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与田园相映成趣 古生村旧貌新颜古意盎然重访大理李德昌家

1
回复
148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7 14: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拉家常。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李德昌家成了大理著名旅游景点 江洋 摄
早上9点,连着几拨游客走进位于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白族民居小院。重庆来的吴女士和朋友在院门口伸着头看了看,确定没有人阻拦,才迈进门来。青瓦白墙的小院里种着蔬菜、果树,俨然一个农家田园;照壁上的大理石犹如一幅山水画,和院里的假山盆景相映成趣。“我们那边有传统味道的房子都变成商业街了,像这样有人居住还有田园气息的,太少见了。”吴女士感慨地说。, z8 r  Z9 [9 f2 Z3 n& N: s
去年,小院以及它所在的古生村,因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到来而闻名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暴涨的人气,随之而来的商机,古生村如何面对?  m# {& f1 d7 K% n9 t& C
● 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 R/ @) K1 d8 v5 u, T8 ?●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7 g/ n+ F* s0 ^7 j9 Y( f' d● 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 w5 E( ?9 \" O: S/ |* t8 F5 M
● 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6 O: _5 D" H  j) Q, P" v9 i
——习近平
5 ~: O6 G! E: y# ]0 W5 Y重 访* _4 z1 Q  H( |! Y' {& p
古生村2 l4 t$ M! P& Q4 E/ m" e1 g1 h+ ]
● 古生,寓意“放生”,一个2000多年的古村。西靠大丽路,东临洱海,村里有1746人。环海路,从总书记当时做客的李德昌家门前穿过。“每天早上7点起床开门,到晚上9点睡觉关门,院子里一直都有人进进出出。”李德昌说,每天大约几百人到小院参观,以省外游客为主。6 g$ q% p" X7 Q5 g, M8 G
● 小院里除多了棵向日葵,几乎和总书记来的时候一模一样。总书记曾围坐的那两张桌子,依然铺着那块白族特色的扎染桌布。“客人来了都喜欢问,总书记都和我们聊了些什么。也会夸我们古生村自然环境好。”每每谈及,李德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6 G7 K: A# L) r9 D# M
● 从村口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路边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的民居,一棵大青树出现在小路尽头,让人想起小时候,想起家乡,想起那些自由奔跑、欢笑的时光。“这条石板路是今年刚铺的。”74岁的杨天赐老人说,这是进村主路,以前是水泥路。“现在重新铺成石板路,觉得很亲切。”
7 \7 V9 x" U- t. ~" w$ z' Q7 y% k执着坚守  t+ u7 _2 Q0 k' j; G
为留住白族民居神韵$ p% W  p! v# n: C; m, q8 d; e
他婉拒了40多次合作" s+ P/ e9 v0 y- w; x$ m* Z7 {
如今,李德昌家成了当地的一个景点。很多游客专门打车来,一上车问“古生村在哪?”司机立刻心领神会:“去习大大来过的那家吗?”其实,即使不找车带路,在百度地图上输入“李德昌”,也能找得着。
  V& F' P- L1 d. K( W6 F48岁的李德昌是土生土长的古生村人,如今,他、老伴、父母就住在村里。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在外工作。老李年轻时打过鱼、外出务过工,后来在镇上供电所上班。自打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老李就把供电所的工作给辞了,一家人靠镇上的补助以及田地里的收入过日子。“人家来到家里,肯定得好好招待不是!得好好介绍介绍我们的白族民居。”老李说。
" t6 c8 q0 @4 s! v% S随之而来的,还有商机。有人提出要和李德昌合作开客栈,或者做餐饮。“今年大概有40多次机会。”也有人提出给他2000元,在他家住一晚上,都被老李拒绝了。对于开客栈、做餐饮,老李不是没有想过。看着沿湖其他村子都通过做旅游增加了收入,他心里也痒痒的。但他不想因此把家改成客栈,“我想让它保持总书记来时的样子。如果改造成客栈或是餐饮,看不出我们白族民居的风格,就感受不到总书记说的那种乡愁了。”
: l& {$ {3 g$ y" Z不过,那么好的资源和来来往往的人流,该怎么好好利用,为家乡人做点事?老李一直都在思考,不想让资源白白浪费:“眼看着人哗啦啦地来,又哗啦啦地走了,这么旺的人气没有产生一点经济效益,我觉得很可惜。”他希望村里能带着大家尽快干起来,留住乡愁的同时也能留住客人,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9 L4 m& s) c' g: x: w( @( z修旧如旧
