钱一样。”该村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茶叶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8 v9 i! Q7 J* v6 S, \' [! L 现在,大坪坦村1万多亩茶叶基地已成为博南山茶叶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博南古树茶”、“博南山绿茶”、“博南山普洱茶”等优质茶的生产基地。特别是省、州、县各级技术部门多次深入实地指导产业发展,使该村的茶叶产业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原特色产业,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7 a( I3 m& z' \5 R3 X
如今,生态茶已成了大坪坦村的支柱产业,成为了一个有组织、有效益、有市场、能致富的稳定的经营门路,茶山成为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 g, V$ r9 U1 V( q, g
截至今年,该村共种茶18000多亩,今年新增500多亩,共创收900多万;全村286户人家就有217户种茶,有190多户已实现了创收。* B& q4 b2 c) }4 {4 |# Z3 o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发展茶产业之余,该村计划种植樱桃、车厘子等农作物,同时,还将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田园经济、农家乐、乡村旅游、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等,到时候大坪坦将成为真正的生态花园。(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苏字承 段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