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好走了,用水不愁了,产业发展了,民居靓起来了……”云南洱源县西山乡胜利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万泽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3 {/ \) T( A# M% b/ L6 D
15年来,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为建设美丽富足的胜利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显著的成绩。
5 B3 [# M2 s; o d抓产业
1 ]4 v# w* `, X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6 U- B: [" R
胜利村委会地处高寒山区,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38个自然村,共650户、2600多人。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不多,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350元。' }- J, h0 v. A' h1 j
2000年,李万泽被选为胜利村委会主任。6 y4 ]: k7 X' g! j
“千条理、万条理,带领群众致富才是硬道理。”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成为李万泽工作的目标。: ` _: \3 N+ L( E
“既然大伙信任我,我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决不辜负大伙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李万泽上任后,大力实施“54211”工程(人均种植5亩经济林果、户均养植4头大牲畜、户均种植2亩中草药材、户均建设1座三格式卫生厕所、人均建设1口小水窖),重点实施了以包谷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以泡核桃种植为主的林果业,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灯盏花为主的中草药材种植。
7 I1 z1 A# d3 c3 Y如今,胜利村发展了泡核桃42000亩,梅子2000亩,黑山羊25000多只……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8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500元增加到3800元。李万泽说,胜利村成为了满山核桃满山树的“花果山”、“致富村”。0 C) z; O. ^) B& @: W
走在胜利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一棵棵绿树迎风招展,2014年,全村泡核桃产业收入达710多万元,泡核桃成了群众致富的“金果子”。) [: q) L$ c( [; H! m5 d, R
“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致富产业,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胜利村横松小组村民罗跃斌感慨。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中,他家不仅种植了核桃,还搞起了黑山羊养殖,“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
( V7 j; E/ Y6 n% r& w4 {9 H- R6 r `建新村4 o1 [/ V0 p2 \. x$ {1 t
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9 S1 v5 I. ?( T% m G过去由于经济落后,村里没钱修路,几条土路是晴天一层灰雨天一脚泥;村民用不上自来水,家家户户打井“压”水吃;没钱安装有线电视线路,有电视也看不到几个频道节目......
8 }' N( ?; C) D" V& I/ ]' Y所有这些,李万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找村干部商议,决定从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入手,大抓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u* @- X0 U h- I" T, I0 g
2012年,李万泽紧紧抓住胜利村被列入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契机,实施完成了黄沙、水井两个村民小组92户的垛木房改造,346户建起了节能灶,太阳能,院心硬化,改建了厩房,用上了厕所,使胜利村2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通路,并于2013年实施了胜利村23.5公里村主道路水泥硬化,先后建设了人畜饮水工程32件,使全村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 z7 ^4 ?6 C. N/ `5 h& b& G从此,偏远的山村呈现出了蓬勃生机。
( o) n! y/ ~, i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需要跟着改善。李万泽注重抓好农村业余文化的宣传教育,在共青团、妇女、民兵中组建了一支农村业余文艺队伍,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 r. g- g: @6 x每到农闲时节,周边群众都自发到村文化广场看文艺演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