- g' k0 v2 a) @  e, Z. g古戏台本主庙青石板路
  e8 A0 r; E2 u8 f老人们找回了儿时记忆' G6 F9 Y7 W$ @0 ]
李德昌家的小院几乎没变,而古生村悄悄变了。2 K4 z% m' l. ]" V& k. H
杨天赐老人是村里洞经兴儒会的会长,在他眼中,古生村依然有他小时熟悉的影子。“一个白族村,要有一棵大青树,一个庙子。”杨老说,这两样,在古生村都不缺。
) M! V: e) I- s' e. z走进村里正在铺石板路的中心广场,正中是那棵有着300多年树龄的大青树,如此的古树,在白族人眼中,不仅是一种庇佑,更是生命的象征。在大青树旁边约10米的地方,是古生村戏台。这座戏台建于1867年,坐东向西,高8米,宽7.1米。当天,两个小伙正在给戏台重新彩绘,“这是种环保颜料,没有味道,不容易褪色。”小伙说。杨老认真地看了看小伙们的手艺,很是满意:“现在修好,春节又能热闹了。”* |4 q8 N" _* g) w% q1 ~9 t" l0 f; t
这个戏台一直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年幼时,杨老就和小伙伴趴在大青树旁看戏,“那时最爱看的是三国,台下全是人。”后来,他也登上了这个戏台,“一到本主节,村里就邀请周围村子过来一起唱戏,热闹热闹,我们自己也要出节目的。”8 I; x; ~' G" ~5 x  }& ~  l
古戏台的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水晶宫,一座本主庙。在白族村落中,本主庙是最具文化象征和凝聚力之地。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本主,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可见到村庄里在迎送本主,与神同欢,山水同乐。记者重访时,水晶宫正在大修。“修好后,大门会比以前更气派,也更符合传统风格,瓷砖什么的都不见了。”杨老说,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古村有了更多“旧貌”。  U! _! c7 [1 J( f
离这不远处,300多年的凤鸣桥静静横在阳溪河上,看着这个千年古村,酿出更浓郁的白族味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4: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生村建于清代的古戏台已修葺一新 江洋 摄洱海西岸白族民居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 江洋 摄凸显魅力- \  o: s2 ^# \0 u, k- B
传统村落谋划旅游产业7 W) H+ p( x5 f1 T  u2 G
关键在于特殊性差异性% ]9 Q# Y8 q) b5 P& V7 ~
云南有520个传统村落进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名列全国第一,民族特色非常浓郁。26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特点,可谓丰富多彩。
0 r) ^* `  ~9 a" D去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看云南乡村新貌”系列采访活动中,走进盐津豆沙古镇、会泽五星乡、临沧双江、腾冲新岐,对4地在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做法、经验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5 m! m7 U$ X$ g/ m2 U( w( ]; G
如何留住乡愁?云南该如何凸显传统村落魅力?这是媒体想探寻的问题,也是当地政府、村民用实践在寻找的答案。2 e7 p) ?6 v6 b  x
去年6月,在腾冲新岐举行的“留住乡愁——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对话会上,参会者从各自的角度和研究领域共同探讨全省传统村落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大家认为: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是没有意义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后才能更好地保护,只有发展了,这些传统村落才能留得住人,才不会变成“空心村”。有了人的传统村落才有韵味,才能有留得住的乡愁。
