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风情就在这里 记大理洱源茈碧湖

3
回复
59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17: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c6f6502e96417f945f61d.jpg
茈碧湖畔眺望梨园村
茈碧湖畔梨园村1 m2 I, _; x9 \9 ~. |& y
天蓝水碧 旖旎如画4 I# s2 m* G* O
在这个万物萧条的时节,洱海源头的茈碧湖却天蓝水碧,湖光山色,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织就了一幅别样的风光图画。" L9 ?8 V3 _$ ]# G. t
茈碧湖位于大理洱源县东北部,距洱源县城约3公里,距大理以北73公里。东、北两面靠山,西南则与田园相连,南北狭长,为高原断陷溶蚀洼地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是洱海上游的主要湖泊之一,也是洱海的源头。茈碧湖湖泊面积8.46平方公里,湖水源充沛,北有弥茨河,南有凤羽河,还有凤河和潜流源源汇入。茈碧湖又名宁湖,因湖内生长茈碧花而得名。八月花开满湖,类似莲蓬,多为黄白色,每天中午12时至下午4时开放,其余时间闭合为花蕾状,清香扑鼻。9 k/ ^* r& V4 m2 a: Y' `, }8 Y0 [
茈碧湖畔有一个“世外梨园”的梨园村,让人们逃离喧嚣的都市,享受安宁静谧的生活。因村中遍栽梨树而得名,唯一的出村通道,就是划船通过茈碧湖。村子里面的房屋,全都掩蔽在梨树丛中。从茈碧湖对岸眺望梨园村,看到的只是一片山洼里的绿树,看不出一点村落的痕迹,是具有典型聚落特点的白族古渔村。
5 `) g8 m1 _7 o* D! I3 ?这两年,洱源县精心实施退建退塘退田还湖工程,并建成环湖湖滨带湿地近千亩。湖滨带湿地建成,不仅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成为美化湖泊环境的一道亮丽风景。4 o! j+ d% t3 W5 K- A( W3 l( A
春城晚报首席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张吉华 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c6f6502e96417f945f620.jpg 腾冲茶花村
  T$ p$ y- L& \* d山茶花开了红艳艳9 A2 v. A6 ~  N6 w
边城腾冲一年四季美景不断,银杏村刚刚褪去漫天金黄的时装,茶花村又迎来了山茶花开红艳艳的迎客季。这里鸟类繁多,还是个观鸟摄鸟的好去处。
# U5 f+ C5 h: ~, i茶花村,就是腾冲市马站乡和睦村,距腾冲市区18公里,全程都是柏油路面,20分钟即可到达。该村因拥有挂果红花油茶树1500余亩,100年以上树龄的红花油茶树有7000株而驰名,被誉为“中国红花油茶发源地”、“红花油茶之乡”。0 P6 _4 e8 Z: _' \; ^; Q) w; v: J
日前,记者前往寻芳觅景,发现村里约三分之一的茶花已次第开放,没开放的也都已是花蕾朵朵。同时,梅花也有零星绽放,红茶白梅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5 h& V( b8 H) `$ A' c“去年雨水调匀,花开得早、开得艳、开得好,花期也肯定会稍长一些,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季了。”村支书段锡锋乐呵呵地介绍,“村里目前有10家农家乐餐馆,村里还修整了一个大型停车场,组织本村寒假回家的大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做好相应服务,目前正在联系一家公司的电瓶车前来,准备迎接游客。  e, `" l* |; z
农家乐里最具特色的美食就是茶油铜锣锅饭了,配上土鸡炖汤、农家腊肉、山茅野菜,几乎是就餐游客的标准菜谱,非常受欢迎。记者品尝过后发现真是名不虚传。/ m  M0 r& U& k* E
春城晚报特约记者 龚祖金 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c6f6502e96417f945f61f.jpg 景东刺绣名村, l9 ^- T: t4 M8 N' M; f. p! K' Y; ]
彝家妇女针线活是一绝. }1 s5 G9 c3 B# {& D) I
“我们安定镇的彝族手工刺绣很受欢迎,许多刺绣远销韩国、瑞士。”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副镇长饶仕贵告诉记者,安定镇的青云村还被授予“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称号,为进一步推广刺绣,当地还专门成立了公司进行推广。& k' U$ r* Q! K; {: c- t' m. X' q
安定镇位于景东县北部,辖16个村委会。至今,安定镇还保留着彝族手工刺绣、大帮腔、羊皮舞、跳菜等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在安定镇,彝族刺绣主要流传于青云、青联、青胜等村。刺绣包括服饰、鞋子、抱头、围腰、马甲、枕头和各种饰品,其针法多变、工艺独特、色彩艳丽,图案以各色各类花草树木、飞鸟虫鱼为主。备受韩国、瑞士人喜欢,绣好装框后当成工艺品,每件价格800至1500元左右。
2 n0 |$ {9 j! X6 x% {% v# D“我十几岁就跟妈妈学刺绣,现在29岁,早就可以独立绘画、自己绣了。”青联村的张学艳告诉记者,刺绣属于彝族女性的针线活,以前刺绣完全是自用,现在,每年刺绣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比张学艳略小一些的鲁洪丽和鲁洪莹,也是十一二岁就跟着长辈们学刺绣,她们每年卖刺绣的收入也有两三千元。“鞋子价格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衣服要1500元到2000元左右。” 张学艳说,都是忙完农活才抽时间刺绣,一件衣服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2 Z$ V$ B9 P& j, |7 O- D
饶仕贵介绍,去年8月,青云村还被评为“云南十大刺绣名村”,为进一步推广刺绣,当地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对各类刺绣新产品进行研发设计、市场分析、制作指导等。目前,安定镇有6个村约300名彝族妇女在传承和发展彝族刺绣。3 s: [- Y) K* O: V$ Y' W$ d! d5 @
春城晚报记者 黄兴鸿 摄影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c6f6502e96417f945f61e.jpg 巍山利客古村
; r2 q% N$ K! Y3 o" x* r品味明清建筑风韵
5 C1 }0 D) x( |$ N' h( a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卧虎山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客村古寨,至今仍有30余院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古村、古井、古寺、古道、古桥、古树、古建一一再现。郑氏家族经百年繁衍生息,仍在古寨里过着宁静安详的幸福生活。
5 y# Q0 Z7 w, F' d利客村郑氏第15代孙郑荣介绍,利客村原名西山庄,祖籍为河北郑县,明洪武年间从四川南充搬迁至此,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居住历史。如今,利客村郑氏家族已发展到100多户人家,1000余位村民。
2 r: K4 }0 x5 j3 ~$ p利客古村依山就势呈南北走向三排,由约1.5米宽的小巷连贯在一起,房向大多为坐北朝南,大门向东,所有院落整体呈“一”字排开。建筑群规划整齐,气势宏伟,做工和用料讲究,大门、梁、枋、门、窗等雕刻图案古朴大方,精致细腻,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六合同春”等传统建筑格局。
9 s5 d2 v2 ?- U$ y& a1 N) l利客古村在布局上有很强的家族性,且均属郑氏家族,在53号民居中供奉的一块祖宗碑上提及郑氏家族原籍为四川顺荧府,在60号民居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道光二十七年),上书“盛世耆英”。目前,巍山县正对利客古村进行科学规划和重点保护。首席记者 秦蒙琳' w5 E+ x. l  F4 G9 K" Z
通讯员 张树禄 摄影报道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