$ y/ h) h: @1 b" I/ J0 d% f. Q针对现在多数传统村落都在开发或准备开发旅游业,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蒙睿博士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不过,旅游是把“双刃剑”,用不好会伤到自己。对正在做旅游和准备做旅游的村落来说,他建议要处理好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问题。这3个空间利用好了,才能让游客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同时,要特别注意村落中“3个人群”的问题:第一是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的人群,如开餐厅的、开客栈的;第二是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的人,如供应餐厅菜品的村民;第三类人是“隐形”的,像在地里干活的农妇,在山上放牛的老翁,游客来了,都喜欢找他们拍照,是一种人文景致。“他们不参与到旅游中,只是充当了‘演员’,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 w9 N4 v  E+ r+ l- c, T3 |( c蒙睿说,在传统村落谋划旅游产业的问题上,云南应该走出自己的特色,特殊性和差异性是云南传统村落的最大特征,这也是最吸引外地游客的地方。
( b! d0 U3 _& R! z8 i记者手记
, z: X% y' `* W村落保护$ h4 u. E% L( _
有特点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F) g2 Q4 x3 T% a' z
在古生村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村民和官员的焦虑。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商机,村民们想尽快把旅游做起来,比如把宅院租出去做客栈。发展,也是官员们所希望的,但他们同时还要考虑保护。因此,他们不得不一边做规划,一边说服村民等一等。
  x2 S4 ]( _' B, C" j' j' @当听说古生村的总体规划花了10个月时,我觉得自己也跟着有些着急了,毕竟商机不等人啊。当游客来到这里,如果没有其他内容让他们留下来,他们在村里转转就走了,下次还会来吗?0 G! H* E, z9 a5 U' Q. z
不过,在我们此后沿洱海的走访中,这种焦虑释然了:不少紧临环海路的村庄,有的变成了风格各异的客栈,但总体来看,村庄的风貌该变化的在变化,该保留的保留了。那些专程来到古生村的游客,来时他们冲着习大大的号召力,走时他们怀揣的,是古朴的白族传统特色村落带来的感慨。就像当地人所说,洱海周边,比它有名、更美的村子,其实还有不少,可为什么它最能让人想起“乡愁”?或许正是源于这种传统特色的保护。
+ @2 W& m3 P0 z( M8 d7 g如此想来,既然周边客栈不少,何必再匆忙加入?即便它现在保持原样,那也已是一种特色。保护住现有的特点,才有发展明天的资本。毕竟,古村可经不起折腾。
& J0 g6 a7 d) M+ r! y- hQ&a
* X6 y) z, j1 d5 K3 L对话李世刚(湾桥镇镇长)- a, O6 N" r# G
记者:如今古生村人气很旺,有村民想通过做客栈、餐饮,发展乡村旅游,在这方面,镇里有何考虑?+ p$ h6 G. x/ w9 m/ q5 f5 I3 A
李世刚:通过认真研讨,我们认为,乡村旅游肯定是要做的,但不是做成客栈旅游的模式。我们想从保护生态、村庄形象的角度出发,成立专业合作社,集中资源,统一规划设计,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来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这样的乡村游。
6 C' R( @" Q8 V* D1 N6 C  H记者:对此是否有了具体的规划?
- @5 U2 ]6 N* A" H/ u4 g  p* D李世刚:今年,我们一直在做古生村的规划。总书记刚走,这项工作就开始了。我们先后请大理州设计院和上海同济大学为古生村做了规划,原计划去年3月份完成,后来不断进行修改。去年11月,古生村总体规划完成。此后,美丽乡村示范点等专项规划也陆续完成。
9 C6 q4 I' d* ~: n总规中对古生村的形象定位是:山海古生田园,最美白族名村。通过建设富有古生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实现既定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整治、公共设施配套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 u- K& V- a5 R9 n' f! C记者:目前是否已着手实施?1 X. y8 S" T7 G2 ~
李世刚:我们先从基础设施方面着手。通过包括环境整治、传统村落整治、村中公益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产业富民工程、抓好村民自治、网格化管理在内的六大工程,在道路建设、污水管网完善、对建筑进行民族风格整治上下功夫,让村庄民族风格更加浓厚。; Y2 J% f! Q# @  d! w
在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方面,对传统院落、民居,进行保护性的修缮。在对全村民居进行白族风格整治中,对违建的5家进行了拆除。$ Q8 z; s3 w9 x  y- E8 T/ \
产业方面,目前正在和五六个公司谈。我们预想先在村集体流转出四十多亩土地,结合阳溪湿地公园,打造观光农业区。不过,不管是做观光农业还是农家乐,都要统一来做,才能在保护和开发中做到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 K- ~9 \5 y/ [6 m) M: W( ?春城晚报记者 杨茜 秦蒙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投稿

x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